羊舍一夕(汪曾祺所著小說)

羊舍一夕(汪曾祺所著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羊舍一夕》精選1950—1990年代,汪曾祺以下放張家口勞動改造經歷為背景的代表作,附相關書信、匯報材料。讀《羊舍一夕》,懂那個“時代的晚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羊舍一夕
  • 作者汪曾祺
  • 類型:中國文學名家經典
  • 是否出版:是
  • 出版日期:2020年5月
  • 出版社:浙江文藝出版社
  • 字數:127千字
  • 頁數:231 頁
  • ISBN:9787533960148
  • 開本 :32
作品簡介,章節目錄,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汪曾祺別集》總序
別集,本來是汪曾祺為老師沈從文的一套書踅摸出的名字,如今用到了他的作品集上。這大概是老頭兒生前沒想到的。
沈先生的夫人張兆和在《沈從文別集》總序中說:“從文生前,曾有過這樣願望,想把自己的作品好好選一下,印一套袖珍本小冊子。不在於如何精美漂亮,不在於如何豪華考究,只要字跡清楚,款式樸素大方,看起來舒服。本子小,便於收藏攜帶,尤其便於翻閱。”這番話,用來描述《汪曾祺別集》的出版宗旨,也十分合適。簡單輕便,宜於閱讀,是這套書想要達到的目的。當然,最好還能精緻一點。
這套書既然叫別集,似乎總得找出點有“別”於“他集”的地方。想來想去,此書之“別”大約有三:
一是文字總量有點兒不上不下。這套書計畫出二十本,約二百萬字。比起市面上常見的汪曾祺作品選集,字數要多出不少,收錄文章數量自然也多,而且小說、散文、文學評論、劇本、書信等各種體裁作品全有,可以比較全面地反映他的創作風格。若是和人民文學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汪曾祺全集》相比,《別集》字數又要少許多。《全集》有十二卷,約四百萬字,是《別集》的兩倍,還收錄了許多老頭兒未曾結集出版的文章。不過,《全集》因為收文要全,也有不利之處,就是一些文章的內容有重複,特別是老頭兒談文學創作體會的文章。汪曾祺本不是文藝理論家,但出名之後經常要四處瞎白話兒,車軲轆話來回說,最後都收進了《全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別集》則可以對文章進行篩選,內容會更精當些。就像一籃子菜,擇去一部分,品質總歸會好一點兒。
二是編排有點兒不倫不類。這套書在每一本的最前面,大都要刊登老頭兒幾篇與本書有點兒關聯的文章,有書信,有序跋,還有他被打成右派的“罪證”和下放勞動時寫的思想匯報。在正文之前添加這些“零碎兒”,可以讓讀者從多個角度了解汪曾祺其文其人。這種方式算不得獨創,《沈從文別集》就是這么編排的,只是一般書很少這么做。也算是一別吧。
再有一點,就是編者有點兒良莠不齊。這套書的主持者,以五十歲左右的中年人居多,他們大都對汪曾祺的作品有著深入了解,也編過他的作品集。有的當年常和老頭兒一起喝酒聊天,把家裡存的好酒都喝得差不多了;有的是專攻現當代文學的博士;有的被評為“第一汪迷”;有的參加過《汪曾祺全集》的編輯;還有的對他的戲劇創作有專門研究……這些人能夠聚在一起編《汪曾祺別集》,質量當然有保證。其中也有跟著混的,北京話叫“塔兒哄”,就是汪曾祺的孫女和外孫女。她們對老頭兒的作品雖然有所了解,但是獨立編書還差點兒火候。好在大事都有專家把控,她們掛個名,跟著敲敲邊鼓,不至於影響《別集》的質量。
這套《汪曾祺別集》是好是壞,還要讀者說了算。
汪朗
二〇一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1958年,汪曾祺被錯劃為“右派”,下放到張家口勞動。這幾年間,他短暫地恢複寫作,完成小說《羊舍一夕》《水》《王全》,後結集為《羊舍的夜晚》,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1980年出版《汪曾祺短篇小說選》時,這三篇也經作者修改後收入。本書所收也以改訂本為底本。張家口時期的經歷,後來也變作汪曾祺的創作資源。1990年代創作的短篇小說仍有以其為題材的。第二輯中,大部分是這類作品,包括1980年代第三次起步之前試筆的《塞下人物記》《騎兵列傳》。關於1950年代下放勞動前後的書信、匯報資料,也作為附文呈現。
本卷由蘇北編選。
蘇北,《汪曾祺別集》之《羊舍一夕》《旅途雜記》編者。著名作家,原名陳立新,安徽天長人。青年時期與汪曾祺先生親密往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安徽作家協會理事、中國農業銀行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憶·讀汪曾祺》《一汪情深》等隨筆集。

章節目錄

匯報材料
惶惑
思想匯報
書信選
致張明權(一九五七年□月二十七日)
致張明權(一九五七年七月十六日)
致楊香保(約一九七八年八月一日)
致崔道怡(一九七九年七月四日)
致楊香保(一九八三年三月三日)
致楊香保(一九八三年六月二十五日)
小說選
羊舍一夕——又名:四個孩子和一個夜晚
王全
看水
騎兵列傳
塞下人物記
黃油烙餅
寂寞和溫暖
七里茶坊
荷蘭奶牛肉
護秋
尷尬
編後記
張家口給了汪曾祺什麼?(蘇北)

作者簡介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一九二〇年生。一九三九年就讀於西南聯合大學,為沈從文先生的及門弟子。約一九四〇年開始發表散文及小說。大學時期受阿索林及維吉尼亞·吳爾夫的影響,文字飄逸。以後備嘗艱難辛苦,作品現實感漸強,也更致力於吸收中國文學的傳統。畢業後曾做過中學教員,歷史博物館的 職員。一九四九年以後,做了多年文學期刊編輯。曾編過《北京文藝》、《說說唱唱》、《民間文學》。一九六二年到北京京劇院擔任編劇,直至離休。著有小說集《邂逅集》、《晚飯花集》、《菰蒲深處》、《矮紙集》,散文集《晚翠文談》、《蒲橋集》、《旅食集》、《塔上隨筆》、《逝水》、《獨坐小品》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