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聘鄧石如登岱圖軸

羅聘鄧石如登岱圖軸

《羅聘鄧石如登岱圖軸》是清代羅聘創作的一幅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羅聘鄧石如登岱圖軸
  • 所屬年代:清代
  • 作者:羅聘
  • 畫作類型:墨筆畫
  • 材質:紙本
  • 規格:縱83.5cm,橫51.1cm
圖左下款識“揚州羅聘寫”。下鈐“寫真不貌尋常人”。畫幅及詩堂、裱邊有左宗棠、康有為等人題詩。曾經鄧石如後裔鄧以蟄收藏。
鄧琰(1743--1805年),字石如,安徽懷寧人,清中期著名篆刻家,有“鄧派”之稱,兼善書法。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80壽辰之際,戶部尚書曹文六月入京都,邀鄧石如同往。秋,途經山東,遂登泰山觀覽。進京後,鄧石如以書法響譽書壇。
鄧石如曾作《登岱》詩:“岱秩巍巍秉節旄,峻嶒直上走猿猱。一無所限唯天近,百不如人立腳高。過眼雲煙失齊魯,增封諸岳視兒曹。尊岩莫訝風塵跡,終古乾坤幾布袍。”(《完白山人詩存》)圖中所繪正是此詩的意境,取日觀峰頂一角,懸崖之下,雲煙繚繞,身處此景,鄧石如思緒萬千。畫家在圖中深刻地揭示了鄧氏當時的心情,故被鄧石如視為珍愛之物。《完白山人詩存》中記:“余(鄧石如)與兩峰遇於京師,兩峰為作《登岱圖》,因作篆以報之。”文中所說的印便是此圖中的“寫真不貌尋常人”,可見兩人的友誼之深。
此圖畫山用筆揮灑自如,淡墨皴染中用濃墨點苔,流雲與突起的岩石相映襯,使山峰具有動勢。人物畫法有金農筆意,頭部較大,略為誇張,但刻畫精細,人物神態的沉穩與景物的動勢形成了對比,突出了人物的氣韻和心境,表現了畫家凝練的繪畫技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