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有明正骨傳奇

羅有明正骨傳奇

《羅有明正骨傳奇》的主人公是位已故104歲傳奇正骨老人。她聞名華夏,馳名世界。周總理為她起名“羅有名”(後改為“明”),李先念誇她“神醫”,民眾稱她“正骨聖手”、“活菩薩”、“華佗”等。主人公一生熱愛正骨事業,傳奇故事早在民間傳頌。她3歲練摸骨,5歲做傳人,16歲一鳴驚人;婚後丈夫逃荒,一別24載方才團聚,定居北京。她感謝黨恩,以白求恩為榜樣,深入部隊、廠礦、農村送醫送藥,曾是中央首長、元帥、將軍、專家、名人家裡座上客。她一生不圖名利,只圖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周總理送她轎車,徐悲鴻送她《馬》,齊白石送她《蝦》,日本、香港人巨額聘酬,她都拒絕了。她行醫近百年,醫術高超,為國內外培養數千名正骨人才,使無數病人起死回生。國內外30多家媒體報導過她的事跡,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過她的專題片,發行國內外。

基本介紹

  • 書名:羅有明正骨傳奇
  • 類型:傳記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17186461
  • 作者:夏素梅 錢華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頁數:301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羅有明正骨傳奇》為醫學名人傳記。主人公羅有明是已故104歲傳奇正骨老人,她救治的患者從普通百姓到元帥、將軍,國內30多家媒體報導其事跡,專題片由中央新聞製片廠拍攝發行。周總理為她起名,李先念誇她“神醫”,老百姓稱她“正骨聖手”、“活菩薩”。《羅有明正骨傳奇》作者夏素梅、錢華歷經數年採訪近百人,在年近70歲完成此作。羅有明是白求恩式的好醫生,她妙手回春的精湛技術、感人肺腑的醫德風範一一在書中展現。

作者簡介

夏素梅,主任編輯,1944年出生於河南省夏邑縣。1964年參加工作,從,過播音員、記者、編輯工作,擔任過地方廣播站站長、電台台長、廣播電視局總編室主任等職,近百篇新聞作品人選全國、省、地區好新聞,所在單位廣播宣傳工作連續18年名列商丘地區前茅、是省宣傳先進單位,個人被縣委、縣政府記三等功,獎勵一級工資,是商丘地區首屆“十佳記者”、省廣播電視“優秀編輯”、中國地方廣播電梘“優秀記者”。2003年退休,編著《商丘廣播電視優秀作品集》一部,《羅有明正骨傳奇》是其長篇新作。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歷史淵源
(一)正骨沿革三百年羅氏女人開新篇
第二章 神童習醫
(二)羅家盼子心切切女嬰落地風波起
(三)女童倍受奶奶愛三歲當起小助手
(四)聰慧女娃似神童名字犯忌被廢除
(五)五歲拜師做傳人竹板之下塑人生
(六)十五歲擔當大任獨行醫鋒芒初露
第三章 孤苦歲月
(七)新婚伉儷兩年整大災之年兩分離
(八)盡責盡孝苦吃盡懸壺濟世換民心
(九)夫無音信噩耗傳羅氏悲極欲輕生
(十)老人吸毒家敗盡羅氏絕望死也難
(十一)屋漏偏遇連陰雨瘟疫奪去兩條命
(十二)羅氏收子似親生施醫鄉鄰兒凍病
(十三)求神不如跟黨走羅氏募糧救災民
(十四)兩家交好定姻緣娶兒媳苦盡甘來
第四章 “編外軍醫”
(十五)滿腔熱情迎解放神秘來客傳佳音
(十六)千里迢迢尋夫君夫妻團聚西柏坡
(十七)九死一生戰沙場妻子要學白求恩
(十八)“編外軍醫”獻絕技戰火之中顯精神
(十九)行軍途中救傷員 高齡孕婦遭流產
第五章 總理賜名
(二十)老太名聲震京畿四女結拜成美談
(二十一)義務行醫風波起群情激憤護“神醫”
(二十二)救死扶傷民愛戴千人攔車要留人
(二十三)煞費苦心育後嗣石膏壘牆成奇觀
(二十四)新舊社會兩重天總理賜名羅有名
第六章 汗灑雙橋
(二十五)走馬上任大國醫神奇一腳美名傳
(二十六)六旬老太去“化緣”雙手“捏出”衛生院
(二十七)眾病人蜂擁雙橋羅老太累倒病榻
(二十八)羅氏奇聞遍地傳上級組織考察團
(二十九)疑難病慕名求醫羅有明“力斬病魔”
(三十)洋人慕名尋“神醫” 巨酬面前不動心
(三十一)嘔心瀝血為病人唯獨沒有她自己
第七章 大義之舉
(三十二)亂批鬥激怒老太羅有明獨闖西山
(三十三)武漢冒險救傷員礦難扶傷雙鴨山
第八章 國醫傳技
(三十四)拜名師紛至沓來大國醫收徒傳技
(三十五)德藝雙修兩手抓言傳身教育桃李
(三十六)育得桃李百花豔后生可畏喜煞人
(三十七)落實周總理指示推廣羅有明真傳
第九章 名人奇事
(三十八)國家總理送轎車國畫大師送名畫
(三十九)將軍樂收女小兵小平樂意當“會計”
(四十)“航天之父”話回國豫劇大師認“媽媽”
(四十一)“返老還童”非神話八十老嫗當院長
第十章 後繼有人
(四十二)羅金殿著書立說“羅正骨”薪盡火傳
此生無悔,足矣!(代後記)

後記

我是一名長期工作在基層的廣播新聞工作者。36年的采編生涯,使我有幸接觸了無數的先進典型。他們的事跡讓我感動過、佩服過。然而真正促使我著書立說的,唯有本書的主人公——中國正骨大師羅有明。
羅有明是我河南夏邑縣老鄉,懸壺濟世近百年,光在北京就有60載。1993年,我從媒體報導中獲悉她的感人事跡後,馬不停蹄前去北京採訪。之後我又利用赴京出差、看病的機會,十幾年中先後8次到院看望羅老。每次相見,老人視我為娘家人,我視老人為親人,娘倆無話不談,親如母女。在先後與老人接觸的70多個日日夜夜裡,她從小談到老,酸、辣、苦、甜一輩子。老人流淚我流淚,老人大笑我大笑。就這樣一次次採訪,不僅使我獲取大量難得的鮮為人知的第一手資料,更使我深感羅老不是凡人。她的醫德、醫術感人至深,傳奇色彩甚濃,應當大力弘揚,供世人學習。我雖多次對她進行過報導,但甚感不足,認為應為老人寫本書或者電視連續劇,才能讓這位為人類健康奉獻一生的偉大女性,走進廣大民眾的心中。每當想到這裡的時候,我的心總感怦然而動,隨之產生一種願望“我要寫,我要寫,我要把羅有明傳奇的人生經歷、傳奇的醫德、醫術告知天下人!”。可是老人感人的事跡太多太奇,而我能力有限,生怕不能很好地完成這部著作。所以我等待,等待,等待著名人高手去寫。
2008年,羅有明病故了。訊息傳來,我萬分悲痛而又懊悔。由於我的不自信而一拖再拖,致使老人生前沒能看到我為她寫的這本書。正是這種懊悔之心,促使我不再猶豫,不再懷疑自我,相信自己的誠心,正視自己的責任,竭盡全力用心去寫,定能讓人民愛戴的老中醫再現出來,鮮活起來,讓她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於是我不顧退休多年,身體有病,重新背起採訪機,在女兒錢華(商丘人民廣播電台記者)的陪同下,又多次赴北京採訪羅有明的家人、徒弟、朋友及周邊民眾數十人,用心血和汗水編著了《羅有明正骨傳奇》這本書。在寫作中,由於年歲大,編寫時間緊,我曾幾次累倒在病床上。我一邊吃藥,一邊寫作,整整3年,終於完成了這部近30萬字的著作。這是一位老新聞工作者應盡的責任,也是一位老新聞工作者獻給已故正骨大師羅有明的一份厚禮。此生無悔,足矣!
羅有明堪稱白求恩式的好大夫,人民的好醫生。在創作中我採取情景再現的手法,在原材料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臻於完美,力求達到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統一。羅有明救死扶傷的崇高精神,妙手回春的傳奇醫術,扣人心弦,感人肺腑,無論過去、現在或將來,都是人們值得學習的好榜樣。但願此書能給廣大讀者帶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好思想,救死扶傷的好醫德,促進廣大醫務工作者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在採訪過程中,我得到羅有明的家人、徒弟等眾多被採訪對象以及新聞界同行的大力支持,提供不少直接或間接材料,也得到打字、出版、印刷等單位的積極幫助,在這裡特向他們表示衷心感謝!
這是我的第一部長篇記實文學著作。由於水平有限,加上年近七十,身體欠佳,寫作中難免遇到眾多困難。特別是在描寫羅老神奇的醫術時,因我是外行,困難重重,壓力極大,有時真的想打退堂鼓。每當這時,不知怎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又在推動著我,讓我不能罷手。我對羅老了解最多,如果我不克服困難去寫,一代巾幗鮮為人知的歷史,將會永遠被埋沒。於是我謝絕了親人、朋友的勸阻,頂住年老多病的壓力,翻閱十幾部骨科方面的專著和有關書籍,粗讀了一百多萬的文字,並多次向羅老的兒子、侄子、孫子、孫女請教,又親赴治療現場觀察、揣摩,終於,我懂得了一些骨傷醫療方面的知識,才使我在寫作中得心應手。但是,我畢竟還是外行(包括文學創作),首次創作技術要求這么高的專著,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不足。敬請醫學、文學界的專家、學者以及新聞界同行和廣大讀者諒解,斧正。
謝謝!
作者
2012年11月26日於上海

序言

年關剛過,我還沒從歡樂祥和的新春氛圍里回過神來,一沓厚厚的書稿放在我的桌案上。這是夏素梅的長篇紀實文學——《羅有明正骨傳奇》。她邀我為其校閱一遍,還想讓我談談讀後感。我與文字打了一輩子交道,近幾年出版了幾部專著,還為人編過幾本書。說實話,文字活是個苦差使,勞心費神,加之年歲大了,大腦和眼力都不如前,對素梅的這一請託,我深感力不從心,難以完成這一重任。
然而,素梅是我的老熟人了,卻之不恭,也只好硬著頭皮接受了。
我和夏素梅的結識源於20世紀70年代。那時,我在鄉下一所高中任教,她在縣廣播站當編輯。我有舞文弄墨的愛好,抽空寫點廣播稿。夏素梅曾多次編過我的稿子。進入20世紀80年代,我是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學高級教師,調入夏邑完全中學任教。夏素梅擔任夏邑縣廣播站站長。我們打交道的機會多了,曾多次一同參加縣裡和地區舉辦的通訊工作“表先”會,她是先進工作者,我是模範通訊員。加之通訊員每年都有幾次下鄉採訪的機會,我們一塊兒採訪,一塊座談,一塊修改稿件,於是就成了“文友”。2003年之後,我們先後退休,素梅定居開封。多年不見,我對她近年搞文學創作不甚了解。
夏素梅這部厚厚的長達30萬字的書稿,首先令我對她刮目相看!因為素梅是搞新聞的,從沒涉獵過文學創作這塊天地。然而,退休後年近七旬的她,突然冒出這樣一部鴻篇巨製來,確實讓我吃驚不小。
這是一部寫羅有明的傳記體文學作品。傳記屬於紀實文學的一種。像這樣的體裁,前期工程很重要,那就是對主人公生平事跡的採訪和挖掘。如若弄不好,會使整個作品內容空洞,缺乏感人材料和細節。拜讀前,我似乎有點擔心。而對於羅有明我早有耳聞,知道她是一位很有名望的中醫骨傷病專家。說實話,我是抱著對羅老太的崇敬心情閱讀這部作品的。沒想到,一讀還真讀出點味道來。這部書是按照時間順序分章節來寫的。從羅氏正骨法的源起,寫到羅有明的出生、成長乃至成為羅氏正骨一代宗師。材料翔實,內容豐富。隨著閱讀,使我漸漸對這位大國醫有了新的感知和完整的認識。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間,羅有明出生在河南省夏邑縣羅樓村一個中醫正骨世家。父親羅天緒給她起名叫羅穎。因羅家無男丁,爺爺羅百升重男輕女,封建思想嚴重,說羅穎的名字犯忌,“穎”字把男孩給“影”(擋)住了,今後羅家就要斷香火,強行將“羅穎”名字廢除。從此,她再也沒了名,以“大妮”代之。
然而,大妮生得聰慧好學,奶奶陳氏頂住羅家正骨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壓力,讓大妮3歲練摸骨,5歲做傳人,15歲出道獨立接診。奶奶病故後,她破例挑起了羅氏正骨第五代掌門人的重擔。16歲時,因治癒一名被驚牛牛氐撞造成盆骨重度骨折的病人而一舉成名。
1922年,大妮出閣於縣城東關王姓一戶比較殷實的農家。王治忠身材魁梧,英俊瀟灑,長相富態。誰知臨出閣前,王家遭劫難,吃了官司,傾家蕩產,母親因此得了重病離開人世。王家一時塌了天!
大妮一進王家的門,面對的是這樣一幅景象:奶奶年老體弱,公公中年喪妻,撇下三個年幼的弟弟妹妹無人照料。而丈夫王治忠對她恩愛有加,她只好協助丈夫撐起這個家。哪知雪上加霜,一場水災,農田顆粒無收。為了一家人的生計,結婚剛剛兩年的丈夫只好忍痛離別愛妻,南下謀生。不料一去杳無音信,各種不祥的猜測和謠傳接踵而來。大妮忍住擔心思念丈夫的悲痛,還要強打起精神獨立支撐這個家。上侍奉奶奶和公公,下照顧弟弟和妹妹。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靠著一雙小腳,白天去地里挖野菜、爬樹捋樹葉,晚上給人洗衣、推磨,用賺來的面做成饃饃給弟弟妹妹、奶奶、公公吃,自己用麩皮蒸樹葉和野菜充飢。生活再艱苦,她也沒有間斷給人捏骨治病。她傳承羅家義務行醫的祖訓,因而看病不取分文。鄉鄰受感動,就偷偷地往她家送糧食暗中接濟。可奶奶和公公受不了家破人亡的打擊,染上了吸“大煙”的惡習,偷著把家裡能賣的東西賣淨。大妮絕望了,走投無路之際,她上吊繩斷,投河人救,死不了,活不成,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這樣的日子她苦苦熬了24年!一天羅氏家裡突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給王家帶來一個天大的喜訊:王治忠還活著!原來他南下逃荒途中參加了工農紅軍,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如今已是中央警衛部隊的一位排長。來人是部隊特派他尋找王治忠的老婆羅大妮的,並讓她隨同去西柏坡中央駐地與丈夫團聚。羅大妮一聽,悲喜交集,兩眼簌簌地流出了熱淚……於是,她收拾行裝,立馬跟隨來人去西柏坡會見久別的親人。
團聚後的羅大妮,為了報答黨恩,竭盡全力為部隊傷病員捏骨療傷。一次行軍途中,她為一位戰士療傷不幸摔倒,致使她和丈夫王治忠惟一的孩子流了產。然而,她沒有後悔,丈夫也沒有埋怨。她的這種無私無畏的忘我精神和高超醫術,受到部隊首長和戰士們的讚揚。
解放後,隨著中央機關進京,羅有明在北京雙橋紮下了根,被稱為“雙橋老太太”。這期間,她曾為不少中央首長治過骨病,其中就有周恩來總理夫人鄧穎超。周總理見她治療骨傷如此神奇,問她叫啥名?她說:“我沒名,人家都喊我‘老王家的’。我娘家姓羅,你就叫我羅氏吧。”總理說:“怎么還叫羅氏?新社會了,像你這樣的民間名醫是國家的寶貝,得有個名字。你在北京很有名,全國也有名,還是位大好人,大善人,你很有名嘛,就叫‘羅有名’吧。”後來羅氏處於謙虛考慮,就將“名”改為“明”,從此羅氏有了大名。“總理賜名”也被傳為佳話。
1957年,她已是一名吃國家“皇糧”的人民醫生,有了固定的醫療場所——北京市雙橋三間房診所。這期問,她的醫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作者用大量的篇幅,生動的事例,描寫了羅有明高尚的醫德,忘我的工作態度和手到病除的奇妙醫術。有位“文革”中被毒打致殘的“變形人”,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身體蜷曲,肌肉萎縮,四肢細如麻稈。他被家人抬著走遍全國各大醫院,叩拜了幾十位名醫,都愛莫能助。一位骨科專家搖頭嘆息,悄悄對這位病人家屬說:“還是抬回家吧,人已病到這種程度,誰也沒有回天之力!”“變形人”慕名來到羅有明這裡,羅有明沒多說,立馬就將病人收下。經檢查,她發現病人身上多處骨折,已有部分骨痂生長,治療有很大難度。但她堅信:治總比不治好,治有希望,不治人就完了。於是她使出全身解數,先採用水療法,然後輕輕按摩拿捏,之後採用扭搬法先來接病人胸椎,再用推拿法依次接尾骨和腿骨。骨頭接好了,羅有明又把重點放在恢復病人僵硬機體的功能上。除了堅持水療法外,她又採取推拿按摩與點穴相結合的方法,改善病人的血液循環,促進病體儘快恢復功能。在羅有明不離不棄的精心治療下,這位“變形人”奇蹟般地康復了!出院時,病人雙膝跪地,聲淚俱下地說:“老媽媽,你是神仙、華佗,給了我第2次生命,你就是我的再生母親,請認下我這個兒子吧……”作品裡,像這樣經羅有明的手治癒的神奇病例數不勝數!
隨著人民公社的成立,三間房診所改為“雙橋公社三間房綜合衛生院”,每天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的病人無計其數。人山人海的病人及家屬,將不大的衛生院圍得水泄不通。有幾次羅有明上班都擠不進診室去,只好從後面翻牆而入。每天她平均接診二百多人次。她說:“我飯可不吃,覺可不睡,病人一刻也不能耽擱!”因此,不管白天黑夜,不管上班下班,所到之處都有病人追著她。由於過度勞累,加之寢食難安,老太太出現虛脫,曾多次倒在工作檯前。有時她一邊掛著吊瓶,還一邊接診,周圍的人被她感動得熱淚橫流。
三間房診所改建成衛生院後,仍因地處偏僻,規模又小,滿足不了病人的需求。後經國家主席李先念批准,決定由國家出資,建一座條件較好的“北京市羅有明中醫骨傷科醫院”,由81歲高齡的羅有明擔任院長。這時,她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又是羅氏正骨惟一的傳人,如不儘快解決傳承問題,羅氏正骨法可能就會失傳,因而她有種緊迫感。心想國家這么困難,還撥款給我蓋醫院,又讓我當院長,我應抓緊時間帶徒,儘快將羅家的正骨法傳下去。於是,她開始收徒辦班,不受家族、姓氏乃至國界的限制,打破祖上傳內不傳外的祖規。
羅有明帶徒嚴格,德藝雙修,特別是醫德。她牢記從小因接受病人家屬一個銅板,奶奶打她竹板的家訓。“竹板之下出名醫…‘嚴師出高徒”,這是奶奶的家訓。羅大師謹記在心,不敢越雷池半步。因而,徒弟們對她都很敬畏。在她的心血澆灌下,一個個高才生脫穎而出。弟子馮天有還曾飛赴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後與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合併),給總統魯巴伊治療骨傷,受到毛澤東主席的誇獎。這時的羅老太已是桃李滿天下。她的徒弟漂洋過海,跨越國界,遍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日本的徒弟回國開業,邀請她當顧問,答應年薪20萬美元,另給一輛皇冠小轎車。她不為金錢所動。她說:“我是中國人,我們國家和人民需要我,我不能離開他們!”鏗鏘的話語,擲地有聲,羅有明的愛國之心溢於言表。
在國內,周總理看她年事已高,行走不便,給他配一輛嶄新的賓士小轎車,她婉言謝絕了。現代畫家徐悲鴻送她價值連城的《奔馬圖》,她不要。齊白石送她代表作《蝦》,她不收。不管何時何地,病人有求她必應,但從不接受病人的饋贈。
羅有明常說:“看起來不收錢我虧了,可是好了我的病人。錢財算什麼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別的什麼我也不要,只要有吃的、穿的、住的,再給個地方給人看病就行。”
的確,老人虧欠自己和親人太多太多。她從醫近百年,泰斗級的國醫大師,數以百萬計的病人被她醫好,名揚全世界。然而,有誰相信這位頂級正骨大師一生那么清貧?幾十年一貫制,吃的粗茶飯,穿的農家衣,說的家鄉話,沒有名牌服裝,沒有銀行存款,住一間6平米的小屋,一張床,一張席,床頭放一個用了多年的收音機。直到2008年104歲離開人世那天,這位一代正骨大師才離開這間小屋。
有人給羅有明算過一筆賬:自從她15歲獨立行醫算起。一生治療病人四五百萬,不說接收禮物,光算正當收入,也早該成為百萬或千萬富翁了。可她就是不把錢財當回事,堅持義務行醫,多少發財的機會一次次在她身邊溜走,但她從不後悔。
羅有明是中華民族的好女兒,人民的好醫生。在家裡,她是丈夫的好妻子,公婆的好兒媳。賢孝雙全,感人至深。
《羅有明正骨傳奇》不單是一部文學作品,更是一部史書。它將正骨大師羅有明及其羅氏正骨法系統而全面地記錄下來,留傳後世,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使羅大師的醫德醫術永載史冊。
讀完全書方知,作者運用翔實的材料,生動的細節,加上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感情,將羅有明老人寫得栩栩如生。特別她那苦難的人生,奇妙的醫術和忘我的救治病人的精神,更是感天地,泣鬼神!我深深地被打動了。
作品之所以能收到這種效果,正是因為作者做好了前期工作——對主人公的事跡做了細緻人微的採訪和挖掘,大量占有了羅大師真實而鮮活的材料。為寫好此書,在十幾年中夏素梅曾先後八次赴京採訪,與羅有明老人零距離接觸70多個日日夜夜。老人的一言一行,深深地感動著、激勵著她。老人病故後,她又與女兒錢華(商丘人民廣播電台記者)一道,背起採訪機,重赴北京再度多次採訪了羅有明的家人、徒弟、親友及周邊民眾數十人。歷時3年,幾易其稿,多次累倒在病床上,終於將這部大作完成。從這種意義講,這部書更不尋常,它是作者用心血和汗水澆鑄成的一座巍巍豐碑!這座碑不僅刻上了正骨大師羅有明的生平事跡,更彰顯出她的精神——一個華夏巾幗一輩子義務為人類捏骨療傷,生生不息的獻身精神!
僅此,夏素梅功不可沒。
2013年3月20日於栗城自奮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