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特羅波維奇夫婦訪談錄

羅斯特羅波維奇夫婦訪談錄

《羅斯特羅波維奇夫婦訪談錄》是2010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克勞德·薩米埃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斯特羅波維奇夫婦訪談錄
  • 作 者:克勞德·薩米埃爾
  • 譯者: 曾偉   陳佳
  • 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及譯後記,譯後記,

圖書信息

書 名: 羅斯特羅波維奇夫婦訪談錄
作 者:克勞德·薩米埃爾
譯者: 曾偉 陳佳
出版時間: 2010年04月
ISBN: 9787103036846
開本: 16開
定價: 26.00 元

內容簡介

世界著名的俄羅斯大提琴家兼指揮家姆斯季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Mstislav Rostropovich)於2007年4月27日下午在莫斯科的一間診所內逝世,享年80歲。此前一個月,在他的80歲大壽慶典中,羅斯特羅波維奇在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攙扶下在電視中看上去臉色蒼白,步履蹣跚。…… 羅斯特羅波維奇是20世紀公認的繼卡薩爾斯之後最偉大的大提琴家。他對大提琴的探索和實踐至今無人可比。蕭士塔高維奇、普羅科菲耶夫、卡巴列夫斯基、米亞斯科夫斯基、盧托斯拉夫斯基、坎切利、施尼特凱、蒂迪厄(Dutilleux)、潘德列茨基、帕特和布里頓等作曲家都曾為他創作大提琴曲。
羅斯特羅波維奇1927年3月27日生於現今亞塞拜然巴庫的一個音樂家庭。他天生擁有絕對辨音能力,4歲起彈鋼琴,7歲起拉大提琴,1940年當他只有13歲時首次作為大提琴家舉辦音樂會,演奏聖-桑的《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從此開始演奏生涯。1968年,他首次以指揮身份登上舞台,在莫斯科大劇院指揮了柴科夫斯基的《葉甫蓋尼·奧涅金》。他的妻子加琳娜·維什涅夫斯卡婭是著名俄羅斯女高音歌唱家。1970年10月31日,他給《真理報》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聲援被流放的作家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索爾仁尼琴因為接受了象徵西方的諾貝爾文學獎而被當局視為眼中釘。此後他被莫斯科大劇院禁演,禁止出國演出,也不允許指揮樂團。1974年,他帶著妻子和兩個女兒逃離蘇聯前往巴黎,後定居美國。1977年,他接替安泰爾·多拉蒂出任美國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職位。1978年,羅斯特羅波維奇夫婦雙雙被剝奪蘇聯國籍。之後他們使用由瑞士政府簽發的特別檔案進行國際差旅。1990年1月,音樂家夫婦被恢復俄羅斯國籍。
本書以全篇對話的方式,記錄了羅斯特羅波維奇夫婦與法國音樂家、記者及評論家薩米埃爾的談話,從他們夫婦二人1955年相識4天之後結婚開始講起,一直談到巴赫、貝多芬、以及眾多的俄羅斯藝術大師,並且談到了當時特定的政治環境以及他們對於祖國的熱愛。法國《費加羅報》推薦說:“此書充分展示了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藝術家的成長,通篇的對話內容深刻而感人,讓讀者看到了藝術家們如何參與生活,獻身藝術”。

作者簡介

作者:(法國)克勞德·薩米埃爾 譯者:陳佳 曾偉
克勞德·薩米埃爾(Claude Samuel),1931年生於巴黎,著名法國新聞記者、音樂評論人,曾在法國電台從事法國音樂與文化類節目的製作,梅西昂與羅斯特羅波維奇國際音樂比賽的創始人,在報刊雜誌上發表了大量的音樂方面的文章。出版的著作有《普羅科菲耶夫生平》、《里蓋蒂評傳》與《梅西昂:音樂與色彩》,均由阿馬德鳥斯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及譯後記

序 引言 訪談錄 一、如沐花雨 二、天才 三、詮釋者的使命 四、文學與音樂 五、特殊政策下的音樂生活 六、一個關乎信念的問題 七、尋找天才的火花 八、黃金時代 九、塔吉雅娜的考驗 演出與錄音 跋

譯後記

終於,到了最後的環節,說不出心中的五味雜陳。 這本書的編譯過程異常艱難。難到其間的不願面對,無法繼續。說實話,書的內容很簡單,於創作本身而言實在不是件難事。然而斷斷續續擱淺了半年卻也是不爭的事實,期間諸多波折讓人無法靜心落筆。 剛剛接到邀約完成該書的第三天,本書的受訪者――大提琴家羅斯特羅波維奇在度過了八十壽辰的幸福時光後安然離世,這位享譽世界的藝術巨匠在全世界音樂愛好者的祝福中結束了傳奇的一生。出版該書的本義由慶祝變成紀念。那段日子,我時常在日光婆娑的午後聽老羅的音樂,深沉的,澎湃的,喜悅的,哀傷的。音符跳躍成文字,將那樣一個對我而言完全陌生的音樂家還原成了一位愛國的戰士、浪漫的丈夫以及可愛的父親。他擁有音樂的天分和全世界的愛,是為幸福。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永遠幸福。該書編譯過程中,慈父意外病故。世界上最愛我的人走了,還記得在醫院冰冷的走廊里狂亂地握著電話呼叫急救車時的惶恐,我拚命阻止自己去相信醫生的診斷,而更讓我絞痛的,是腹中八個月的胎兒在肚子裡的拳打腳踢――“生活的真相總是殘酷的”,有哲人很早提醒過,而我們卻視它為一句無關的詩。走的走,來的來,生命似一場幻覺,恍惚間我們得到又失去。人生就是這樣一次注定回到虛無的旅程吧,眼前的繁花似錦僅是一場短暫的歡喜,我們都不知道始終等著迎接我們的那個世界裡是否也有春暖花開。汶川大地震中太多生命的隕落讓這個夏天變得淚雨滂沱。這是一個多事之秋,每個人的心靈都感受著重創並接受洗禮。先生說我太悲觀,他極力想告訴我,不管結局怎樣,要學會享受人生的過程,無論歡喜哀傷。想起了張愛玲的句子“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如果無力改變這個隨時拋給我們災難的世界,就讓我們學會善待所有生命吧,好好活下去。 這本書,獻給老羅,更獻給我天國里的父親,想讓他知道,女兒對他的愛,情深似海。也獻給我懷中嗷嗷待哺的幼兒,想讓他明白:“成長是一種美麗的疼痛,成長需要堅強”。 我知道,作為職業編譯者來說,一部編譯作品不應該參雜過多個人的感情色彩,此文全當一次游離和逃遁吧。並深知創作過程中的任何困難都不能成為拖延交稿的理由,於是歉疚,求海涵。 陳佳 2008年7月7日星期一凌晨 於北京亦莊·金地格林小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