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安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羅安偉,,1971年生,四川仁壽人,工學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食品科技系副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安偉
  • 出生地:四川仁壽
  • 出生日期:1971年
  • 畢業院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工學
  • 任職院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人物經歷,學術兼職,研究領域,開設課程,獲得榮譽,科研項目,獲得獎勵,主要論文,發明專利,編寫教材,

人物經歷

學士,西北農業大學,楊凌,中國
碩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中國
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中國
訪問學者,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戴維斯,美國
1997.07-2000.07 西北農業大學 食品科學系;
2007.08–2008.08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食品科學與技術系訪問學者。

學術兼職

擔任陝西省蠶桑產業技術體系加工崗位專家,中國經濟林協會加工利用分會理事、副秘書長,中國農學會農產品貯藏加工分會理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果蔬加工分會理事,教育部學位論文中心評審專家,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食品科學、中國食品學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等期刊審稿專家。

研究領域

果品蔬菜貯藏保鮮與冷鏈物流、果品蔬菜加工(獼猴桃、核桃、紅棗、花椒、NFC果汁、益生菌發酵果汁、果酒果醋、果粉、果乾)、飲料加工與配方設計(果蔬汁、蛋白、穀物、草本、茶、運動、風味、保健飲料等)、天然產物提取與分離技術(功能活性物質提取及相關保健食品、代餐食品、特殊用途食品研發)及副產物綜合利用。農產品加工項目規劃設計、可研報告編制、工藝設計與設備選型

開設課程

長期致力於食品貯藏與加工新技術、飲料加工、天然產物提取與分離高新技術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要承擔本科生“果品蔬菜貯藏運銷學”、“食品安全保藏學”、“果品蔬菜加工學”、“飲料工藝學”、“天然產物提取工藝學”等課程,其中“果品蔬菜貯藏運銷學”課程被評為陝西省精品課程,“天然產物提取工藝學”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為研究生講授“食品保藏與物流”、“食品貯藏加工專題”、“食品貯藏新技術”等課程。

獲得榮譽

(1)“以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食品工藝類教學實習改革與實踐”獲2017年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構建以能力為導向,循序漸進,產學研一體的《果品蔬菜加工學》教學體系”獲2015年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3)2014年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4)2017年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我心目中的好導師”榮譽稱號;
(5)2017年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生就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科研項目

(1)陝西省重點研發計畫:不同品種獼猴桃采後品質、電學特性與抗病性研究(2018ZDXM-NY-056);
(2)楊凌示範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重大項目:獼猴桃益生菌發酵果汁關鍵技術研發與套用(2018CXY-04);
(3)楊凌示範區農業科技示範推廣項目:獼猴桃貯藏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18-GG-21);
(4)陝西省科技統籌創新工程計畫項目:核桃精深加工及其產品開發研究(2016KTCQ02-22);
(5)楊凌示範區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重大項目:杏鮑菇精深加工系列產品開發研究(2016CXY-14);
(6)陝西省科技統籌創新工程計畫項目:紅棗產業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乾棗棗汁加工技術研究(2013KT2B02-03-04);
(7)陝西省農業科技創新與攻關項目:獼猴桃臭氧耦合低溫防腐保鮮技術研究(2015NY051);
(8)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試驗示範站科技成果推廣項目:花椒加工系列產品開發與推廣示範(TGZX2016-35);
(9)國家林業局科技成果推廣計畫:木瓜深加工系列產品技術示範推廣(201125);
(10)陝西省農業科技創新與攻關項目:獼猴桃冷害近紅外無損檢測技術研究(2010K01-29-2);
(11)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重點項目子課題:蘋果安全貯藏技術研究與示範(2006BAK02A24);
(12)陝西省基金項目:獼猴桃酒專用酵母選育研究(14210101);
(13)校企合作項目:紅棗深加工項目可行性研究(2018-2019);
(14)校企合作項目:青海枸杞酒系列產品研發(2017-2018);
(15)校企合作項目:千金女性功能性果酒系列產品開發(2017-2018);
(16)校企合作項目:核桃精深加工系列產品技術研發(2016-2017);
(17)校企合作項目:食用菌精深加工系列產品研發(2016-2017);
(18)校企合作項目:野刺梨系列飲品新產品開發研究(2014-2015);
(19)校企合作項目:山茱萸深加工產品開發(2014-2015);
(20)校企合作項目:黑棗深加工技術研究(2014-2015);
(21)校企合作項目:黃花菜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研究(2013-2014);
(22)校企合作項目:4萬噸/年黑豆深加工產品建設項目(2014-2015);
(23)校企合作項目:4萬噸/年雜糧深加工產品建設項目(2014-2015);
(24)校企合作項目:花椒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研究(2012-2013);
(25)校企合作項目:5萬噸馬鈴薯深加工產品建設項目(2012-2013);
(26)校企合作項目:果蔬(蘋果、梨、葡萄、番茄、辣椒)保鮮技術研究(2012-2013);
(27)校企合作項目:茶與抹茶飲料產品研發(2012-2013);
(28)校企合作項目:木瓜果酒及系列飲品研發(2012-2013);
(29)校企合作項目:獼猴桃綜合加工利用與新產品研發(2011-2012);
(30)校企合作項目:5000噸果蔬保鮮庫建設項目(2009-2010);
(31)校企合作項目:食藥用菌液態培養及其功能性多糖提取技術研究(2006-2008);
(32)陝西省農業攻關項目:分子蒸餾分離花椒籽油中a-亞麻酸及微膠囊加工技術研究(2008-2009);
(33)陝西省農業攻關項目:陝西特色果品(葡萄)現代貯運加工技術集成與示範(2007-2008);
(34)西安市科技計畫項目:石榴采後腐爛病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2004-2006);
(35)制定農業部行業標準-《獼猴桃貯藏技術標準》(NY/T1392-2007);
(36)制定農業部行業標準-《脫水蔬菜-根菜類標準》(NY/T 959-2006);
(37)制定農業部行業標準-《無公害食品-乾制金針菜》(NY/T5186-2002);
(28)校企合作項目:螞蟻飲料新產品研發;
(29)校企合作項目:花飲品加工技術研究。

獲得獎勵

(1)“核桃深加工技術與綜合開發利用研究”項目成果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
(2)“花椒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研究”項目成果獲陝西省科學技術三等獎;
(3)“野刺梨精深加工和系列產品開發研究”項目獲陝西省林業廳科技成果二等獎;
(4)“石榴腐爛病害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研究”項目成果獲西安市科學技術三等獎;
(5)“核桃多肽分離及其產品加工技術”項目成果獲銅川市科學技術一等獎;
(6)“花飲品加工技術研究”項目成果獲楊凌示範區科學技術二等獎;
(7)“籽用南瓜果肉開發利用研究”項目,通過甘肅省科技廳成果鑑定,鑑定為國內領先;

主要論文

(1)Luo, AW, Bai, JQ, Li, R, Liu, ZD, Fang, YM, Wang, D, Huang, TZ, Zhang, L, Liang, J, Kou, LP. Difference of resistance to postharvest blue mold between Hongyang and Qihong kiwifruits. Food chemistry, 2019, 285:389-396 (IF=5.399)
(2)Anwei Luo, Junqing Bai, Rui Li, Yimeng Fang, Lin Li, Dan Wang, Lu Zhang, Jin Liang, Tianzi Huang, Liping Kou. Effects of ozone treatment on the quality of kiwifruit during postharvest storage affected by Botrytis cinerea and Penicillium expansum.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2019, 16:70-78(IF=1.097)
(3)李琳,羅安偉*,李圓圓,蘇苗,白俊青,李銳,方沂蒙,馬惠玲.氯吡苯脲和O3處理‘秦美’獼猴桃采後生理品質與電學特性的關係.食品科學,2019,40(05):258-266(EI)
(4)李圓圓,羅安偉*,蘇苗,李琳,白俊青,李銳,藺志穎,宋俊奇.采前氯吡苯脲處理對采後‘秦美’獼猴桃細胞超微結構的影響.食品科學,2019,40(03):273-278(EI)
(5)劉煥軍,羅安偉*,牛遠洋,李琳,蘇苗.臭氧處理對獼猴桃果實采後病害及品質的影響.中國食品學報,2018,18(11):175-183(EI)
(6)李圓圓,羅安偉*,李琳,蘇苗,藺志穎,宋俊奇,白俊青,方沂蒙.采前氯吡脲處理對‘秦美’獼猴桃貯藏期間果實硬度及細胞壁降解的影響.食品科學,2018,39(21):273-278(EI)
(7)李琳,羅安偉*,蘇苗,李圓圓,白俊青,藺志穎,宋俊奇,李銳,方沂蒙.氯吡苯脲處理和質量損失對獼猴桃品質和電學特性的影響.食品科學,2018,39(17):241-247(EI)
(8)張婷,李琛,羅安偉*,唐妙鈴,陳翰,李旭蕾,段麗華. 8種獼猴桃不同組織部位的體外抗氧化活性.食品科學,2016,37(19):88-93(EI)
(9)陳翰,羅安偉*,陳旭蕊,蘇苗,李琳,李圓圓.青椒新鮮度與其揮發性氣味成分的關係.食品科學,2016,37(7):66-71(EI)
(10)蘇苗,羅安偉*,李琳,李圓圓,白俊青,李銳,方沂蒙,宋俊奇,藺志穎,劉占德. 采後O3處理對采前CPPU處理獼猴桃果實乙烯代謝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2018,51(15):2980-2989
(11)蘇苗,羅安偉*,李圓圓,李琳,白俊青,藺志穎. 采後O3處理對使用CPPU獼猴桃貯藏品質及其抗性酶活性的影響.現代食品科技,2018,34(3):46-53,76
(12)李圓圓,羅安偉*,蘇苗,李琳,藺志穎,宋俊奇. CPPU處理對秦美獼猴桃采後貯藏品質及呼吸生理的影響.食品工業,2018,39(7):198-202
(13)白俊青,李銳,羅安偉*,寇莉萍*,方沂蒙.獼猴桃貯藏保鮮技術研究進展.食品研究與開發,2018,39(17):219-225
(14)牛遠洋,羅安偉*,劉煥軍,李圓圓,蘇苗,李琳.臭氧耦合低溫處理對獼猴桃貯藏品質和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5(11): 76-84
(15)李琛,張婷,羅安偉*,焦應申,唐妙玲,陳翰,姚婕. 8種獼猴桃抗氧化活性評價及基於HPLC與FT-IR指紋分析的品種區分.現代食品科技,2016,32(6):288-297
(16)牛遠洋,羅安偉*,劉煥軍,姚婕,李琛,李志成,岳田利,白連社. 番茄新鮮度與其揮發性成分的關係研究.現代食品科技,2016,32(5):322-331
(17)劉煥軍,羅安偉*,牛遠洋,姚婕,李琛,李志成.梨新鮮度與其揮發性成分的關係研究.北方園藝,2016,8:121-126
(18)趙能,羅安偉*,姚婕,牛遠洋,李琛,劉煥軍. 回響面試驗最佳化胡蘿蔔漿複合酶解工藝.食品科學,2015,36(16):83-87
(19)李子龍,羅安偉*,桂海龍,夏冉秋,諶凱,趙能. 臭氧處理對獼猴桃汁酶活性的影響.食品工業,2014,35(8):67-69

發明專利

(1)一種乳酸發酵杏鮑菇醬及其製作方法(CN201810473108.0)
(2)一種臭氧耦合低溫的獼猴桃保鮮方法(CN201710025799.3)
(3)一種芹菜葉茶的製作方法(CN201710445444.X)
(4)一種君遷子飲料及其製作方法(CN201610696077.6)

編寫教材

(1)主編《食品安全保藏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農業農村部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國輕工業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9
(2)主編《天然產物提取工藝學》(中國輕工業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9
(3)主編《飲料工藝學》(普通高等教育食品類專業十二五規劃教材),鄭州大學出版社,2019
(4)參編《果品蔬菜貯藏運銷學》(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農業農村部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5)參編《食品毒理學》(高等學校全國統編教材),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7)參編《食品行銷學》(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8)參編《農產品加工新技術手冊》,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