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城井

羅城井

亦名“清官井”。在43公里,電城鎮東5公里的莊垌村旁。廣東電白區電城鎮鎮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城井
  • 時間:1499
  • 地理位置廣東電白區電城鎮東
  • 別稱:清官井
發展歷史,現狀,相關人物,

發展歷史

建於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系廣西羅城縣士兵民為感激知縣黃延圭(電城莊垌人)之德政,在其家鄉居第旁修建的。並因此得堍。井口圓形,直徑67厘米。四周石徹欄桿。井東面築有方牆,牆上鑲著道光七年(1827年)、所刻“羅城井”三個大字,牆下面豎有《羅城井來歷》的碑文。清道光七年(1827年)、十九年(1839年),黃廷圭的子孫曾先後兩次浚源汲水,進行修整。現古井深度僅存二米,四周只存石砌欄桿殘跡。

現狀

古井井水已經乾涸。古井的前面有一方牆,置放著糞桶。據村民介紹說牆上石碑鑲著清道光七年的石刻“羅城井”三個大字,牆下面豎有石刻碑文。但方牆已經倒騰,刻有“羅城井”三個大字的石碑埋在牆的廢墟中,牆的石刻碑文也模糊不清。豬欄的另一邊,豎有電白縣人民政府1984年9月18日立的電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匾,豬欄就位於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牌匾和古井之間。

相關人物

黃廷圭(1443-1513),字朝用,生於明正統八年(1443)正月十四日,廣東省電白區電城鎮莊垌村人。 黃廷圭幼年勤奮好學,明成化十年(1474)中舉。弘治元年(1488),縣尹徐亨聘廷圭纂修縣誌,此為有史記載的電白縣第一部地方志書。七年(1494),授任廣西羅城縣知縣。其時,羅城的官吏為搜刮民財,曾立有舊例:縣中子民添一丁,要出銅錢二百文,供官府里甲收繳,稱為萬民錢。廷圭到任後,體恤民情,關心民眾疾苦,立即下令廢除上述舊例和一切苛捐雜稅,士民對此十分感激,稱他為"黃天平"。廷圭治羅五年,政績卓著。還主修了《羅城縣誌》。弘治十二年(1499),廷圭母逝,辭職歸里守孝。離任時,"羅城士民,數百泣送"(《羅城縣誌》),並贈黃金千兩,廷圭堅辭不受。羅城士民對黃愛戴情深,無可為報,遂"愛鑿石欄井口,相率百餘人,踴躍賓士,自羅至電,不憚遠涉之勞,在莊垌,就公居第之旁,掘地及泉,砌成一井,供公日用飲食之需,表公愛民如子、而愛公如父母之意"(《羅城縣誌》)。電白人稱此井為羅城井。守孝完滿,廷圭出任福建龍巖縣令,治理有方,頗多惠政。離任後,龍巖縣人民給他立"愛民父母碑"。廷圭告老還鄉後,為地方捐資鋪路架橋,民眾稱頌,稱他為有道先生。正德八年(1513)二月二十日壽終,享年7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