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須盆唇魚

缺須盆唇魚

體近圓筒形,尾部側扁,腹面平扁。吻鈍圓。吻皮邊緣布滿微細乳突並分裂成流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缺須盆唇魚
  • 拉丁學名:cryptonemus
  • :動物界
  • :CYPRINIFORMES鯉形目
  • :Cyprinidae鯉科
  • 亞科:Labeoninae野鯪亞科
  • :Placocheilus盆唇魚屬
  • 分布區域:怒江水系
形態特徵,分布,生活環境及習性,種群現狀,致危因素,養殖和馴養狀況,生物學及其資源量研究,

形態特徵

下唇寬闊,形成一圓形吸盤,後緣薄而游離,中央隆起,為一輪廓不清的肉質墊,缺乏馬蹄隆起皮褶,前緣變厚,成橫向突起,前緣與下頜之間以及後緣與肉質墊之間均有一淺溝相隔,肉質墊上的馬蹄形雛形隱約可辨。無須。眼小。側線鱗46~47。背前鱗深埋於皮下,胸腹部裸露。背鰭起點位腹鰭起點的前上方;胸、腹、臀鰭均小;尾鰭深分叉。背部及體側灰黑,腹部淡黃。奇鰭灰色;偶鰭背而灰色,腹面淡黃色;尾鰭無條紋,灰色。

分布

瀘水縣六庫和雲龍縣(屬怒江水系)。為雲南特有。

生活環境及習性

棲息於沿江溶洞或具天窗的地下河,也喜棲居於清水小河,伏居岩石空隙,刮食岩石表面的泥漿,鏡檢腸道內容物有搖蚊幼蟲、硅藻及絲狀藻等。

種群現狀

稀有,偶見。為我國特有種,具有奇異的適應性狀,在分類系統上也有它的特殊地位,對它的研究至今興趣不減。

致危因素

種群稀少,分布區極窄,隨時都受到環境波動的影響。

養殖和馴養狀況

未做過馴養工作。
現有保護措施 1998年被列人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一魚類。
瀕危等級 瀕危

生物學及其資源量研究

1.鱗片、耳石、脊椎骨均有年輪特徵,鱗片和脊椎骨的年輪計數顯著低於耳石。耳石是缺須盆唇魚年齡鑑定的最合適材料;
2.缺須盆唇魚漁獲物體長分布範圍為36-125mm,平均為76.9±16.5mm;體重分布範圍0.7-32.8g,平均為8.9±5.3g。漁獲物年齡組成1+-7+齡,其中2+-5+齡個體占漁獲物的90.61%;
3.體重和體長的關係為:W=0.0001096L2.5863(♀),W=0.00009067L2.6158(♂)。體長vonBertalanffy生長方程為:體重vonBertalanffy生長方程為:雌雄生長拐點分別為6.82齡和3.39齡;
4.缺須盆唇魚是以著生藻類和有機碎屑為主的雜食性魚類,攝食強度在不同月份有一定差異,7月份攝食強度最低,10月份最高;
5.繁殖群體性比為早:♂=1.55:1。雌雄最小性成熟年齡為3+,初次性成熟雌性體長為68mm,體重為7.4g,成熟係數3.92%,初次性成熟雄性體長為64mm,體重為5.2g,成熟係數為1.40%。性體指標在7月達到最大,成熟卵徑平均值為2.49±0.36mm。缺須盆唇魚屬不分批產卵魚類。個體絕對繁殖力平均為130.9±65.3粒;相對體重繁殖力平均為10.95±5.15粒/g;相對體長繁殖力平均為1.37±0.62粒/mm。回歸分析顯示,絕對繁殖力與相對體重繁殖力受個體體重、空殼重和性腺重綜合影響,相對體長繁殖力受個體體長、體重、空殼重以及性腺重綜合影響;
6.以已知生活史類型魚類為參照物,採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判斷缺須盆唇魚為偏r選擇類型魚類;7.用B-H模型進行資源評估表明,現階段缺須盆唇魚的開發率水平較為合適,接近最大產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