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與叛逆

繼承與叛逆

陳方正著的《繼承與叛逆》討論了中國與西方科學發展的分野,並總結了現代科學出現於西方文明的基本原因。並從西方科學史中,探索中國與西方科學發展的分野,及中國文化科學之間的關係。

基本介紹

  • 書名:繼承與叛逆
  • 作者陳方正 著
  • ISBN:9787108030474
  • 類別:圖書 >> 自然科學 >> 科技史
  • 頁數:718
  • 定價:68.00元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09-4-1
  • 裝幀:平裝
  • 開本:十六
  • 副標題:現代科學為何出現於西方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出色當行的西方科學與科學思想發展史。作者從四五百種古今文獻中鉤玄提要,建構出一部簡明流暢的歷史敘事,達到了深入淺出、舉重若輕的境界。但本書的成就和價值遠不止此。因為作者不僅僅整理出一部西方科學史,而且要以此為階梯,去探索一個更重大的歷史和文化問題,即“現代科學為何出現於西方?”但要澄清這一問題,研討的範圍必須從科學史推廣到西方思想史與文化史的整體。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本書在科學史敘事的後面襯托著一層西方哲學史,而且還隱現著一套西方文化史。但本書的深度尚不盡於此。作者筆下寫的是西方科學史,心中關懷的卻是科學與中國文化之間的關係;全書的設計和論辯方式也有意無意地針對著“李約瑟問題”而發,作者對於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及其它相關論著有著深入理解而且評論得非常中肯。
——余英時
今日人人都知道科學重要,對社會影響巨大,但大多數人對於科學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卻知之甚少,因而難以真正了解世界大變局之根源。現代科學的本質是什麼?它和社會、文化有怎樣的關係?在過去數乾年間是如何演化的?“李約瑟問題”背後的意義又何在?對於這些問題,本書為我們提供了詳細解說和嶄新視角。
——劉鈍

內容簡介

西方科學歷經轉折,但自古迄今仍然形成一個前後接續的大傳統,它的發展動力主要來自這一傳統本身。因此,“為何中國科學發展落後於西方”的問題必須以對此傳統的了解為基礎。本書所提供的正是這樣一個基礎,即西方科學的起源、發展與蛻變,包括此傳統與哲學、宗教以及時代背景的關係。此外,本書還討論了中國與西方科學發展的分野,並總結了現代科學出現於西方文明的基本原因。
這是一部出色當行的西方科學與科學思想的發展史。作者從感受西方科學的衝擊到超越“李約瑟問題”說起,溯源自公元前600年開始的希臘文明,歷經公元2世紀亞歷山大城的阿拉伯文明、5世紀至10世紀間的歐洲黑暗時期的停滯、啟蒙時期自東向西回流,直至16世紀的日新說的發展經過,最後在中古時期科學和宗教從結合到激烈對抗最終分道揚鑣的歷史;同時考察了引領一時風騷的哲學家和宗教派別的思想精華;早期文藝復興和大學與經院神學的興起、專業科學家的出現、鍊金術的發現、赫墨斯的復興、學園的重建、刻卜勒與數學神秘主義、牛頓與波義耳的鍊金術等等。

作者簡介

陳方正,廣西岑溪人,1939年出生於重慶,1949年隨家人遷港,中學畢業後,1958年赴美深造,先後在哈佛大學(Harward University)及拔蘭大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分別獲得物理學學士及物理學博士學位。1966年返港,任教於當時新成立之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並從事理論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學研究;2004年聘請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竺可楨科學史講席教授。學術工作包括現代化歷程之比較研究、科技與現代化關係之探討、民族主義理論、科學哲學、科學發展比較史等。

目錄

英時序
自序
導論
一、本書緣起
二、中國科學落後原因的討論
三、李約瑟及其思想體系
四、李約瑟的影響與批判
五、本書基本觀念
六、整體構思與主要結論
第一章 遠古科學傳統
一、遠古文明輪廓
二、埃及數學手卷
三、陶泥板上的數學
四、巴比倫代數學
五、代數型幾何學
六、希臘文明的淵源
第二章 自然哲學傳統
一、愛琴海的世界
二、自然哲學概觀
三、米利都學派
四、愛奧尼亞哲人
五、從大希臘到雅典
六、自然哲學的成熟
第三章 永生與宇宙奧秘的追求
一、籠罩科學誕生的迷霧
二、畢達哥拉斯其人
三、從奧林匹克諸神到奧菲士
四、畢氏教派的組織與信仰
五、宇宙奧秘的探索
六、教派理念與科學傳統的建立
附錄:費羅萊斯的音樂理論
第四章 西方科學第一場革命
一、畢氏教派的傳承
二、柏拉圖的思想歷程
三、從教派到柏拉圖學園
四、新普羅米修斯革命
五、遠古與希臘天文學
六、以數學建構宇宙模型
七、學園傳統的延續
第五章 希臘科學的巔峰
一、從雅典到亞歷山大
二、歐幾里德:承上啟下的大師
三、阿基米德:度量幾何學
四、阿波隆尼亞斯:圓錐曲線
五、數理天文學的發展
六、天文學大師喜帕克斯
第六章 羅馬時代的科學與教派
一、希臘世界的破滅
二、天文學與機械學傳統的延續
三、希臘一羅馬的學術傳承
四、畢達哥拉斯教派的重生
五、柏拉圖主義的地下世界
六、新柏拉圖學派及其轉向
第七章 古代宇宙觀的完成
一、亞歷山大科學的最後光芒
二、托勒密與《大彙編》
三、天體運行理論
四、恆星的研究
五、行星理論
六、廣博的科學成就
七、傳統的迴響與終結
八、大時代的沒落
附錄:托勒密月運行模型之修訂
第八章 伊斯蘭世界的新科學
一、希臘文明的移植
二、阿拉伯翻譯運動
三、新科學前緣:代數學
四、天文學的發揚與創新
五、實用與實驗科學
六、伊斯蘭哲學巔峰
七、安達魯斯的托勒密批判
八、異軍突起的馬拉噶學派
九、撒馬爾罕的輝煌成就
十、伊斯蘭科學為何沒有現代突破
第九章 歐洲文化復興
一、新時代的來臨
二、歐洲文化的傳承與復興
三、翻譯運動:興起與高潮
四、希臘世界的回歸
五、大學體制的出現
六、法學傳統與專科大學
七、經院哲學與綜合大學
八、大學體制的擴散
第十章 中古科學:實驗精神與動力學
一、從奮進到分裂的教會
二、科學與神學的衝突
三、三位教會科學家
四、實驗精神:光學與磁學
五、中古數學與天文學
六、科學小傳統:鍊金術
七、動力學與分析學前驅
八、巴黎的回響
附錄:布拉沃丁的速度比例理論
第十一章 文藝復興時期:醞釀與突破
一、普世主義的幻滅
二、義大利與中歐新氣象
三、奠基的三代天文學家
四、哥白尼革命
五、科學與藝術的互動
六、柏拉圖熱潮與魔法
七、鍊金術的轉向
八、數學的復興
九、代數學的突破
十、探究無限:解析學的開始
附錄:費羅解三次方程式途徑的猜想
第十二章 混沌中出現的科學革命
一、從第谷到克卜勒
二、貫通天上與地下的科學
三、高漲的科學思潮
四、挑戰“無限”的大軍
五、動力學的困惑與進展
六、大自然的神奇之子
七、不朽巨著
八、從教授到偉人
九、牛頓與科學革命
十、科學革命的本質是什麼
總結
一、西方科學大傳統
二、希臘科學:起源與停滯問題
三、伊斯蘭與歐洲中古科學
四、文藝復興科學的主軸
五、導致現代科學革命的因素
六、萬里外的另類科學革命
七、李約瑟問題的消解
八、西方與中國科學的比較
九、西方科學發展的特徵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索引
地圖
1 希臘與東方古代文明(公元前1600—前500年)
2 古代希臘世界(公元前1200—前400年)
3 中世紀伊斯蘭世界(公元800—1200年)
4 中古9近代歐洲(公元1200—1600年)
圖版
1 林德數學手卷中之第49-55題
2 給出精確數值的陶泥板YBC 7289
3 和畢達哥拉斯定理密切相關的陶泥板Plimpton 322
4 法國夏特爾座堂“帝皇拱門”上之畢達哥拉斯雕像
5 表現阿基米德被害情境的古代鑲嵌畫
6 圖西《天文學論集》中有關“雙輪機制”之頁
7 拉斐爾在梵蒂岡使徒宮所作壁畫《雅典學院》
8 丟勒的木刻版畫《憂鬱》
9 錫耶那座堂正門地板上所鑲嵌的三威赫墨斯畫像
10 汶島烏蘭尼堡的主建築正面圖和鳥瞰圖
11 伽利略《星際信使》原稿手跡及望遠鏡中所見月球表面繪像
12 牛頓在完成《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之後的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