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架座

繪架座

繪架座,南天星座之一,也是拉卡伊在1752年命名的星座之一。位於天鴿座之南,劍魚座以北,緊靠船底座的老人星。最佳觀測時間為1月份,但是組成這個南天小星座的恆星在地球上看都很黯淡,所以根本看不出明顯的星座形象。最亮星為繪架座α,視星等3.30,其他著名的星體有繪架座ι星、繪架座β星、卡普坦星。

基本介紹

  • 天體名稱:繪架座
  • 拉丁名:pictor
  • 拉丁縮寫:PIC
  • 象徵物:畫畫用的架子
  • 赤經:4h 32m ~ 6h 51m h
  • 赤緯:-43 ~ -64
  • 面積:247
  • 面積排名:第59位
  • 亮星數目:0
  • 最亮星:繪架座α
  • 流星雨:無
  • 鄰接星座:劍魚座,飛魚座,船底座,船尾座,天鴿座,雕具座,時鐘座
  • 最佳觀測時間:1月
  • 最佳觀測緯度:+26°和−90°之間
  • 最亮星視星等:+3.30
  • 屬格:Pictoris
  • 完全可見範圍:26°N-90°S
星座簡介,研究歷史,重要主星,相關信息,繪架座β星,“超級地球”,

星座簡介

繪架座位於南天星空,在天鴿座南邊,介於大麥哲倫雲及船底座老人星之間,最佳觀測時間為1月份,但是組成這個南天小星座的恆星在地球上看都很黯淡,難於看到,對於只有小型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的觀察者來說,這個星座可能沒有什麼可以看見的有趣天體。最亮星為繪架座α,視星等為3.30,其他著名的星體有:
繪架座在天空中位置繪架座在天空中位置
繪架座ι星,這是一個雙星,兩子星星等分別為+5.5和+6.5,相距12.3弧秒。
繪架座β星,這個星等+4的星沒有什麼特徵,它最早被發現在其周圍有一個原始物質組成的原行星盤——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形容一個行星系統,而非專業天文望遠鏡是不可能看見這個盤的。
卡普坦星,這是一個星等+8.8的紅矮星,距離太陽12.78光年,以每年8.7弧秒的速度快速自行僅次於蛇夫座的巴納德星。

研究歷史

1750年法國天文學家拉卡伊用當時新發明的繪圖工具命名的一個星座。最初叫“驢背繪架座”,這大概是因為當時畫家們常用驢來馱畫架和畫布的緣故。後來簡稱“繪架座”。
繪架座星象圖繪架座星象圖

重要主星

拜耳命名法弗蘭斯蒂德命名法其他名稱中國星官視星等備註
繪架座α
----
----
金魚
3.30
最亮星
繪架座ι
----
----
----
5.5/6.5
雙星,相距12.3弧秒
繪架座β
----
----
老人
3.86
第二亮星
----
----
卡普坦星
----
8.8
紅矮星

相關信息

繪架座β星

太陽系以外的行星距離我們有50—100光年之遙,相對於它們所環繞的發光天體來說,它們顯然有些暗淡。人們無法到達那裡,只能竭盡所能通過間接途徑對其進行研究。發光天體的輕微晃動或光譜中的某些異常情況,都是判斷遙遠而又暗淡的行星是否存在的蛛絲馬跡。1981年科學家們用直徑3.6米的望遠鏡向從前很少關照的繪架座方向觀測,距地球52光年的繪架座一顆形成時間不長的恆星的亮度突然呈曲線下降,以後幾天,亮度值又升到正常,科學家的好奇心受到激發,是什麼使它光線變暗?是否因為行星定時飛過降低了亮度?這顆恆星就是繪架座的β星。天文學家猜測有一顆繞β星運行的行星遮住瞭望遠鏡,造成β星亮度降低。1993年歐洲空間局發射了一顆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遠紅外相機的科研衛星,它從β星觀測到了“過剩”的遠紅外射線,這就意味著有大量的宇宙塵埃存在。更進一步的分析表明β星的塵埃環已開始聚合形成核心與碎塊,即所謂行星的雛形。
繪架座β星繪架座β星
科學家還注意到一個特別的現象,繪架座β星的溫度遠高於太陽。在沒有其他天體的干擾下,塵埃接近高溫星球時,應該產生極端塵埃顆粒發出的射線。然而,這種射線卻沒有被觀測到。這說明塵埃中心約600萬公里的距離內幾乎是空白,天文學家認為這是行星吸走了塵埃,而留下巨大的空間。
繪架座β星的塵埃星雲中經常有彗星飛入,留下大量的氣體和宇宙塵埃。彗星帶來的豐富物質可能成為誕生生命有機體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行星定期吸走氣體和塵埃,人們應該發現殘留物,然而沒有發現塵埃,那么一定有行星存在。
天文學家在1983年,發現臨近的繪架座β星(BetaPictoris),有不尋常的拱星塵埃盤。直到最近,這個拱星盤的奇特本質,仍然不停地被挖掘出來。最近的觀測影像和電腦模擬,顯示這個拱星盤內,有數個比太陽系大的橢圓形塵埃環。從上面這個哈伯望遠鏡照片,可以看出拱星盤上,有幾個很明顯的物質結,可能就是這些拱星環存在的直接證據。這種橢圓環模型可以很自然地解釋,為何繪架座β星拱星盤在兩側伸張的長度不同。這些環,可能是十萬年前另一顆恆星星通過繪架座β星附近時,所引發的結構。天文學家現在正在尋找這顆闖了禍的恆星。如果用滑鼠在下面的聯結上單據,會帶出另一張較大影像。不過圖片裡的前景恆星,並不是那顆侵入者。繪架座β星距離我們只有50光年,天文學家認為它的周圍可能有行星。
當科學家們正期待著72年的運轉周期後再次測量這顆行星的體積時,他們發現β星顯然還有另一顆行星,這一猜測的根據是有關β星的一張特別的照片。一泣天文學家用特別的辦法將日冕儀蓋住發光星球,發現了從前沒有人看見的現象:塵埃環呈對稱形狀。這種非正常的情況一般在幾百年內可以得到“修正”,而β星已有至少1億年歷史,唯一的解釋是有兩個重力中心在沿離心軌道繞轉。也就是說,兩個行星重塑了塵埃環的形狀。
當前,已有許多關於發現新行星的報導,但沒有像β星的行星那樣進行過如此周密的科學論證。英國天文學家戴維休斯樂觀地估計,僅銀河系就有600億顆行星,其中40億與地球相似,潮濕、溫度適宜,可能是孕育生命的溫床。
雖然行星的形成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但也是有條件的,即宇宙重力離心力必須達到平衡。如果恆星及其星雲太大,致使旋轉速度太快,塵埃會分散開,無法聚合形成行星;而速度太慢也無法形成行星。只有在中庸的旋轉頻率下,才會根據自然發展規律,逐漸“孵化”出行星。從理論上說,這樣孕育出來的行星溫度適宜,富含水分,為生命的誕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沒有人能確切說出究竟有多少星雲正在向此方向發展。但是,越來越多的天文學家相信,太陽系外還有其他生命。理論家試圖用各種方法論證可能的“生命客棧”的數目,實踐家則努力改進儀器設備。因此不斷有功能日益強大的遠紅外攝像機問世,如安裝在智利的極高解析度的探測器;還有直徑越來越大的射電望遠鏡。此外,光學領域也不斷發展,最先進的望遠鏡能辨別6000千米外的硬幣,天文學家能用它看見距離30光年,大小如木星的物體。
1995年1月中旬,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傳出喜訊: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天文學家傑弗里馬西和保羅巴特勒發現了兩顆太陽系外的新行星。這兩顆行星體積巨大,至少有一顆行星較為溫暖,上面可能有液態水存在。這就是說,該行星上具備了生命棲息的必要條件。這一發現首次證實了在太陽系之外還存在著類似太陽系的行星系統。馬西和巴特勒的重要工作可能改變天文學的發展進程。同時,探尋太陽系外行星將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美國航宇局局長丹尼爾戈爾丁說:“在未來25年中,科學家不僅可以探測到類似地球的新行星,而且還將直接拍攝到這些行星上海洋、大陸和山脈的圖像。

“超級地球”

瑞士日內瓦天文台的天文學家16日在法國一個會議上宣布,在3個遙遠的太陽系發現了5顆“超級地球”,顯示與地球類似的行星,可能相當普遍。天文學家至今已發現了逾270顆太陽系外行星,大多如木星及土星般巨大,與地球大小相約的行星相對難發現得多。而且由於距離地球太遠,這些系外行星不能直接目視發現,只能利用天文望遠鏡,靠無線電波或光譜分析等偵測方式,證實其存在來“間接”發現它們。
“超級地球”想像圖“超級地球”想像圖
其中3顆“超級地球”位於42光年外繪架座及南劍魚座的方向,質量分別為地球的4.2倍、6.7倍及9.4倍,均以極速環繞其一顆較太陽稍小的恆星公轉,最快者的公轉周期為4天,最慢者的周期也僅20天。
這次天文學家利用了名為“高精度徑向速度行星搜尋器”(HARPS)的光譜儀,以此證明3顆“超級地球”公轉時令其恆星輕微搖晃,才找到了它們。有份發現3顆“超級地球”的天文學家烏迪里表示,隨著HARPS等更精確的儀器出現,現時可偵測一些相對較小的太陽系外行星,即約地球質量2至10倍者,可能有一天會發現與地球一樣可居住的行星。
天文學家又在“HD181433”恆星的太陽系,發現一顆質量為地球7.5倍、公轉周期為9.5天的行星,及一顆類似木星、公轉周期為3年的行星。在另外一個太陽系,亦發現有一顆質量為地球22倍、公轉周期為4天的行星,及一顆類似土星、公轉周期為3年的行星。
另一位有份發現3顆“超級地球”的天文學家馬約爾表示,分析過所有利用HARPS發現的恆星後,發現其中1/3類似太陽的恆星,有“超級地球”或類似海王星的行星環繞公轉,公轉周期均在50天以下,並指明顯地現時發現的太陽系外行星只是冰山一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