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佛閣·暗塵四斂

繞佛閣·暗塵四斂》是宋代詞人周邦彥的作品。這首詞描寫的是作者宦途失意、流落他鄉所引起的倦客之悲和對故友的懷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繞佛閣·暗塵四斂》
  • 創作年代北宋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周邦彥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繞佛閣
暗塵四斂。樓觀迥出,高映孤館。清漏將短。厭聞夜久、簽聲動書幔⑴。桂華又滿⑵。閒步露草,偏愛幽遠。花氣清婉。望中迤邐⑶,城陰度河岸。
倦客最蕭索⑷,醉倚斜橋穿柳線,還似汴堤、虹梁橫水面⑸。看浪颭春燈⑹,舟下如箭。此行重見。嘆故友難逢,羈思空亂。兩眉愁、向誰舒展⑺。

注釋譯文

繞佛閣,詞牌名。《清真集》入“大石調”,《夢窗詞集》入“夾鐘商”。一百字,前片八仄韻,後片六仄韻。
⑴簽聲:古時夜報更,更籤擲地作響。
⑵桂華:月光。
⑶望中:視野之中。迤邐:音以李,曲折連綿。
⑷蕭索:蕭條,冷落。江淹《恨賦》有“秋日蕭索,浮雲無光”。
⑸虹梁:曲梁形如虹者。
⑹颭:音展,風吹而顫。春燈:元宵時多制燈謎,故稱春燈。
⑺向誰舒展:本作“向誰行展”,俗本改作“舒展”,非。此句乃一二一句式。誰行,誰人那邊也。即如周清真《少年游》起首雲“並刀如水”一詞,“向誰行宿”語也。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周邦彥精通音律,晚年被宋徽宗任命為國家最高音樂機關──大晟府提舉官。他同當時任大晟府協律郎的晁端禮、撰制万俟詠一起,討論古音,制定古調,增演漫詞,創製了許多新曲。《繞佛閣》,就是其中的一種。
此詞上片寫入夜以後,“暗塵四斂。樓觀迥出,高映孤館。”四方的灰塵收斂了,在遠處聳立的樓台的燈火映照下,佛寺的影子與詞人所寄居的旅舍,輪廓分明地呈現出來。“清漏將短。厭聞夜久、簽聲動書幔。”夜闌人靜,更漏聲漸漸短了起來,誦經之聲與書籤掀動經頁之聲,令人十分生厭。“桂華又滿。閒步露草,偏愛幽遠。”桂華,月亮。又是月圓時候,詞人步出室外,漫步在沾滿露水的草地上,朝偏遠幽深的地方走去。“花氣清婉。望中迤邐,城陰度河岸。”清婉的花香,在作者周圍浮蕩,舉頭望去,城牆投下的陰影,曲折連綿,一直伸展到河岸邊上。
下片,“倦客最蕭索”,對上片加以總結,然後,通過“舟下如箭”,引出“故友難逢,羈思空亂”的感嘆:我這個疲倦的旅人,是多么冷清孤獨!帶著幾分酒意,靠在掛著柳絲的小橋上。這好像在汴京隋堤,送別友人時,站在橫跨水面的虹橋上,目送著燈火在波浪里顛簸,船兒箭一般地向下游駛去。汴京的景物可以重見,可老友卻難以相逢了,心緒紛亂;堆積在兩眉間的愁恨,如何消解呢?此年,作者已六十一歲,五年過後,即在南京與世長辭了。
就四聲、韻腳與句式長短來看,下片變化很大,五、七、九字的句式,占據主導地位,只是在後面穿插使用三個四字句。感情比上片有明顯變化,節奏也變得急驟而有較大的起伏。領字,如“厭聞”、“望中”、“還似”、“看”、“嘆”等,在詞中起著穿針引線、轉換語氣的作用,更增添了音節的激越。這樣的節奏和句法,都是隨著聲情變化而來的。而且與詞的內容結合得十分緊密,非洞曉音律的音樂家,是不能做到這一步的。夏承燾在《唐宋詞字聲之演變》中說:“此(指這首詞上片)十句五十字中,‘斂’上去通讀,‘池’、‘動’、‘迥’陽上作去,‘出’清入作上:四聲無一字不合;此開後來方千里、吳夢窗全依四聲之例;《樂章集》中,未嘗有也。”字聲的講求,與詞調的發展,與聲調諧美、聲情相宜的要求是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這也是詞律發展的必然過程。從溫庭筠詞開始,不僅講求平仄,而且兼顧四聲的運用;晏殊柳永開始嚴辨上、去聲,柳永尤謹於入聲,而且對四聲的運用,更加嚴謹。到周邦彥,對於四聲的運用,已完全成熟並善於變化。

名家點評

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清真先生遺事》:“讀先生之詞,於文學之外,須更味其音律。今其聲雖亡,讀其詞者,猶覺拗怒之中,自饒和婉,曼聲促節,繁會相宜,清濁抑揚,轆轤交往。”這首《繞佛閣》,便是很好的例證。

作者簡介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