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的回信激勵著她

總理的回信激勵著她

《總理的回信激勵著她》是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劉文韜的代表作品之一,記錄的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劉貴芳助人為樂,受到李克強總理回信激勵的先進事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總理的回信激勵著她
  • 作品出處:京津冀文化網
  • 文學體裁:報告文學
  • 作者:劉文韜
作者,作品,

作者

劉文韜,著名作家。
《總理的回信激勵著她》作者劉文韜《總理的回信激勵著她》作者劉文韜

作品

總理的回信激勵著她
全國道德模範、邯鄲市廣平縣南陽堡村醫生劉貴芳全國道德模範、邯鄲市廣平縣南陽堡村醫生劉貴芳
作者:劉文韜
1
劉貴芳同志:
來信收到了。得知你積極籌錢建起公益性養老院,為五保戶、特困老人等提供養老、醫療、保健服務,深為你的義舉和愛心感動。
老有所醫、老有所養關係千家萬戶,牽動著全社會的心。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結合,為民眾提供住得起、住得好的養老院,是建設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這項事業,符合國情,前景廣闊,政府會給予積極支持。希望你創辦的養老院,在醫養結合以及公益、商業、政府扶持相融合方面走出新路,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更多更好的選擇。
請代向老人們問好,祝他們健康長壽。
李克強
2015.11.17
2
劉貴芳,女,漢族,1969年10月生於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南陽堡鎮南陽堡村,是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2017年7月24日被評為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
李克強總理親切接見全國道德模範劉貴芳李克強總理親切接見全國道德模範劉貴芳
據《人民日報》德耀中華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公示,劉貴芳把病人當親人,把村裡的孤寡老人、留守老人當爹娘,帶給他們兒女般的貼心照料;她心懷大愛,開辦醫養結合養老院;她的愛跨越地域、民族界限,不遠千里救助瑤族女村醫,從醫30多年來,用實際行動闡釋了一個鄉村女醫生的大愛。
劉貴芳所在的南陽堡村,擁有3600多人口,60歲以上老年人超過500位。按時為他們體檢,建立健康檔案,作為鄉村醫生的劉貴芳時刻把每位老人的健康掛在心上。由於近些年村裡的留守老人越來越多,老人缺乏照應問題比較突出,生病時尤為如此。村里75歲的留守老人孫西林,兒子外出打工,家裡就剩下她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為方便老人就醫,劉貴芳總是主動上門打針送藥,不管白天黑夜,颳風下雨,隨叫隨到,悉心照料。孫西林說:“拿起手機,最熟悉的號碼就是貴芳的手機號,這個號碼24小時為全村開機,不管生病也好,需要做點家務也好,兒女能做的,劉貴芳都能做。”
3
南陽堡村人口居住分散,青壯年外出打工較多,這導致衛生防疫工作難乾難管。為了使計畫免疫不漏人、不漏戶,劉貴芳利用休息時間逐戶走訪,在全縣率先建起了留守兒童衛生防疫檔案。預防接種時,她挨家挨戶發放預約通知單,對漏種兒童隨時了解去向,及時通知進行補種。多年來,全村兒童“五苗”接種率達98%以上。針對孕產婦不方便定期體檢的問題,劉貴芳自費購買了體檢設備,主動承擔起了免費體檢服務,孕產婦B超全免費檢查,全村高危孕產婦管理率達到100%。
2013年初,劉貴芳看到村裡的孤寡老人一方面無人照顧,另一方面也存在看病難、缺乏醫療保障的情況,她就想:如果能給老人們建個“家”,把他們集中起來照顧,該有多好。一所醫養結合模式養老院,依託鄉鎮醫療機構,以健康管理為中心,醫療、養老相結合,讓更多的孤寡老人、慢性病老人、空巢老人免費入住,讓醫生和護士照料老人們的生活起居。
4
劉貴芳青年時嫁入南陽堡村孫姓醫生世家,並跟隨公公學醫行醫,秉承醫德,為村民拿藥治病,登門問診,走遍尋常巷陌,鄉間鄰里。她儘可能使用小處方,讓病人少花錢快康復。不管誰,帶錢不帶錢的,一律先給看病。病人拿藥走人,她從不張口催促藥款。這些年算起來,共搭進去10多萬元。在行醫過程中,她尤其為那些空巢老人晚年無人照顧、就醫非常不便的境遇而觸發一次次的憐憫之心。
讓劉貴芳堅決完成一樁心愿的故事,接著就發生了。
從北京回到家後,有一天,70歲的父親因突發心梗而摔倒在地上,幸好家中有弟弟剛從外地打工回來,否則後果不堪構想。遂把父親立即送往醫院治療,但最終也沒能挽留住父親的生命!在悲痛欲絕的同時,劉貴芳冷靜地思考農民的醫療和養老問題,這,也是她早些時候和從北京歸來壓在心裡的一塊沉重的石頭——創辦醫養結合的養老院迫在眉睫!
在為父親辦完喪事的兩個月後,劉貴芳對丈夫說了一句話:“志宇,咱這個養老院必須動手建了!”
5
劉貴芳早就相中了鎮衛生院這塊“風水寶地”。
劉貴芳對丈夫、南陽堡鎮衛生院院長孫志宇說:“咱南陽堡村有3600多口人,60歲以上的老人有近500位,其中還有部分生活不能自理。鎮裡的養老院又只收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設施簡陋,功能單一,僅能提供簡單的生活照看,難以滿足殘障、慢性病、易復發病老人對醫療、護理、康復的需求。能不能在衛生院旁邊,騰出一塊地方來,建個養老院,把不能自理的老人也照顧到?”
孫志宇一聽,高興極了。
原來,南陽堡鎮衛生院就建在南陽堡村村頭,村民平常除去劉貴芳開辦的診所就醫外,還有一家小型診所可去。這兩個診所,僅能為人們治療頭疼腦熱的小病。村民如果病情稍重,才到南陽堡鎮衛生院就醫;遇到重大疾病,大都去市內重點醫院。近年來,該鎮衛生院就診量逐漸減少,三分之二的醫療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如果劉貴芳把養老院建在鎮衛生院旁邊,不但能為老人提供方便的就醫保障,衛生院的醫療資源也可得到充分利用。
鼓勵社會力量興建養老院是國家的方針政策。劉貴芳建立公益性養老院的事立即得到了鎮政府的大力支持。養老院的地址就確定在鎮衛生院的後面。
但令劉貴芳最棘手的是,創建養老院所需100多萬元的資金從哪裡來?
在家人的支持下,劉貴芳掏出了幾年來辛辛苦苦攢下的10萬元家底,並從農村信用社貸了40萬元。除此之外,後續50多萬元的資金還無著落,她著實為難了!
劉貴芳,這個從不與人紅臉吵架的村醫,與兒媳“鬧掰”了——她賣掉了兒子的車子和在縣城結婚的房子,確保了養老院建設的費用。
2014年7月1日,在南陽堡鎮衛生院的後院,一座公益性的養老院最終建成了!這一天,村裡的5位老人搬進了新“家”,隨後,30多名老人相繼入住。
6
養老院一樓是五保區,五保戶養老費用由民政部門全額補貼。
二樓是特困區,主要採取民政部門補貼的形式運營,特困老人中的低保戶由縣民政局每人每月提供不低於100元的補貼,剩餘的資金缺口由養老院支付;其他入住老人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標準繳納費用。
三樓是托老區,主要接納社會上條件較好的老人入住,養老費用由養老院按相關規定,根據老人的健康狀況和自理情況收取。
對於老人而言,滿足他們的衣食住行還不夠,由於身體機能的逐漸減退,老人更需要好的醫療做保障,在這個養老院,老人們不出院門,就可以到鎮衛生院看病拿藥。
70歲的李光明老人在養老院住有一年多了,每月繳納500元費用。10月的一天,老人腦血管病發作,劉貴芳馬上把他送到了對面的鎮衛生院住院治療。在衛生院,他的病情得到緩解,一個月後,順利出院,又回到了養老院。劉貴芳算了一筆賬:李光明老人在住院期間看病所花銷的2000元醫療費,除去農合報銷85%外,剩下的15%即300元醫藥費,全部由養老院拿出,這300元藥費,就是老人在養老院的住宿費。由於衛生院與養老院僅“一步之遙”,老人住院期間每天的用餐,仍由養老院提供。
7
養老院入住最高峰時達到80多位老人,也有外村、外縣老人入住。像李光明這樣的老人更樂意選擇醫養結合的這種養老模式。
看看今天,我們白髮蒼蒼的父母;想想未來,我們也將青絲變白髮。在這條亘古不變的規律中,老,並不可怕,因為有贍養,而讓它變得溫暖;病,也不可怕,因為有醫者,而將它放逐。
農曆九月初九,中國的重陽節,劉貴芳夫婦把老人們拉到邯鄲市叢台公園散心。進城的路上,丈夫開玩笑地說:“貴芳,養老院也建成了,你不給總理匯報一下?”
不幾日,一封從廣平縣發出的信,寄往北京。
2015年11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京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是深化醫改、應對老齡化、增進億萬家庭福祉的惠民舉措,也能帶動大量就業。
來自頂層的聲音像冬天裡的一股暖流傾瀉而下。
在南陽堡村,劉桂芳的丈夫孫志宇專門下載了此段視頻資料,劉貴芳看後十分激動!
11月18日下午,總理的回信轉送到了劉貴芳的手中。
捧著那封回信,劉貴芳熱淚盈眶:“總理,您的信俺收到了!我們不會辜負您的期望和鼓勵!會堅持走下去!”
在多年不懈的探索中,劉貴芳為社會“老有所醫、老有所養”提出了一個疑問,即市場經濟下,公益性的養老之路怎樣走?儘管這個疑問,還沒有最滿意的答案,但相信這條路,必須有人站起來,摸著石頭過河。
她的探索,恰好是社會養老的“溫暖推手”,同時,也應該是總理回信的深切用意。
總理的回信,一直激勵著劉貴芳敬業奉獻,熱愛家鄉,從善如流,助人為樂。
來源:京津冀文化網2017.9.1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