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七點民主路線圖

緬甸軍政府2003年8月宣布了旨在實現民族和解、推進民主進程的七點民主政治路線圖計畫,其主要內容包括恢復中止8年的制憲國民大會、全民公決新憲法草案、依法舉行大選和組成新政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緬甸七點民主路線圖
  • 時間:2003年8月
  • 人物:緬甸軍政府
  • 目的:實現民族和解
簡介,背景資料,具體內容,看法,評論,

簡介

緬甸軍隊1988年在國家經歷數月政局動盪後接管國家政權。2003年8月,軍政府宣布旨在實現民族和解、推進民主進程的七點民主路線圖計畫。
七點民主路線圖計畫主要包括恢復舉行國民大會、全民公決新憲法草案、舉行多黨制全國選舉、向民選政府移交國家權力等。
2004年5月,制憲國民大會在中斷8年後復會。2007年9月,國民大會完成使命,確定新憲法制憲原則,緬甸未來國名為緬甸聯邦共和國,實行總統制,設立民族院和人民院上下兩院,實行多黨議會民主制度以及市場經濟制度。
2008年5月,《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在全民公決中獲得通過。2010年3月,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正式頒布大選法和政黨組織法。這些法律包括《聯邦選舉委員會法》《政黨註冊法》《議會人民院選舉法》《議會民族院選舉法》和《省邦議會選舉法》。
路線圖最後一步,將是全國選舉和向民選政府移交國家權力。世界目光看向2010年11月7日。

背景資料

緬甸政府轉型進程。1988年,緬甸軍隊在國家經歷數月政局動盪後接管國家政權,同時廢除了原有憲法。1993年,軍政府開始召集國民大會,啟動制憲進程。2003年8月,軍政府宣布旨在實現民族和解、推進民主進程的七點民主路線圖計畫,2004年恢復中斷8年的制憲國民大會。2007年,制憲國民大會完成使命。2008年,全民公決通過《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
依據2008年通過的新憲法,緬甸國名將為緬甸聯邦共和國,首都為內比都,實行總統制,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三軍總司令為各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軍隊在各級議會中擁有25%非經選舉產生的議會代表席位。緬甸將實行多黨制,實行市場經濟制度,奉行自主、積極、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不允許外國在緬甸駐軍。
為了政府的平穩轉型,軍政府最高權力機構——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今年年初以來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包括《政黨註冊法》《議會人民院選舉法》和《議會民族院選舉法》等。最新頒布的是有關國旗國徽國歌的法令。10月21日,緬甸正式啟用新國旗、新國徽,國歌則保持不變。

具體內容

第一步,重新召開國民大會;
第二步,探索建立有章可循的民主制度;
完成情況:2004年5月至7月,緬甸恢復舉行中斷8年的制憲國民大會,討論制定新憲法事宜,2005年2月至3月,緬甸再次召開國民大會討論制憲問題。2005年底將再開國民大會。2007年9月,國民大會完成使命。
第三步,起草新憲法;
完成情況:2007年10月,組成憲法起草委員會,根據國民大會確定的制憲原則起草新憲法。2008年2月,宣布已經完成新憲法起草工作。
第四步,全民公投通過憲法;
完成情況:2008年5月10日開始憲法公投,選民已經以壓倒性的票數批准了新憲法
第五步,舉行公平的大選組成議會;
完成情況:2010年11月7日,大選將拉開帷幕,3000多名候選人將參加競選。
第六步,按照新憲法召開立法會議;
第七步,由緬甸聯邦議會選舉產生國家領導人、政府及其他中央機關,建立現代、發達和民主的國家。
完成情況:將在議會選舉後陸續展開。

看法

時隔近20年後,緬甸“忽然民主”的確切時間表,還是令國際社會大感驚詫
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主席丹瑞大將當天發表賀詞,呼籲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實施民主政治路線圖計畫,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建設一個現代和發達的國家。這一表態看上去與過去的發言沒什麼特別之處。但3天前緬甸政府的兩項聲明,卻令國際輿論驚嘆。
2010年2月9日晚,緬甸國家電台突然播發了一條訊息,稱緬甸最高權力機構——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和發委)當天發表兩項聲明,宣布將於2008年5月舉行新憲法全民公決,並在2010年根據新憲法舉行多黨制大選。由於緬甸上次大選還是在1990年,上一部憲法則在1988年遭廢除,時隔近20年後,一切都將重來的訊息瞬間震驚緬甸內外。
潘基文表示歡迎
“這是緬甸政府首次就民主路線圖定下行動日期。”美聯社在當天的報導中如是評價。兩天后,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專門就此發表聲明。據“聯合國網站新聞中心”報導,潘基文在2月11日的聲明中,除對緬甸民主路線圖時間表表示歡迎外,還呼籲緬甸方面在確立新憲法過程中能“包容各方並保持透明,以確保任何憲法草案都廣泛代表緬甸全體人民的意見”。 按原定計畫,聯合國緬甸問題特別顧問甘巴里將於4月份再度訪問緬甸。緬甸的新舉措顯然令潘基文滿意,他在聲明中敦促緬甸政府,提前安排甘巴里訪緬日期。
緬甸所在的東協盟友們也在第一時間作出了反應。2月11日,東協輪值主席國新加坡的外交部發言人稱,緬甸的全民公決和大選“是個積極的發展”,並表示希望此舉最終能和平地為緬甸帶來和解。12日,剛剛上任一個月的東協秘書長素林接受採訪時也對緬甸的做法給予了積極的評價:“我認為這是朝著正確方向的發展。”
籌備15年的民主
事實上,緬甸制憲國民大會早在1993年即已開始舉行,儘管由於分歧嚴重,國民大會一度休會8年,但在2007年還是最終確定了全部制憲原則。根據第一號聲明,緬甸現在的憲法起草委員會正按照制憲原則起草新憲法。細心的人可能發現,“言必談民主”幾乎已經成了緬甸國家領導人近年來的一種常態。每逢獨立日、聯邦節,或者一些國際外交場合,都可以聽到緬甸領導人大談建立“民主國家”的目標。而歷經15年之久的準備,在去年歲末和今年年初,緬甸的民主步伐看上去又有了新的跡象。
2009年12月4日,官方的《緬甸新光報》報導稱,緬甸政府為起草新憲法而大赦了8500多名囚犯。2008年1月4日,在緬甸獨立節的致辭中,丹瑞大將強調緬甸政府已經在一步一步地執行路線圖計畫。1月30日,緬甸全國民主聯盟的總書記翁山蘇姬被允許同她所屬政黨的主要成員會面,會談持續了一個半小時。
美國質疑“不透明”
與聯合國及東協鄰居的普遍歡迎態度相比,緬甸的老對手美國卻對此提出強烈質疑。2月1日,美國白宮發言人佩里諾稱,新憲法草案的詳細內容並沒有跟公眾分享,因此“這種全民公投不會是自由和公正的”。
“問題不是為選舉設立時間,問題在於當局進行政治程式時的不透明性和排斥性。”佩里諾說。這一說法也在緬甸國內引起了部分共鳴,有政黨認為,這不過是緬甸政府為緩解國際壓力的權宜之計。據英國BBC報導,緬甸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稱,在公投結果出來之前就確定選舉日期不符合道理。
不過也有一些政黨對此表示歡迎。2月11日,緬甸主要政黨之一民族團結黨副總書記吳欽貌基在記者招待會表示,該黨歡迎和支持新憲法草案全民公決和2010年舉行多黨制全國大選。他還呼籲緬甸人民和所有政治力量給予支持,使民主進程取得成功。

評論

緬甸多黨制全國大選當地時間2010年7日6時開始投票,選舉1000多名聯邦議會議員和省邦議會議員。當日下午4時,投票順利結束,各投票站隨即開始點票工作。緬甸官方表示,大選結果將在幾日後揭曉。大選後90天內將召開聯邦議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總統、副總統,組成新政府,屆時現軍政府將向新政府移交權力。這是緬甸20年來的首次多黨制大選,是緬甸七點民主路線圖的第五步,也是實現從軍政府向民選政府轉型的一次重要選舉。
大選無太多懸念
大選當天,緬甸各地氣氛比較平靜。緬甸官方在全國設立了4萬多個投票點,選民陸續前往票站投票。投票約進行了10小時,隨即進行計票。但此前有部分選民在6日提前投票。緬甸總理吳登盛組建名為“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的新政黨參加了此次大選,候選人最多。該黨目前也是緬甸第一大黨,現政府中的不少部長都在該黨內擔任要職。外界普遍認為,“聯邦鞏固與發展黨”能在此次大選中取勝。吳登盛曾於5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呼籲民眾共同努力,確保即將舉行的多黨制全國大選取得圓滿成功。
民族團結黨由原執政的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於1988年9月改組而成,目前被認為是緬甸第二大政黨。該黨也是長期以來合法存在的主要政黨。翁山蘇姬領導的緬甸反對黨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此前拒絕進行政黨重新登記。按照有關法律,該黨失去了合法存在的資格。緬甸官方表示,大選結果將在幾日後揭曉。大選後90天內將召開聯邦議會第一次會議,選舉產生總統、副總統,組成新政府,屆時現軍政府將向新政府移交權力。
軍政府向民選政府轉型
緬甸最近加速打造國家的新形象,有評論稱這“令外界驚詫不已”。緬甸10月底正式啟用了《緬甸聯邦共和國憲法》確定的新國旗、新國徽。新憲法中還規定了緬甸的新國名、新首都等。在大選後,緬甸將實行總統制,總統作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還掌管軍隊大權。軍隊仍舊在緬甸政治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依據新憲法,緬甸將實行多黨制,奉行自主、積極、不結盟的外交政策,不允許外國在緬甸駐軍。緬甸軍隊1988年在國家經歷數月動盪後接管國家政權,同時廢除了原有憲法。1993年,軍政府開始召集國民大會,啟動制憲進程。2003年,軍政府宣布旨在實現民族和解、推進民主進程的“七點民主路線圖”計畫。
目前的大選是“七點民主路線圖”計畫的第五步,將實現從軍政府向民選政府轉型,因此大選被緬甸現政府視為具有里程碑意義。
國際社會反應不一
對於這次大選,國際社會反應不一。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此前表示,國際社會期待緬甸的這次大選“是一次公正、可信和具有包容性的選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4日表示,維護緬甸國內穩定,順利舉行大選,符合緬甸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本地區和平與繁榮的共同利益。中方希望緬甸大選順利舉行,不斷推進民主與發展。不少西方國家對緬甸大選持懷疑和否定態度。美國總統歐巴馬昨日在印度公開批評了這次大選。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同日在澳大利亞發表了論調相似的講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