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念

緣念

緣念,“念”裡面銘記不忘,時時刻刻為了這個目標,為了這個法,我們去緣它。我們不去緣它,就會有很多問題不能持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緣念
  • 外文名:ㄩㄢˊ ㄋㄧㄢˋ
  • 拼音:yuán niàn
  • 來源佛法
解讀,詞語讀音,詞語釋義,闡釋,

解讀

詞語讀音

yuán niàn
ㄩㄢˊ ㄋㄧㄢˋ

詞語釋義

緣念(緣念)
基本解釋
想念。
南朝 宋 鮑照 《贈廟裡每天行事都要緣念:“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為利眾生願成佛。”為什麼有緣念?緣念是什麼意思?對我們修行來講,有什麼幫助呢?有多么重要呢?傅都曹別詩》:“邂逅兩相親,緣念共無已。”

闡釋

佛法是緣起法,佛法也是緣生法,什麼叫緣起法?什麼叫緣生法呢?緣起法是理法,緣生法是事法,緣起緣生,從緣起法上的角度來說,諸法是不異的;從緣生法的角度來說,諸法是不一。從緣生法來說是有千變萬化的,一切諸法,從緣起法上講是只有一法,那一法是什麼法呢?人的心法。緣起法也好,緣生法也好,不是指我們心外的法,是我們心裡的法,心外的法不是我們認識的,心外法是科學家、社會學家的工巧明,他們的緣起法。我們所談的緣起法、緣生法全是談的是心裏面的法,不是外在的法,外在的所有的法全是我們心裏面法的展現。六根生六境生六識,這我們大家都知道,緣生法。那么它是什麼生?生什麼意思?生本身它是生滅,這個念頭起了,隨後它就滅了,因為生包括生滅本身,所以生也是生,滅也是生,所以諸法不生不滅,沒有滅,滅了也生,生出一個滅來,那么有生滅就有流轉,不生不滅,流轉的還滅,這些全都是我們內心的一種功夫,諸法不生不滅。諸法怎么不生不滅的?比如你說去 年哪個人罵我,你為什麼記住呢?因為罵你,在你的八識田裡落下種子,你這樣去想他,你這樣去緣念他,這惡法一直在記憶,一直在等流,一直在記憶,不斷在記憶這不好的人,不好的事,不好的念頭,不好的境界,一直在記憶,這不是你當下的心態,這是你的念力在促進你的惡業。
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做人、做事那么多的障礙,都是你內心當中的惡念、惡業在持續,而你不知道,你認為都是別人給我們造成麻煩,別人給我們製造障礙,這純粹是世間心態,世間人這么認為。只是說佛法裡面的心相非常深刻,這是不容易了解的,緣起甚深,我們緣起體會不夠,人生的體會我們也不足,我們只是體會到緣生法的果相,還沒辦法了解到他為什麼是自己緣他,才能夠生,那么整個緣生法的果相,比如說一個人有慢心,他看別人說話、做事看不慣,做那么差,表現出來驕慢、我慢的一種相;如果說一個人有妒忌心,別人好,他心裡不痛快等等;人有嗔心,憤恨的心,有不滿意的意思,面目就猙獰,面目就難看。
我們內心當中人與人不好接觸的人事物,緣起法、緣生法果相上的互相摩擦,還沒有涉及到緣生法,他怎么這樣子,怎么那樣子,搞成這樣子怎樣說話的,他僅僅上是在事項上過不去。還沒到緣生法、還沒有到緣起法的水平,還沒到善惡的水平,還沒有涉及到發心的水平。那么我們總是認為說:你要給我好臉色,你要給我好看,你要給我好聽的話,你要對我如何如何,純粹為了滿足我們人的六根、感官,這樣子一種愉悅,一種感受,他跟佛法完全不相干,佛法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我們的內心現觀,現觀莊嚴論,現觀從哪裡來,他從緣起來,不通達緣起現觀怎么起得來,怎么能現觀?你觀前不觀過,你惡法的習氣,惡法的等流,惡法在加固,那你一直在種惡的種子。
若我們緣念“諸佛正法眾中尊”,心提起來了,所以一切行之前都緣念三寶,緣念三寶,心就會提起來,然後你去做事就不會亂。為了三寶,為了成佛,為了利益有情,那就沒那么多的執著。如果不去緣念,每個人憑著自己的能力做、每個人憑著自己的興趣、習慣做,肯定大家都乾不好。這個不是修行,修行是心的一種功夫,那他事做得不是很圓滿,但是他非常的細心,非常的努力、那么慢慢慢慢就會越做越好,如果不是的話,我們這種能力、技能你有了,但你激發不出來,你遇到的種種境界,煩惱過不去,那你明天能力就喪失掉了,淨化不出來,就沒辦法讓自己的身語意來表達,你就會亂說話、亂做事、亂行動,沒有計畫性,沒有規範性,沒有穩定性,沒有步驟,事情幹不成。
緣念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他不是說讀一遍,是為了讓我們的心念住在這上頭。“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的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開經偈也是緣念。佛法難遇難求,那我們才會珍惜,才會有一種希求心,才會感受到殊勝,我們才會想去要佛法,才會想去受持,才會想去接受,那么說佛法到處都有,房間裡頭都很多佛經、錄音帶,這個跟佛法有什麼關係?他只是書本而已,一種符號、聲音、文字而已,他跟佛法沒有關係,他是名相,他跟佛法沒有關係,所以佛法跟自己有關係,跟心有關係,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佛法。那么我們凡夫的心都是妄想、分別、執著、散亂,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自己認知不了自己,更了解不到自己的心,自己的心相,我們僅僅了解認識到這是某一個念頭,某一個對我們影響很大的念頭,或者一個不好的念頭對自己有傷害,有不好,別人對我們有功、有恩我們不容易記憶,不容易念,不容易去緣,他是凡人、一般人的心態。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都會談到依師、依友、依僧,那么這樣他慢慢就會依自己了。我們說依師,你內心時時刻刻要串習這個念頭,那么人的心才會向上。如果不是的話,我們的心就是散亂的,今天跟這個人說一句,那個人說好,你就照他的做,明天另外一個人說好,你就跟他跑,後天再一個人說閒話……他是沒有目標的,他的心要么緊緊緣著自己、裹著自己,要么他就往下緣、往下掉,往下掉你的內心是沒有力量的,你的心是向下。
緣念三寶,依師,你這個心是向上的,心向上內心才會有力量,而不是說依師產生依賴感,你說我就去做,你不說我就不照著去做,這是不對的,完全是莫明奇妙,他是培養我們內心一種向上、圓滿、清淨、善良這樣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行持的動力,有這種行持上善法的動力,我們才有這種能量克服種種煩惱,不讓他現起,善法現起,惡法起不來,煩惱就服住,他就起不來,那么你如果說善法起不來,那么你煩惱就起來,那你就滅都滅不掉,他一直在生,所以你內心當中,無論你慈悲喜舍,或是那個法能夠緣的到,他自然煩惱就輕、煩惱就弱,煩惱出現機會就低,修行就比較容易,資糧就比較容易得到集聚。那么這些跟看書做什麼就沒什麼關係,你看書他一樣也會起煩惱,當然不是說不要看書,前提必須是在皈依三寶下面,進行多聞多思,如果不是在這個前提下面的聞思,那么你的聞思是助長自己的習氣,你亂聞亂思,那肯定會有問題。所以你隨便看、隨便聽,自然他這個也是佛法,但是你沒有辦法跟我們內心相結合,你看到某一段可能很高興,但是你不連貫,你自己的起心動念把握不住。你過了明天,過了後天你不知道怎么回事。你今天看那些都很有感受,到明天到後天看沒有感受了。就跟這個同學一樣,剛剛來一個同學,大家看了很親切,過幾天看慣了,沒什麼,人是一種很奇怪的心態,然後慢慢互相觀過。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觀功念恩,你觀不起來,你就學不下去,煩惱當道,你有什麼辦法,沒什麼辦法。所以大家在廟裡面要培養這種長遠心,廣大心、利他心。學習也好、做事也好、修行也好,你要能夠堅持,不能堅持都是沒有用,說明你的心態上的斷斷續續,你內心的功夫不能成片,不能連貫,非常非常的重要。
一個人內心的煩惱輕跟重,他外在能夠顯示出來,人調柔不調柔,人利他的心足不足,利他談到的就是菩提心,他不想自己,他時時刻刻都能照顧、關顧到全體、眾人、大家。我們是時時刻刻常常把大家忘記掉,把旁邊的人忘記掉,把班級的人忘記掉,那學都是有問題的,肯定都學不下去。現 在我們居士也好、出家人也好,不是說你越得越久越好,那也不一定,這很難說,越學越差都不一定,不是畫等號,也有可能他就越來越好,那么也有可能就是反反覆覆,也有可能越學越執著,都是有可能的。因為我們是做了某一個錯誤的概念,然後又成了內心非常堅固的力量去不掉,成了障礙。我們為什麼要懺悔,懺悔才有辦法把我們內心當中障礙的力量去掉,否則的話這種力量就要持續,那么肯定用功用不了,有障礙,所以對這種緣起法,緣生法,我們內心不能往外看,這是我們往心上看,看到我們心的起心動念,這一點我們要把握住,自然而然外在的東西就好把握,外在的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有形有相的東西看得見,摸得著肯定很好做。心相的東西你把握不住,你看不見,摸不著,你沒辦法把握,那你只有把握好你的內心,認清自己的心相,知道怎么辦,知道他的好處。那么這些認識清楚以後,自己就要有菩提大願。如果沒有菩提大願也是很麻煩,他每天只考慮自己一個人,一個人怎么成就,這純粹是一種欲望,滿足自己身心個人的欲望。發菩薩大願,發大願才能成佛,而不是說我們自己安逸一點,純粹跟菩薩道一點關係都沒有,就是說一個人不受別人干擾,那是很可貴的,一個居士參加社會上一個很繁雜的環境,就過得比較清閒一點,他跟佛教一點關係都沒有,不要說幾百人,甚至幾個人吵,你都受不了,你就起煩惱,乾不下去。
這些都是長期熏修出來的。所以緣念三寶以後,要多聞多學,聞思薰習,薰習就是不斷的薰習,不斷地緣念,緣念三寶,緣念佛菩薩,我們信心才會起得來,否則我們信心都是脆弱的,所有的我們的理論、我們的實踐、我們的聞思,都是詮釋我們對佛法的信仰,如果我們對佛法的信仰不夠,那么我們下面的聞思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不知道幹嘛,那么我們人的行為,人的行動力、人的做事,這是不學佛的人和其他宗教人的區分,基督教他們也很感動,他們也很樂趣,非常樂趣。但是內心當中的目標不一樣,內心當中的追求不一樣,如果我們內心當中沒有一種追求,沒有目標,那么這跟社會上其他組織一模一樣。所以我們要把基本的東西掌握住,無上佛法裡面我們要學那個法,要搞清楚,否則的說,我在學《廣論》,最後你學的沒法,跟一般的眾人一樣,那我們學不上去,注定學不下去,所以我們發心、發願、行動,自己的知見、認知完全一致才有辦法。否則的話,人一多肯定互相干擾,同個房間互相干擾,同一個班級互相干擾,同一個部門也互相干擾,哪怕你拜佛,放在一起都互相干擾,怎么這么快了、慢了、聲音小了、敲法器,一切都會互相干擾,因為你內心沒有消化的能力,那你老看別人不對,一看就難受,一看別人就難受,耳朵聽到也難受,飯吃的不好也難受,一天都要在難受,一天難受你都呆不下去。如果我們內心當中有一種力量以後,那你看人、看事、看物,與人相處,你整個的出發點、發心、心態,思維體系完全不一樣,所有一切外在人事物都是我們歷事練心,學習的機會、條件不可缺少的,那你遇到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他都有力量面對,這樣外在對你的障礙都不成障礙,都有準備,就是這樣子一個道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