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裝經典國學經典

線裝經典國學經典

本書選錄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經典名作。先由雲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修訂後於2014年9月由晨光出版社出版,書號9787541466519。

基本介紹

  • 書名:線裝經典國學經典
  • 作者:線裝經典編委會
  • ISBN:9787541541155
  • 類別:綜合性圖書
  • 頁數:414
  • 定價:24.9
  • 出版社:雲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1-1
  • 開本:16
內容提要,目錄,前言,

內容提要

本書選錄了《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等廣為流傳而又具有教育意義的蒙書,以及儒家名典"四書"、啟發中國文化的《易經》,還有《老子》、《孫子兵法》、《六祖壇經》等經典名作。讀者可以從本書中領悟國學精髓,借鑑賢哲智慧,知曉學而後需時習之,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懂得知己知彼,學會尊重自然,注重和諧發展。

目錄

◎易經 七
《易經》本是卜筮用書,後與《詩經》、《尚書》、《禮記》、《春秋》合稱“五經”,成為國學經部的重要典籍之一。“易道之廣,無所不包”,它對後世各個層面的文化都有影響,奠定了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基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源流所在。
◎大學 四三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時獨立成書,是重要的儒家國學經典。文章開篇明義,提出“三綱八目”,討論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理論,對個人學習、提高修養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全書思想深刻,思路明晰,是“四書”學習的入門之作。
◎中庸 五一
《中庸》也是宋人分離《禮記》中的一篇成書的。書中主要闡發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論述了提升人性道德修養的理論方法。它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是歷朝歷代選官的考試用書,也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道德經 六七
《道德經》又稱《老子》,是“道家最精要的書”。它集中體現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其中的辯證法和“無為而治”的思想,既為後世君主提供了一種治國方案,又與儒、釋思想一起構架了傳統士大夫的主體心理,是與《論語》並立的一部國學典籍。
◎六祖壇經 九三
《六祖壇經》是禪宗的主要經典之一,也是中國人撰寫的佛教典籍中唯一稱“經”的佛教著作。書中強調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回歸本心,“見性”就可“成佛”,從中清晰可見儒道思想的影響,是佛教中國化的標誌性著作。
◎論語 一四一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其內容涉及政治、教育、禮樂、處世等等,是儒家文化基礎之所在。它不僅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東亞乃至歐洲也有重大影響,是中外人士研究、認識中國文化的必讀之作。
◎三字經 二三三
《三字經》被稱為“蒙書之冠”,是國學中的重要典籍。全文三字成句,句句押韻,朗朗上口,並包含生活常識、傳統道德、歷史知識等內容。它用極其簡潔樸實的語言傳播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精華,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是我國古代兒童首選的啟蒙讀物。
◎百家姓 二五三
《百家姓》是國學三大蒙書之一。書中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韻文,雖無文理,但通順流暢,方便背誦,能幫助幼童快速認字,因此流傳十分廣泛。
◎《千字文》與《三字經》、《百家姓》統稱為“三百千”,是中國古代私塾教育的三大啟蒙經典。《千字文》全文涉及自然、社會、歷史、倫理等多方面知識,四言押韻,行文流暢,頗有氣勢。它是中國古代童蒙書中承上啟下的一部作品,影響極為深遠,現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流傳海外。
◎弟子規 三一七
《弟子規》成書於清朝,傳誦之廣不亞於《三字經》,也是國學中一部重要的蒙書。它以《論語?學而》中的名句開篇,並以之為綱提出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行文三字一句、兩句成韻,淺顯易懂,對清代以後的親職教育具有重大的影響。
◎孟子 三二七
《孟子》是戰國時期孟軻的講學語錄。它繼承了《論語》的仁政思想,強調“民心”的重大作用,提出了“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千古名理。全書思想深邃,發人深省,且行文氣勢磅礴、詞鋒犀利,是中華無數國學典籍中獨具風采的一部作品。
◎孫子兵法 三八一
《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兵書的奠基之作。全書十三篇,內容博大精深,邏輯縝密嚴謹,對古今中外軍事家及其軍事活動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不僅如此,它還滲入現代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及商業競爭中,成為人們的成功指南,是部極具現實意義的國學寶典。

前言

《論語心得》、《易中天品三國》暢銷全國,于丹、易中天成為文化明星;各地興辦讀經學校,提議立儒教為國教……從20世紀90年代起,國學熱潮洶湧襲來。對此現象,人們或贊或諷,褒貶不一。其實無論持何種態度,都需要我們先了解國學,先知然後才能言。
國學又被稱為"中國學"、"漢學"、"國故"、"國故學",是"西學東漸"之後,針對西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而提出的名詞。晚清國粹派如辜鴻銘、章太炎等,也都曾發表文章,結成社團,倡導國學。
在對國學定義時,章太炎認為"國學之本體是經史非神話、經典諸子非宗教、歷史非小說傳奇";胡適等人則把它看成是一部中華文化史,包羅萬象;辜鴻銘則強調一切"中國學",為了捍衛中華傳統,其本人堅守了讓很多人都難以想像的奇怪遺風。
時至今日,學術界及社會上對國學的概念、範圍也各有看法,爭議不斷。一般分為狹義、廣義兩種概念,前者是指儒家學術文化及諸子百家,後者則擴大到中國一切傳統歷史文化。
中華文化悠悠五千年,深邃且廣大,有"四書"、"五經"、周易、老莊,有史記、漢書、唐詩宋詞,還有元曲雜劇、紅樓、水滸……各類經典著作數不勝數。而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整箇中華文化最重要的,是貫穿於內的傳統精神!
這種深厚的精神內蘊,歷經千年風霜的磨礪,不僅見證過民族的鼎盛,也經受過民族的苦難。千百年來的風雨同舟,使得中華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理想、價值倫常、行為舉止、風格氣質都獨具魅力,並深深植根於每個炎黃子孫骨髓之中。
國學精神高揚,文明自然燦爛輝煌;國學精神衰萎,文明就會凋謝飄零。
清末民初,為了打破牢籠,五四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旗幟,徹底批判傳統文化,主張不看線裝書、拋棄舊經典、廢除漢字;後來,西化日深,我們用西方的學科分類取代了對國學的兼修並學,對科技的過分重視則割斷了中國傳統的文化理念;至今,我們有的人仍熱衷於西方節日、洋式快餐,使用西方技術,目之所及盡屬舶來文化。
長期如此,西學興盛、國學式微,社會中充斥著科技理性膨脹、人生價值迷茫、道德意識淺薄及人與自然相互衝突等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都亟待解決。
這些問題的解決實際上都可以在國學中找到啟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國學教我們上下和諧;"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仁者愛人"、"普度眾生",國學教我們平等博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國學教我們體諒尊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國學教我們堅守正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國學教我們尊重自然……眾多典籍之中,開卷有益之處歷歷可數。
不僅如此,振興國學還能增進民族認同感、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東方的重要保證。縱觀歷史,我們為中華興衰而同樂同苦;閱讀文化典籍,遙想先賢先哲,我們因同為龍的子孫而自豪。共同的文化在血管中激盪,相同的心臟共振同鳴,國學在中華兒女的心靈之間搭起了座座橋樑,激勵每個人為中華之崛起而拼搏。
如果淡化了這些特性,中華民族就是一個缺乏凝聚力的民族,又如何談及自立自強。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
振興國學,已成必行之勢。但是振興國學不能簡單地一味繼承,而是應該詳加分析,從而借鑑歷史得失、傳承精要文化、領悟古老智慧。因此,我們在學習國學時應效仿諸國學大師"融會中外,博通古今"的精神,不僅學習古籍中可為今用的仁愛精神、群體觀念、豁達心理等,還要兼容並蓄,審慎地引進和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同時,切忌不假思索,一味跟從國學熱潮,要慎重選擇、閱讀適合當今社會及自身需要的重要典籍。
希望讀者可以從本書中領悟國學精髓,借鑑賢哲智慧,知曉學而後需時習之,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懂得知己知彼,學會尊重自然,注重和諧發展,如此也算是本書為國學之振興盡了綿薄之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