緘默效應

濫用強迫手段只會招致沉默--"緘默(MUM)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緘默效應
  • 外文名:Silence effect
  • 套用:人際交往中
  • 表現:社會公德方面
  • 利弊:以禮相待
  • 概念範疇:心理學
  • 形成原因:濫用強迫手段
解釋,利弊,

解釋

人際交往中,做到基本上不使用強迫手段並不難。人們雖然會在皮鞭面前屈服,可那不過是表面上的服從,內心卻充滿了反叛、仇恨的複雜感情。不僅在感情上,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著正確信息的傳播受到限制的現象。對統治者,人們大都願意挑對方喜歡的、迎合對方的話來說,儘量避免說讓對方不快或有可能降低自身價值的話。這就叫"緘默(MUM)效應"。

利弊

職員在工作上犯了錯誤後因為害怕上司的威嚴而保持"緘默",這樣上司便得不到正確的信息,結果就會因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而造成日後的重大損失。 從長遠考慮,無論是在感情上還是在工作上都應儘量不使用強制手段。但對於上司或父母、教師等身份的人來說,強制手段不失為一種對下屬或晚輩、學生髮揮作用的簡單快捷的好辦法。同時,越是對自己的才幹和人格魅力沒有信心的人越會行使強制手段,因為他們自認為沒有其他行之有效的辦法去說服別人。
就像風和太陽的寓言所講的那樣,光靠猛烈的暴風雨是掀不掉人身上的衣服的,而平時以禮相待,在認為有必要發作時點到為止,這才是最有效的。
緘默效應,也表現在社會公德方面。在許多時候,大家對於一些普遍存在的有悖於社會倫理道德行為,保持沉默,不管不問。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三俗等不良文化肆意橫行,許多人唯利是圖,毫無廉恥之心。美國社會學家曾發現一個現實中的例子,一個人發現有人遇到犯罪襲擊時,會主動伸出援手。而當一個年輕女性,在自己居住的社區,被人追殺時,鄰居就開窗開燈保持觀望、保持緘默,最終看著女子死去,兇手揚長而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