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之戰

綿山之戰

綿山之戰,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一章,主要敘述了磐朝極王殺死兄長,製造“方山政變”,篡奪了磐國最高權力。并州刺史士吉光、絳州刺史黃天元聯合在晉陽起兵,討伐極王。篡位的新帝剛剛整飭了內部之後派遣大將軍周近率兵與晉軍在綿山發生的大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綿山之戰
  • 外文名:The battle of continous mountain
  • 出處再扶漢室
  • 特點:重點放在細緻的描寫上
章節介紹,相關,地理簡介,相關人物,相關文獻,段落分析,

章節介紹

綿山之戰,作為小說《再扶漢室》開篇,在描寫戰役上,顯得沒有將重點放在細緻的描寫上,而是很籠統的將過程一筆帶過,出於兩個原因:第一,綿山之戰,是按照順序來說是最開始進行寫作的,所以對戰役描寫就顯得簡單;第二,綿山之戰,作為小說第一戰役,但是結果卻是作為反抗暴政的一方失敗,這是讓作者也不想細緻的去寫。
綿山之戰,構成好幾項溝通聯繫:
第一,溝通了地理上的一些概念,比如綿山之戰,為接下來的上黨奪郡奠定了地理上的順其自然,因為綿山的地理位置和上黨的地理位置是比較能夠銜接起來的;
“綿山之戰”示意圖“綿山之戰”示意圖
第二,溝通了小說人物,綿山之戰將小說《再扶漢室》後來篇章的主要人物幾乎都聯繫起來了,比如簡至光在齊國的活動,就是直接原因是參與了綿山之戰,而遭到朝廷的征討,所以簡至光才殺死刺史王尋,揭開了三齊大地的反抗鬥爭。

相關

地理簡介

綿山,亦名綿上,後因春秋五霸之晉文公名臣介子推(介之推)攜母隱居被焚又稱介山。它地處汾河之陰,距介休市區20公里,跨介休、靈石、沁源三市縣境。

相關人物

士吉光,字元照,時任并州刺史;
黃天元,時任絳州刺史,與士吉光一起討伐極王,戰死綿山;
周近,字子邇,青州人,原來為極王府將,極王奪位後,被封為大將軍。
簡至光,字元穎,又字元炬,時任青州刺史王尋部將,參與救援綿山。

相關文獻

晉亂傳入後宮,帝大怒,令大將軍周近討之。近起禁軍五萬迎於綿山。吉光聞之,大笑曰:“吾軍三倍於彼,彼何能為?”天元諫曰:“公切不可小視周近,此人膂力過人,且多詭道。”吉光曰:“君勿自墮銳氣,吾視其如草芥,來日必滅之。”天明二軍對陣綿山之麓。吉光佩劍貫甲,立馬陣前,左有黃天元,右有士吉射,吉光以鞭指近軍,笑謂天元曰:“極王休矣,綿山助我。”周近出馬,以槍指曰:“士吉光否?”吉光曰:“然。”近大叫曰:“趙因何在?”因挺刀直取士吉光,晉陣上黃驪殺出,敵住趙因,近大怒,揮槍取驪,吉光橫槍攔住。四將正斗間,晉營火起,黃天元揮刀彈壓。近軍箭發如雨,晉軍大敗。衝動吉光。吉光大驚,虛晃一槍,撥馬便走。退守大營,近軍圍之。
吉光謂天元曰:“與其坐守,不如殺出。”天元點首。吉光乘夜殺出,正遇趙因,一槍刺於馬下。黃天元從後殺出,周近一箭中之。黃驪悲極,揮刀直取周近,被一刀砍於馬下。吉光大怒,連刺數將落馬,透圍而去。與士吉射投大道來,周近單騎當道,吉光大驚曰:“吾死於此矣。”忽一將殺出,奕奕有神。近怒曰:“何人敢助反逆?”來將厲曰:“吾乃青州簡至光,磐奴休走。”近不知虛實,撥馬而走。吉光下馬曰:“非將軍,則休矣。”簡至光曰:“使君何往?”吉光曰:“欲往上黨,再圖恢復。”各自拜別。(成剛小說《再扶漢室》第一章 綿山之戰)

段落分析

原本占有兵力優勢的晉軍由於輕敵,被周近擊敗,最後綿山之戰居然就以代表正義一方的晉軍慘敗而告終,黃天元、黃驪父子雙雙戰死。士吉光、士吉射兄弟得到齊國大將簡至光的支援才勉強投奔上黨郡。綿山之戰的結果出乎士吉光、黃天元的預料,在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敗北,造成了大磐帝國政權的篡位者一步步得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正義一方的實力遭到了嚴重的削弱。但是正因為綿山之戰,才出現了《再扶漢室》幾乎後來所有的主角的一一登場,張明叔、周近在後來的鎮壓農民起義中是急先鋒,士吉光則是出現在了很多的場合,三晉大地、魯兗、烏鵲澤、淮西等等,而本來與三晉毫不相干的簡至光通過綿山之戰暫露頭角,也使得後來就因為綿山之戰的影響而被迫殺死青州刺史王尋,舉起反抗大磐政權的旗號,成為從東方牽制大磐政權的有力的根據地。所以綿山之戰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舞台,為《再扶漢室》很多主要人物的登場準備好了足夠條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