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民眾路線

網路民眾路線

網路民眾路線為2016年4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的,要求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學會通過走網路民眾路線,經常上網看看,了解民眾所思所願,收集好想法好建議,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解疑釋惑。

辭彙釋義,時代內涵,問題和挑戰,制度機制,評論,

辭彙釋義

在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許多地方、部門和單位把網路作為開門搞活動的重要載體,通過網路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智、解民憂。網路日益成為乾群雙向互動交流的新平台,網路問政、議政、理政日益成為公共治理的新模式,網路服務日益成為服務民眾的新途徑,因此,走好“網上民眾路線”就成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全新領域。網路聯繫著占全國總人口45%的網民民眾,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把這條“網上民眾路線”走實、走穩、走新,意義非同尋常。

時代內涵

網路不斷拓寬民眾工作的對象和領域。隨著web2.0時代的全面到來,“數位化生存”使網路化生活、網路化工作、網路化交往成為一部分人的生活常態。目前我國網民人數已近6億,手機網民4.64億,微博用戶3.3億,我們正迎來“大眾麥克風”的網路微政新時代,網路虛擬社會當前已深入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領域,網路日益成為聚合民意的“輿論場”、乾群互動的“綠色通道”和為民服務的“好幫手”,極大拓寬了民眾工作的領域和範疇。黨員幹部應切實轉變觀念,牢固樹立“宣傳民眾就要宣傳網民,聯繫民眾就要聯繫網民,服務民眾就要服務網民,走好民眾路線就要走好網上民眾路線”的意識,與時俱進,主動而為,不斷拓展網上民眾工作新領域。
網路日益成為宣傳民眾、動員民眾的重要陣地。宣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在哪裡工作重點就應在哪裡,陣地就應延伸到哪裡。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一些西方國家利用其掌握的網路技術優勢和話語優勢,鼓吹所謂“網路自由”,推行數字霸權和“顏色革命”。網路已經成為影響黨群關係和執政基礎的“最大變數”,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爭奪網路陣地的實質,是爭奪輿論傳播的主動權,爭奪意識形態的制高點,最終是爭奪民眾、爭奪民心。實現宣傳工作“兩個鞏固”的歷史任務,即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就必須鞏固網路陣地,淨化網路環境,還網路一片朗朗晴空。
網路日益成為聯繫民眾、服務民眾的重要載體。黨的民眾路線只有與現代網路技術有機融合,才能發揮“傳統+科技”的最大優勢。網路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通過政務微博、網路論壇、網上留言板、書記市長信箱等,能突破層級限制,有效聚合民意,及時受理和解決民生熱點難題;網路又好比“一面鏡子”,能化解“當面難吐逆耳言”的尷尬,去偽存真、照出問題,通過網民拍磚、灌水、蓋樓形成的“倒逼機制”,能極大地推動和改進工作;網路也是公共服務的“加速器”,通過網上辦事大廳、線上服務等,突破了時空限制,精簡了辦事流程,使民眾足不出戶、輕點滑鼠即可享受便利的服務。可以說,走好“網上民眾路線”正成為創新民眾工作方法、提高民眾工作能力的重要載體和平台,是新時期營造和諧黨群幹群關係的必然選擇。

問題和挑戰

儘管“網上民眾路線”開啟了“鍵對鍵”、“點對點”、“心對心”的乾群互動新平台,但由於思想觀念滯後和制度機制缺失,“網上民眾路線”的實際運行尚存在一些問題。查擺“四風”問題,也要查擺“網上民眾路線”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網上失語遲語”:不作為造成輿論被動局面。網路是一把雙刃劍,駕馭得好,有利於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駕馭得不好,有可能損害黨群幹群關係。必須清醒地看到,網上輿論鬥爭形勢嚴峻複雜。有的“造謠族”大肆渲染過激言論和錯誤觀點,信口雌黃、蠱惑人心、誤導大眾;有的“憤青族”利用網路發泄私憤,逢官必貶、遇富即罵,寧信其錯、不信其對,寧信其壞、不信其好;網路鬧大衝動、逆反極化心理、法不責眾等偏激情緒交叉感染、不斷蔓延。面對網路紛繁亂象,我們的網上民眾工作有時做得很被動:有的存在網路懶政思維,習慣性地選擇沉默失聲不作為,或姍姍來遲慢作為。有的不敢堅持原則,在涉及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躲躲閃閃、含糊其辭,愛惜自己的“羽毛”,做所謂的“開明紳士”。有的缺乏責任擔當,不敢問、不敢管、遇事繞著走。這些不作為、慢作為造成網路秩序失范,消解凝聚人心的正能量。
“網上官僚主義”:打官腔損害黨政幹部形象。對網民反映的問題,有的套用“萬能回復”,複製一句“協調辦理中”或“已責成有關部門”或“已閱”等官話敷衍搪塞;有的引用檔案上的一句大話空話,讓民眾在“已作部署”中等待渺茫的希望;有的政務微博自說自話,對網民留言不聞不問,對民眾關切避而不談或澄而不清;有的政務網站和微博“殭屍化”,政務信息陳舊,監督網站打不開;有的缺乏網路民意及時梳理、辦理回復機制,出現徵求意見滿滿當當、辦理回復寥寥無幾或網上熱熱鬧鬧、網下冷冷清清的局面。這些“網上官僚主義”不僅影響辦事效率,還嚴重傷害民眾感情,造成幹群關係的隔膜。
“網上素養短板”:輿論生態考驗幹部應對能力。網路“廣場效應”下的“眾聲喧譁”,使得各種觀點相互碰撞,輿論鬥爭更加直接尖銳。面對網路全新輿論格局和輿論生態,有的缺乏應對網路傳播的認知力、敏感度和應對力,或視其為“洪水猛獸”,患上“網路恐懼症”;或不懂裝懂,雷人雷語頻頻出現;或熟視無睹,不屑一顧。面對瞬息萬變的“網情”、“網聲”、“網意”,面對網路部落格、播客、微博、微信等新興自媒體,有的不懂得網上輿論場形成演化的規律,不懂得如何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因勢利導,仍沿襲過去的模式套路做網上工作,語言生硬、形式刻板。補齊“素養短板”,克服“本領恐慌”成為走好“網上民眾路線”的全新課題。

制度機制

善為治者,貴在求民之穩,達民之情。新時期應對“網路趕考”之路,學好、用好、走好“網上民眾路線”,不斷提高網路執政能力和水平,保持黨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已成為當前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的必修課。
完善網民利益訴求回應機制。走好“網上民眾路線”,關鍵要搭建好黨群聯繫密切、互動交流順暢、民眾有序參與的制度化平台。對網民利益訴求及時辦理回復,對有普遍性的問題要進行細化分類、歸檔整理,建立健全利益訴求結晶機制,及時納入公共政策議程。完善網路問政理政績效考核機制,設立“回復率”、“滿意度”等考核指標,及時在網路上曬出回覆意見和考評結果,確保民眾利益訴求能夠及時得到受理、解決,在網上良性互動中重塑乾群之間的信任與理解。
建立網上輿論引導和利益調控機制。加強輿情研判,完善輿情引導機制,主動設定議題,轉變話語表達方式,及時發出權威聲音。對非理性心態主動應對、及時疏導;對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快速反應、防患於未然;對突發事件引導,要做到及時準確、公開透明、開放有序、管理有效,及時占領輿論制高點和道義制高點;對少數造謠滋事、侵害民眾合法權益的,要進行有理有力有節的網路鬥爭。完善利益調控機制,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在平等對話交流互動中順勢引導、整合利益、調和矛盾。
建立健全網路問政監督機制。網路問政的前提在“問”,重點則在於“行”。“問”是方式手段,“行”才是最終目的。由“問”轉為“行”,關鍵在於建立監督運行機制。不斷完善網路黨務政務信息公開制度、公僕信箱制度、領導幹部留言板制度、網路實名舉報制度、網路信訪制度、限期辦結回複製度等,健全網路懶政、網上責任事故問責制,確保網民反映的問題件件有回聲、事事有著落。同時,對借網路監督之名,行誣告陷害、敲詐勒索之實的,要依法進行嚴厲打擊。
創建網上網下聯動對接機制。網路是聯繫黨群政群關係的橋樑和媒介,走好“網上民眾路線”決不意味著放棄民眾路線的一些傳統的形式和方法,決不意味著要以“鍵對鍵”取代“面對面”。事實上,網上民眾反映的問題,最終還要在實踐中落實、解決。因此,必須建立“網上察民意、網下解民憂”的網上網下聯動對接機制。領導幹部要帶頭走好“網上民眾路線”,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自覺以網上民眾意見為鏡,對照檢查現實工作當中的不足,帶著網上民眾意見,深入基層一線,俯下身子,在“接地氣”和躬身實踐中切實為民排憂解難,絕不能以看帖子、回留言、“織微博”代替走基層、辦實事。

評論

現實社會與虛擬生活,成了當代人一體兩面的身份與表現。而虛擬網路,仍是現實之鏡像。因此,現實生活中極得民心的“民眾路線”,將其移植到網路之中,同樣是黨與民眾心連心的重要工作方法。一方面要將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同樣用之於“網路民眾路線”中;另一方面,當然也要結合網路特點,順應網路發展形勢,切實了解網民行為特點和心理變化,讓“網路民眾路線”的開展,真正“走心”、入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