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學術資源

網路學術資源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計算機技術、信息數位化和網路化技術的迅速發展,人類社會方方面面都得到了迅速的變化。學術研究和教學領域,也毫不例外:人們的寫作方式發生了變化,在80年代人們還用手寫作,現在大多數人都已經放棄筆和紙,轉而用計算機寫作了,有的學者,其計算機甚至已經更新換代多次;人們的通信方式發生了變化,過去主要是以寫信和打電話為主,現在人們已經是用電子郵件為主了,對於國際通信尤其如此;學術資料儲存方式發生了變化,大都電子化,存儲在各自的網站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學術資源
  • 外文名:Network academic resources
網路學術資源的概念及分布,網路學術資源的特點,網路學術資源的主要類型,網路學術資源的獲取途徑,網路學術資源檢索,現狀,存在的問題,政府規定,學者意見,

網路學術資源的概念及分布

* 1)定義:
與學術研究有關的網際網路中的資源。
* 2)分布範圍:
+ 政府信息(指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所發布的信息)
+ 科研信息(專業學術機構(學會、協會、研究所等)所設立的網站及其相關信息)
+ 教育信息(大學所設立的網站及相關信息)
+ 文化信息(各類信息媒體的網站、世界各地圖書館的數位化館藏)

網路學術資源的特點

1)信息發布自由,信息來源廣泛。
2)信息量極大,傳播範圍極廣。
3)信息內容龐雜,質量不一。
4)具有多媒體和超級連結特性以及互動性。
5)網路信息的使用與提供信息的站點的軟硬體和服務有關。
3、網路學術資源的主要類型
1)資料庫資源
2)學術網站資源
3)電子出版物資源
4)組織機構資源
5)學術研究相關資源

網路學術資源的主要類型

1)資料庫資源
# 圖書館提供的OPAC目錄
# 光碟資料庫
# 網路資料庫
2)學術網站資源:
主要指提供各類科學信息的學科性網站。
+ 大型學科綜合網站:
集中了諸如研究動態、專家學者、專業論壇、重要文獻、組織機構、學術期刊、統計數據、法律法規、學術會議、專業基本知識等各類信息,如中國經濟信息網、中國法律網、中國新聞網等。
3) 學科專業網站
即提供學科某一專業領域的信息,如中國期貨網、人類學資源庫、道教文化資料庫、今日作家國際網際網路站等;或僅提供學科某一方面信息,如人物信息、數據信息、文獻信息等。
4)電子出版物資源
o 電子圖書
o 電子期刊
o 電子報紙
o 參考工具書
5)組織機構資源
(1)政府機構
+ 在其主頁上,可以獲得政府新聞信息、政府白皮書等資源
(2)教育及研究機構
+ 在其主頁上,可以獲得學科最新研究信息學術動態信息
(3)學會協會等學術團體機構
+ 在其主頁上,可以獲得非正式出版物等資源
6)學術研究相關資源
主要包括學科專業論壇和專家個人主頁。
(1)學科專業論壇
+ 主要提供互動式學術討論園地,供專家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如青年經濟論壇、專利論壇、公共財政論壇等。
(2)專家個人主頁
+ 專家的個人學術頻道,用於探討專業理論研究,交流學習和研究成果。

網路學術資源的獲取途徑

*各種資料庫、在線上期刊和電子期刊、電子版工具書、報紙、專利信息等。
*圖書、專著、工具書、期刊、報紙、會議錄、正式出版物、標準、技術報告、音像製品等。
* 正式出版物
各種學術團體和教育機構、 企業和商業部門、國際組織和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等單位的網址或主頁。
非正式出版的機構內部的工作進展報告、內部出版物、政府報告、會議記錄、學位論文、教師的備課筆記、樣品介紹等, 即所謂的灰色文獻。
*半正式出版物
電子郵件,專題討論小組、論壇,電子會議、bbs,blog。
交談、信函、手稿、會議記錄、實驗報告。
*非正式出版物
網路學術資源
傳統學術資源

網路學術資源檢索

* (一)綜合檢索工具——搜尋引擎
* (二)專業檢索工具
* (三)重點學科導航的利用
(一)搜尋引擎
* 1)首先察看每個搜尋引擎的幫助檔案或有關資料。
* 2)根據檢索目的選擇適合的搜尋引擎
* 3)選擇高級搜尋功能
* 4)精心構造檢索表達式
# 採用詞組提高查準率
# 選用同義詞提高查全率
* 5)簡化檢索式
(二)專業檢索工具
1、圖書的檢索
2、報刊的檢索
3、論文的檢索
4、灰色文獻的檢索
5、參考工具的檢索
1、圖書的檢索
* 檢索途徑:
+ 1)Calis聯合目錄
+ 2)網上圖書館
+ 3)網上書店
+ 4)網路書庫
1)Calis聯合目錄
* 簡介:
# 利用CALIS可在網上查找全國性或地區性的書刊聯合目錄資料庫,了解所需要文獻是否有,以及在哪裡收藏。也可以通過在線上(或委託)檢索CALIS國內外各種類型的文獻資料庫,得到某一學科或專題的詳盡的文獻線索乃至電子版全文。
2)訪問網上圖書館
* 高校圖書館的OPAC
# 可提供館藏書目資料庫、專題資料庫查詢 ,以及其他相關資料庫及情治單位的連結等。
* 公共圖書館的OPAC
# 如國家圖書館可提供館藏文獻查詢 ,查詢途徑包括題名、作者、關鍵字、出版地、出版者、標準書號、分類號等。
3)訪問網上書店
+ 網上書店的資料庫或稱“虛擬書架”可以作為人們查找圖書信息的一個非常方便的信息源。在網上書店 ,可以輕鬆地查找到所提供的全部圖書資料 ,可以按書名、作者、出版社、圖書分類號、關鍵字等不同檢索方法來查詢 ,很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圖書 ;並且通過電子支付手段 ,直接在網上完成購書過程。目前國內一些網上書店還實行送貨上門 ,不必採用電子支付手段 ,而是上門收款 ,非常方便。
4)訪問網路書庫
2、報刊的檢索
* 1)國圖的聯合西文期刊篇名目次庫
* 2)中國報刊目錄
* 3)全國報刊網址大全
1)國圖的聯合西文期刊篇名目次庫
# 此庫是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南京大學圖書館、全國地質圖書館共同出資購買美國 EBSCO公司 Current Citations資料庫全部篇名目次數據為基礎建立的。中國國家圖書館等4家單位利用此數據各自建立本館西文期刊篇名目次資料庫 ,加注館藏 ,並通過各自的網站向讀者提供查詢服務。該系統可提供多種檢索方式和多個檢索點。用戶可通過對這些檢索點的任意組合 ,獲取相應的信息。
3、論文的檢索
* 1) 中國期刊網
* 2) 萬方數位化期刊子系統
* 3)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資料庫
* 4)中國科技期刊資料庫
4、灰色文獻的檢索
* 1)學位論文的檢索
* 2)會議論文的檢索
* 3)政府檔案、報告的檢索
1)學位論文的檢索
A、Calis的學位論文庫
B、中國學位論文資料庫(CDDB)
C、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D、PQDD 國外博碩士論文資料庫
A、Calis的學位論文庫
* 簡介:
+ 系統收錄有清華、北大等10所高校的25432篇學位論文供檢索。今後隨著越來越多高校的加入,此系統將提供更為豐富、全面的學位論文專題信息。
B、中國學位論文資料庫(CDDB)
* 簡介:
+ 萬方資料庫的子系統,可從題名、作者、分類號、專業、導師姓名等進行檢索,並能進行邏輯組配,檢索靈活、方便,而且可以在網上在線上申請原文複製服務。
C、中國優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
* 簡介:
+ 中國期刊網的子系統,檢索方式與期刊論文全文庫相似,提供多個檢索入口。
D、PQDD 國外博碩士論文資料庫
* 簡介:
+ 美國出版的博碩士論文題錄及文摘資料庫,收錄了歐美1,000餘所大學文、理、工、農、醫等領域的160萬博士、碩士論文的摘要及索引。該資料庫每年約增加4.7萬篇博士論文和1.2萬篇碩士論文,其中博士論文摘要 350 字左右,碩士論文摘要 150 字左右, 並可看到97年以來論文的頭24頁。目前,PQDD是世界上最大和使用最廣泛的學位論文資料庫。我館購買了PQDD的A版,即人文社會科學版。資料庫通過Digital Island 專線,讀者可免付國際流量費。
2)會議論文的檢索
* A、國內學術會議論文檢索
+ 中國學術會議論文資料庫
* B、國外學術會議論文檢索
+ PapersFirst——國際學術會議論文索引
+ Proceedings——會議錄出版物索引
A、國內學術會議論文檢索
* 中國學術會議論文資料庫
o 簡介:
+ 收錄自 1985年以來我國的全國性學術會議論文共 15.5萬餘篇 ,並每年增補論文 15000餘篇。該庫是國內收集學科最全面、數量最多的會議論文資料庫,屬國家重點資料庫。資料庫覆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農林、醫學等領域,每年涉及600餘個重要的學術會議,資料庫信息每年更新一次。數據內容包括論文名稱、作者及單位、會議名稱、時間、地點、主辦單位、會議錄書名、關鍵字及出版情況等。
B、國外學術會議論文檢索
* a、 PapersFirst——國際學術會議論文索引
o 簡介:
# OCLC的子庫之一,收錄世界範圍的會議、聯合會、博覽會、專題會、專業會、學術報告會上發表的論文的書目引文。涉及各種類型的國際學術會議上所討論的、比較廣泛的主題範圍。覆蓋了自1993年以來"大英圖書館資料提供中心收到的已出版的論文。每兩周更新一次。
B、國外學術會議論文檢索
* b、Proceedings——會議錄出版物索引
* 簡介:
+ Oclc的子庫之一,收錄在世界各地舉行的各種學術會議、聯合會、博覽會、專題會、專業會、學術報告會的會議目錄表。每條記錄包括在某個會議上提交的論文列表,通過列出所提交的論文而提供了各次活動的一個概貌。
3)報告的檢索
* A、政府報告的檢索
* B、商業報告的檢索
3)報告的檢索
A、政府報告的檢索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網路版
簡稱國研報告,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門從事綜合性政策研究和決策諮詢的著名專家不定期發布的有關中國經濟和社會諸多領域的調查研究報告,內容豐富,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和預見性。每年兩百期,不定期出版,網路版每天線上更新,具有瀏覽、下載功能。
* 最後給大家介紹一個網站和一個搜尋引擎
* 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
* Scirus 是專門用於科技信息檢索的世界上最全面的科技搜尋引擎。
* Scirus 與其它搜尋引擎最大的區別在於,其既可以搜尋網站(Web),也可以搜尋期刊資源,而且專注於科技方面的內容。
* Scirus可檢索免費資源和期刊資源。涵蓋超過1.05億個與科技相關的網站,包括9,000萬個網頁,以及1,700萬個來自其它信息源的記錄,這些信息源包括:Science Direct, IDEAL, MEDLINE on BioMedNet, Beilstein on ChemWeb, US Patent Office, E-Print ArXiv, Chemistry Preprint Server, Mathematics Preprint Server, CogPrints和NASA等。
* 關於Scirus更詳細的信息,
* 包括1280萬條MEDLINE文摘;
* 160萬篇ScienceDirect全文;
* 90萬項USPTO的專利;
* 近66萬篇Beilstein文摘;
* 近25萬篇IDEAL全文;
* 10310篇NASA技術報告;
* 將近20萬篇來源於E-Print ArXiv的電子文獻;
* 1410篇來源於CogPrints的電子文獻;
* 565種來自Mathematics Preprint Server的預印本;
* 820篇來源於BioMed Central的全文;
* 565條來源於Neuroscion的新聞;
* 465種來自Chemistry Preprint Server的預印
文獻類型:論文、專利、技術報告、新聞等(文摘、全文)
學科領域:農業與生物學,天文學,生物科學,化學與化工,計算機科學,地球與行星科學,經濟、金融與管理科學,工程、能源與技術,環境科學,語言學,法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數學,醫學,神經系統科學,藥理學,物理學,心理學,社會與行為科學,社會學等
獲取途徑:免費瀏覽所有檢索到的網際網路主頁的信息。Scirus提供的期刊資源可以免費查看題錄和文摘。但是,獲取非免費期刊全文需要預先註冊並支付費用。

現狀

在《中華讀書報》發表的文章中,該報記者採訪了三名學者,兩名有關部門的官員。清華大學中文系曠新年贊同將網路資源作為學術論文的依據。他的看法是,網路上的東西都是最新的,不斷刷新、變動,人文學科積累性很強,在網上很難找到適合引用的資料,但網上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可以提供參考,而象計算機、社會學等學科,直接面對的是動態的研究對象,使用網上最新成果便是十分自然且必要。學術論文中寫上網站地址的注釋,他不感到驚訝。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歐陽志遠則持反對態度,其理由是現在網路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規範,網上的東西魚龍混雜,嚴重影響了信息的真實度。網上只有"訊息",沒有"信息"。學術論文有自己的規範,直接引用網上的資料不符合學術規範,無法得到學術界同行的認可。因此,他決不會把網上的資料作為自己論文的依據。
南開大學歷史系常建華教授主張對網路資源區別對待,網路上有一些比較可靠、有原文出處的學術資源可以作為索引,使用者依據它們去查找原書會比較方便。但他擔心,把網路資源作為論文的依據,會出現一些問題:一是給學術剽竊行為提供可乘之機,如果有人從網上原文"引用"不同論文的部分文字,拼湊成篇,網路的不確定性會使這種剽竊行為不易察覺;二是網路上的東西難以判斷真實性,而且有很多只是文章的摘抄,這就使使用者對資料的感受隔了一層,容易造成"斷章取義"的後果。所以,總起來說,對於網路資源,迫不得已可以偶爾用之,但必須同時遵守學術規範;學術訓練只依靠網路,對學術發展有害。
這說明,對於網路資源學術認可問題,學者態度莫衷一是,沒有統一態度。那么,有關機構和部門是否有成熟的見解了呢?該記者採訪了中國標準化協會技術部主任易驗,該官員說,網上的資料,尤其是學術性資料的來源大體有兩種情況,一是從其他地方如期刊、著作中摘引而來,一是由網民們自己寫作,發表在網上。第一種情況,使用者在引用時最好是找到資料的原始出處,在注釋中可以標明引自某期刊或著作等,而後一種情況則較複雜,因為網路上至今還沒有明確的產權保護,如果使用者原文引用的話,實際上有侵權性質,雖然目前還不會因此而承擔法律責任,但隨著網路的普及和相關法制的完善,必將引發一系列問題。該官員的建議是,最好不要照搬原文,而是將其作為已有的他人的研究成果來對待,則較為穩妥。對於網路資源的學術認可問題,政府至今還沒有一個完善的規定來規範。如中宣部新聞網路處的孫處長說現在還沒有這方面的規定,網上的東西真假難辨,使用者最好把事實核查清楚。記者還詢問了國務院新聞辦網路新聞局的有關人員,他們也表示暫時沒有這方面的規定。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說,學者沒有一致意見,政府官員有看法但尚未形成政府的統一規定。大家認為這是一個問題,記者這樣評價這一狀態:“網路上的學術資源乃至整個網路沒有得到很好的規範,這給使用者帶來了諸多的不便,尤其是學術界這樣有著嚴格規範的領域,在這方面的要求更是迫切,……問題不應該迴避和拖延”。記者的建議是:“有關方面應該對網際網路上的資料在學術研究和發表、出版中的使用給以適當的規範和正式的認可。”這一建議並不是記者所獨有的,因為“在採訪中,學者們雖對網路資源的學術認可問題持不同的看法,可多數還是認為網路資源的規範化是必要的,而且遲早會得到解決。”

存在的問題

政府規定

上述學者的看法、官員的看法以及記者的分析,基本上概括了國內人們看待網路學術資源引用問題的種種看法。這一看法的核心價值是,學者沒有一致意見,政府沒有規定。這是問題,需要解決,解決的方法是通過有關部門,制定適當的規範,並給予正式的認可。我們先來探討一下,要解決這一問題,是否一定需要政府來規定。
在中國,有關網路學術資源是否可以引用,沒有政府規定,但非網路學術資源是否可以引用,卻是有規定的。大致是,正式出版物可以引用,但是非正式出版物,不許引用,如果引用,則屬於出版物的“錯誤”。這項規定一般由出版社的編輯來執行,一旦發現著作或者論文有不符合新聞出版署規定的注釋,編者一般都會要求作者改正。根據這一規定,即將出版的著作或者論文,是不可以引用的;未正式出版但基本已經定型且作者可以允許引用的討論稿(工作論文),是不可以引用的;未正式成為出版物的學術會議論文,自然也不在引用之列,除非已經作為會議論文集,正式出版。在此,所謂正式出版,就是有書號的正式出版物,內部出版物也不在正式出版物之列,因此有出版社內部出版譯著,一般都註明,此為內部出版物,引用請注原版頁碼。
對於正常的學術交流和發展來說,有關部門制定的引文管制制度是有害的。首先,它阻礙了學術研究成果在正式出版之前提前進入學術交流領域。一般來說,學術研究成果,無論是著作或者論文,從正式定稿到正式為出版社或雜誌接受、正式出版,都有一定的周期,短則數個月,長則需要數年,在某些情況下,真正具有學術價值的學術成果還因為種種具體原因長期難以出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學術交流只能局限於正式出版物,那么不僅學術交流本身受到局限,而且還延緩了重要學術成果進入學術交流的日程表,這是不利於學術進步的。
其次,它實際上起到了強制“抄襲”他人學術成果的消極作用。因為某些未正式出版的學術研究成果,除非作者在正式出版之前秘不示人,否則或多或少都會有人看到這些研究成果。明明參考了現有的未出版的研究成果,但在行文中不能註明參考了什麼未正式出版的學術研究成果,否則就算錯誤,這實際上是“強制”抄襲。強制抄襲鼓勵“大膽抄襲”,而且還鼓勵學者怕自己的作品被強制抄襲而在正式出版之前“秘不示人”。或許出於這些考慮,在先進的國家,非正式出版物,如即將出版的著作或論文的樣稿,或者工作論文,除非作者特別註明,不得引用,或者引用,必須徵得作者的許可,否則在可以允許引用之列。並沒有特別的規定,非得正式出版物才有被引用的資格。
政府規定什麼沒有資格被引用,不利於學術進步,政府規定什麼可以引用,是否就有利於學術進步了呢?實際情況是,政府即使有了規定,學者們也不會按照政府的統一規定,來引用學術成果。因為每一個學者對於正式出版物都是有鑑別的,對於沒有什麼學術價值的著作和論文、對於缺乏真實性和可靠性的“文字垃圾”,學者們是不會引用的。什麼東西有學術價值,值得引用,只有某個領域的專家,只有進行學術研究的學者自己,才真正明白。
因此,可以說,由政府來規定什麼可以引用、什麼不可以引用,這樣的制度安排雖然表面上有了統一的規定,但實際上卻還需要學者自己來確定到底引用什麼出版物,而過於狹窄的否定規定,則起到了阻礙學術進步的作用。結論就是,政府有否定的規定,不利於學術發展;政府有肯定的規定,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作用。因此,學術資源,是否可以引用,不需要政府的統一規定。有規定,不如無規定。
對於傳統學術資源是如此,對於網路學術資源也應該如此。假定政府規定什麼網路資源可以引用,什麼網路資源不可以引用,其結果也是一樣的:規定什麼網路資源可以引用,學者們並不一定能夠自由放心地引用,還需要根據自己的判斷,進行鑑別;如果政府規定什麼網路資源不可以引用,那么一旦規定不能被引用的網路資源本身對於某些學者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那么其作用不是鼓勵抄襲,就是阻礙學術交流,從而阻礙學術發展。如果說,傳統學術資源還有簡單的區分標準,那么網路學術資源,要進行區分,就不那么容易。在網路學術資源問題上,在政府缺乏清晰的標準可以區分可以引用和不可以引用的情況下,一定要求政府作出統一的規定,其消極的後果可能會更大一些。
在中國,人們常常有這樣一個習慣,當社會中有一些潛在的或者正在發生的公共問題時,總是呼籲政府需要管一管。比如,最近出現了人體寫真熱,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大家就以可能出問題為由,呼籲有關部門出來管一管,制定統一的規定,最好有統一的立法。這種思路的特色是,凡事都要有規矩,要有統一的規定,尤其是政府的規定。但實際情況是,政府往往不可能有足夠的能力、技術或信息來給所有事務制定規則,並監督規則的執行。在政府能力、技術或者信息不足的條件下,要求政府做過多的事情,政府只能以簡單的方式來武斷地禁止或者允許,只能使事情變得更糟,而不是變得更好。在這一問題上,我們也有必要改變一下思路,不要過早地呼籲政府管一管,而是要呼籲,學者自己行動起來,自己來判斷是否可以引用。而政府的職責,充其量就在於:給予學者以自由選擇權,讓學者自己確定,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否可以被引用,自己的研究需要引用什麼樣的研究成果。

學者意見

在過去,人們之所以認為,只有正式出版物才可以被引用,其基礎可能在於:學術研究成果的表現方式除了正式出版物能夠印成文字並成批發行之外,人們只有依靠手抄本來交流學術成果。後來,隨著列印技術和複印技術的發展,學者個人和研究機構也可以有能力超越手寫,用廉價的列印設備列印學術成果,可以做到與正式出版物一樣漂亮,而且可以在形成定稿後在出版之前立即送給同行,以進行學術交流。這時,許多學者開始逐漸認識到,學術交流,不必在正式出版之後,提前進行,也有助於學術交流,並促進學術發展。於是,清樣、工作論文等,只要作者認為已經定型,並允許引用,那么就可以像正式出版物那樣被引用。在網路時代,出版前的學術成果,不僅可以以列印稿的形式進行學術交流,還可以直接放置在網上,以電子文本方式,提前發表學術成果,以進行學術交流,並徵求意見,範圍大大突破了學者的熟人圈子,突破了國界。在這種情況下,認可學術網路資源的學術價值,並在學術成果中把網站網址作為參考文獻的出處,已經成為一個習慣性的規則。比如,2000年6月初國際公共財產組織研究學會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布盧明頓市召開第八屆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有英國蘇塞客斯(Sussex)大學發展研究中心的學者提交論文,其論文參考文獻中除了大量的正規出版的著作和論文之外,還有未出版的會議論文1篇,工作論文1篇,即將發表的論文1篇。其中有4條,涉及到學術網站上的參考文獻。其他論文中,也有許多在參考文獻中列舉了網路上的學術資源。在這一進程中,不同的學者可能有不同的意見,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們越來越重視網際網路的作用,越來越重視網際網路上的學術資源之學術價值,並在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中註明來自網際網路學術成果的出處,已經成為國際通行的學術慣例。可以想像,如果由政府來統一規定,這一變革的進程將大大延緩。而如果由學者進行自主選擇,自主確定,可以引用什麼網路學術資源,那么這一轉變就會快得多。
因此,網路學術資源是否可以引用,不由政府權力來規定,而是由學者的權利來進行取捨,可以說已經成為國際學術研究的規範。這不僅僅是正在發生的事實,而且也是有利於學術進步和發展的適當的制度安排。在前網路時代,學者自己確定引用什麼樣的出版物,在網路時代,學者們可以選擇引用網路學術資源,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當然,可以放心地說,即使在網路時代,學者們也並不會見什麼引用什麼,一是他們尋找網路資源,一般都會在一些學術網站上或者可信度很高的政府網站、新聞媒體網站上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學術資源,這些學術資源所在的網站一般都比較穩定,來源也比較可靠。二是一旦找到網路資源後,學者們還會進一步像對待傳統出版物那樣來對待他們,鑑別其學術價值和資料價值,並決定是否引用。
學者有自由確定引用什麼網路學術資源,這是學者的權利,實際上也是學者的責任。他從中取得了收益,但也因此而承擔了責任。具體地說,如果學者認真地進行了選擇,引用那些很有學術價值、資料可靠的網路學術資源,就會有利於提高其學術成果的質量,人們也比較容易接受其學術研究。如果學者任意引用任何資料,不管其是否真實,是否有學術價值,則其學術成果的價值將會因所引用的資料缺乏真實性、可靠性而大大下降,其研究成果就會被其他學者所否定,並不被引用。所以,可以說,學術發展本身就有自動的審查性機制,來鼓勵學者確定什麼資料是真實的、可靠的,並懲罰學者不嚴格確定就隨便引用的行為。這一點對傳統學術資源或者網路學術資源都是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沒有規定,並不會意味著學者引用學術資源沒有規則;而政府有了規定,也並不意味著學者不需要進一步創造適合於自己專業和研究領域的規則。因此,學者是否有自由,才是問題的關鍵。
當然,有人說,給學者以自由選擇權,每一個學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並且每一個學者相互之間都有爭議,這時,學術界還不成了一鍋粥,沒有規矩,何以成方圓?學術規範如何才能嚴格起來呢?
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因為每一個學者的確都會有自己的看法,的確難以形成共識。但是,如果有了政府的統一規定,是否學者就會有一致意見了呢?我們可以認為,學者也同樣不會有統一的意見,學者們還會各自引用各自所需要的參考文獻,而不會根據政府的統一口徑來確定自己的學術參考文獻。這說明,這一問題的提法本身就是存在問題的。從制度分析的角度來看,這一問題的缺陷在於,把不同層次的問題,放在同一層次來探討。
制度分析學者認為,每一個人的選擇,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操作層次的選擇。在這一層次,每一個學者根據各自課題研究的需要,並根據現有的學術成果,不管是傳統出版物、非正式出版物,還是網際網路出版物,來確定自己的參考文獻,以及引文。同一學者的不同課題的引文會不一樣,不同學者的引文會不一樣,每個學科學者的引文會不一樣,不同國家、不同語言的學者引文會不一樣。在這一層次,不會有任何共識,如果有共識,也只是一定意義上的類似性,否則就會是“抄襲”。在這一領域也會有一些共識,比如某一領域的學者,比如研究貧困問題的學者,會認為世界銀行網站反貧困主頁上的文獻是有學術價值的;研究治道變革的學者,會認為聯合國開發署、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開發組織網站上的治道變革文獻是有學術價值的;制度分析學者會認為,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北大經濟研究中心、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等網站上的學術文獻是有學術價值的,可以引用。學者們也會有這樣的共識,在一些論壇上所看到的信息或者文獻,難辯真偽,而且不可靠,一般不宜引以為據。但這一共識不是規定導致的,而是學者在進行自由選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判斷。
第二個層次,是集體選擇層次的選擇。這一選擇不涉及具體的判斷,但涉及學者進行操作性選擇的具體的規則。這些規則可以保證學者比較經濟地進行操作性的選擇。比如,學者做網路文獻的注釋時,需要註明網址,就是一個集體選擇層次的規則。它不規定學者選擇什麼,但規定學者如何進行選擇。集體選擇還可能涉及到網路文獻的供給規則,比如為了學者更加方便地引用網路文獻,不僅網站的網址需要穩定,在瀏覽時有明確的網路地址之外,最好文獻本身還需要註明網址,以方便查詢。這些集體性的選擇規則,會隨著網際網路文獻的逐漸發展而逐漸通過網路學術文獻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個人選擇和集體互動得以演進。網路出版新技術也會因此而發展,比如過去人們常常用文本形式在網路上出版文獻,這在過去主要是考慮到網路速度比較慢,硬碟價格昂貴,文本形式占用的空間少,瀏覽速度快;現在網路速度提高了,硬碟價格便宜了,多媒體的html文本成為網上出版的主要形式。但是,由於html出版的網路文獻,其格式和頁碼一旦卸載後,難以保持原有格式,所以適合於網路出版的PDF格式就得到了發展。PDF格式的特色是,它是一種列印文本,與書本一樣,有固定的頁碼,並且可以有多媒體檔案,比圖像文本占用的空間小,最大的特點是,它不能進行編輯,一旦成型,就像是書一樣,必須完整地進行傳播。網路出版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改善了網路學術文獻的穩定性,從而為集體選擇規則的形成提供了先進的技術基礎。
第三個層次,是立憲層次的選擇。立憲層次的選擇,是集體選擇的基礎。它確定學者在網際網路資源問題上確立集體選擇規則的規則。在這一選擇領域,它要求所有參與立憲選擇的學者都能夠一致同意。比如學者一致同意網際網路資源可以或者不可以用作當作學術文獻進行引用。它表明,只有學者在這個問題上有共識的情況下,才能相互承認各自的集體選擇層次上作出的選擇,也相互承認各自的在操作層次上作出的選擇。如果在立憲層次上不存在共識,那么任何集體層次上的、操作層次上的選擇都是難以形成的。立憲層次的選擇,也是基於學者的努力、網際網路文獻的發展逐漸形成的。比如,就網路學術資源可以用作學術文獻這一規則來說,這一規則開始時可能只有若干學者或者少數學者認可,只有某些學科的學者認可,在網路上提供學術文獻的也只有極少數學者或者機構。但是,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技術的優勢逐漸體現出來,大家逐漸認識到網路技術對於學術發展的重要作用。於是,大家逐漸形成了共識,網際網路文獻很重要。然後,在此基礎上,大家再進行各自的集體選擇規則,每一個學者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操作性的選擇,確定選擇什麼文獻作為自己的參考文獻來引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