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生態和諧的另類吶喊

維護生態和諧的另類吶喊是一本小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維護生態和諧的另類吶喊
  • 外文名:無
  • 別名:評長篇小說《女鄉長》
  • 類型:長篇小說
  • 內容:森林資源被長期無限採伐
  • 位置秦嶺南部
概述,生態文明,

概述

維護生態和諧的另類吶喊
——評長篇小說《女鄉長》
內容提要長篇小說《女鄉長》描述的是秦嶺南部森林資源被長期無限採伐,生態環境逐步惡化下的山區農村基層幹部為維護森林資源,與利益集團和各色強勢人物鬥智鬥勇的過程。小說通過對人物、環境的冷峻刻畫和自然災難的殘酷寫實,嚴厲批判了“以破壞生態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錯誤觀念;揭示了當代中國生態危機的“人禍”因素,提出了人與自然對立統一辯證關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等“生態文化”觀。

生態文明

陝西青年作家藍天的長篇小說《女鄉長》,應該說是中國當代生態文學的另類表達——通過小說的方式展現當代生態文學的魅力,在當代中國文壇上並不多見。小說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副旖旎神奇的原始林區自然生態場景,描繪的是一張張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真實畫面。
女鄉長》所描寫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秦嶺南部山區。故事主人公含喻大學畢業考取了省級機關公務員,被下派到秦南市漢江縣的女兒河鄉掛職鍛鍊,一同下派掛職的還有另外四位同學。從此,二女三男五位大學生的事業、愛情在這充滿原生態韻味的秦南山區小縣上演。秦南地區的錦繡山川對從小生長在大城市的五個大學生來說,真是鉤人魂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惹人留戀。然而,自然美麗的東西,往往有其維繫其美的平衡規律,一旦這種平衡被破壞,就會遭受無情的報復。小說的結尾,含喻在狂風暴雨裡帶領全村活著的父老鄉親,向著大熊貓棲息的原始森林進發,終於保住了一部分人的性命。然而,就在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的這片美麗的林海村落,卻遭受了滅頂之災,洪水裹挾土石流排山倒海般傾覆而來……一個自然村落從此消失了!
這是一部極具警世作用的生態小說。小說給讀者昭示的生態文學理念至少涵蓋如下三點:
其一,和諧生態是人類永遠的家園。故事裡的女兒河鄉地處秦嶺南坡腹地,山大溝深,森林茂密,村莊、農戶被蔥綠的林木遮掩著。挺拔高聳的百年樹木,使方圓幾百公里成了浩淼無垠的林海。茂密的森林給女兒河這個小地方造就了特殊的地理氣候:夏天多雨清涼無酷熱,大山深處隨處可見冬日才能一見的冰棱;冬天大山遮風無酷寒,家家戶戶火堂里煨著苞谷酒,山澗里汩汩流出的清泉冒著騰騰的熱氣……秦嶺和漢水是大自然的神奇傑作,從柴扉里走出的莊戶女子面容清秀,裝束簡樸,腰身美麗可人。走在山路上,經常能夠聽到的是遠遠傳來的號子聲、伐木工人的吆喝聲、幹活的山民嘹亮悠長的山歌聲。女兒河的美麗傳說,給小說平添了幾份神秘;女兒灘旁的七姊妹享有“俏傢伙”盛名,村裡的女子既美麗又能幹,故事裡出場的女子盡顯魅力;女子招夫納婿,男子倒插門,使得山區農人的生活具有了別樣的傳統;女子聰明伶俐又風情萬種,男人勇敢重義又柔情似水。山里人既有像大山一樣的勇武,又有像漢江水般的溫柔。這裡的女人以生於此長於此而自豪,安貧樂道心無旁騖,譚波兒,譚玄兒,譚清兒三姊妹即是典型;這裡的山水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連新來掛職的鄉長助理含喻也在這裡紮下了根,水乳交融般地與當地的人們生活在了一起;早些年來到這裡的南方人金枝、竇成章,把終身託付給這裡,獻身當地教育,為山區培養了一批批識文斷字的讀書人。這裡的鄉村幹部與老百姓親如一家,被山區農民民眾視為自己人,農村的紅白喜事他們是必不可少的一分子,關係老百姓利益的事情,他們可以冒犯上級,可以一屁股坐在老百姓這邊。領導與普通幹部之間沒有那種上下級的感覺,有的只是兄弟之情,同志之愛,和發自內心的彼此尊重與體貼,間或有那種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彰顯的是男女之間的真性情,猶如鄉長譚波兒與方德明副部長之間的傾心愛慕,亦是當下基層幹部與上級之間人際關係的一種存在。不管你從哪裡來,只要一到女兒河鄉,便很快融入溫暖和諧的大家庭,當然不乏人情、人性、肉慾和精神之戀。
這裡的人文自然環境很適合初出茅廬的青年人,是年輕人鍛鍊成長的好地方。在這裡,肉體的苦不視為苦,因為有相對富有情趣的精神生活的彌補;物質生活的艱苦,往往是鍛鍊人意志力的最好方式,更何況有別樣情趣的另類精神生活來替代。日子久了,亦會真切感悟到:只有人與大森林和諧相處,生命才會在這裡生生不息。
其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課題亟待破解。大自然是那么偉大而神奇,又是那么可敬而又可畏。自然生態是人類的衣食父母,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依戀。然而,人性的貪婪卻使我們往往忘記了這些,只顧一味向大自然索取,連喘息的機會也不願多給,結果是:資源枯竭,大自然不得不對人類展開報復。
當人與自然一旦形成二元對立的時候,悲劇必將上演,受傷的必是人類自己。
小說中有三次洪水爆發。第一次是“譚神仙”講的“女兒灘”形成的美麗傳說——牛娃與七個天仙女子的故事,人神的“生死之戀”驚艷、悽美!這也許是開天闢地,毀林造田的一種映射。第二次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是“農業學大寨”毀林造田結下的苦果——洪水爆發,導致南方義務來此支教的女教師金枝的死亡,一場淒婉的愛情悲劇發生在了這裡。第三次發生在二十世紀末本世紀初的那年,小說的結尾部分——當砍伐森林的大隊人馬正與保護林木的鄉民嚴陣對峙的時候,暴風雨來了,山洪裹挾著土石流,吞沒了整個山村……三次自然災難的直接誘因,均來自於人類對自然生態的過度索取。
山大坡陡的秦南山地,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光禿的山坡留不住竹筒倒一樣的雨水,而天然林的綠色屏障,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生態平衡。高大濃密的樹冠遮風擋雨,抵禦風沙,盤根錯節、縱橫交錯的龐大根系牢牢維繫著森林植被,穩固了土壤,涵養了水源。女兒河的人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正是這些茂密的森林替他們守衛著家園,仿佛這裡成了一個世外桃源。但是,現代文明和人口的爆炸已不允許世間存在人類不能涉足的地方,人類無情的索取本性注定了對生態淨土展開了攻勢——毀林造地,濫伐森林就成了人類向自然無限索取的鐵證。隨著人類消費主義至上觀念滋生膨脹,維繫人類生存的生命之源——大森林——成了任人宰殺的羔羊。地方政府為了滿足日益膨脹的財政支出,盲目追求政績,追求GDP的增長,於是竭澤而漁——無節制地濫伐原始森林,及至違背自然規律,強迫農民在生產糧食的土地上人為栽植速生楊,引起老百姓上訪告狀。縣長權雲綺支持人造板廠廠長刁寒濫砍濫伐了南山森林,繼而濫伐北山森林,為的是向人造板廠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料。這種只顧眼前利益的作為,是典型的向大自然無情索取的醜惡行當。結果招致大自然的無情報復:山洪泛濫,土石流爆發,村毀人亡。教訓是何等的深刻!
作者在小說中描寫的三次洪水爆發對人類的毀滅性打擊,昭示的是:生態文明建設何其重要而緊迫!作者在結尾的時候,似乎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美好的藍圖:上上下下各級、各階層已經領悟到了建設生態文明、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似乎就此已經達成了共識。這正是廣大讀者所期待的。
其三、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是永遠的命題。小說中提到人造板生產已屬夕陽企業,預示其必將倒閉。當含喻冒著生命危險帶領大家逃命,順著羊皮烤圖的指引進入標有大熊貓的山洞,發現了“桃花源”的原始林海。早些年裡,這裡的人們男耕女織,從來不獵殺野生動物,更不會濫伐林木,所以千百年來他們沒有遇到過洪水摧毀家園的大災。與前面的三次洪水爆發、摧毀家園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旗幟鮮明地謳歌了農村基層幹部為保護天然林不被濫伐,積極帶領鄉親們與強勢階層、強勢人物進行鬥爭的典型人物。譚玄兒、廖文斌等基層幹部組織鄉親們,在鄉長含喻的幫助下,公開與有深厚背景的強勢人物刁寒作對,差點釀成械鬥。刁寒無意間聞聽“譚神仙”的口訣突然中風倒地,雷電驟雨突襲山村,洪水土石流對林區村莊的無情襲擊……災害之後激起人們痛定思痛,小說結尾時省委副書記帶領災後考察團深入腹地慰問考察,提出新的發展戰略,在秦南因地制宜搞生態旅遊開發以替代資源開發等等,這些似乎已經昭示我們:生態文明建設已曙光初露。
是的,人類的生存於發展,僅有GDP是不夠的,著眼長遠,顧及子孫後代的利益,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這,才是伴隨人類文明與進步始終要堅持的不懈追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