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特爾斯巴赫藍鑽

維特爾斯巴赫藍鑽

維特爾斯巴赫藍鑽:巴伐利亞王冠上的明珠 ,產自印度東部的小國戈爾康達,重35.56 克拉,色彩評級“Fancy Deep Grayish Blue”(與“希望之心”相同),VS2淨度,無論在色澤和淨度,都足以媲美名鑽“希望”。擁有至少三百五十年的歷史,曾經是奧地利與巴伐利亞王國王冠上的寶石。2008年倫敦的珠寶商勞倫斯·格拉夫以當時創紀錄的價格(16,400,000英鎊)拍得了這顆寶石,最終被格拉夫切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維特爾斯巴赫藍鑽
  • 外文名:Der Blaue Wittelsbacher
  • 別名:維特爾斯巴赫-格拉夫鑽石
  • 產地:戈爾康達
  • 質量:35.56克拉
相關故事,前後對比,切割前,切割後,

相關故事

維特爾斯巴赫藍鑽與歷史上很多著名鑽石一樣,產自印度東部的小國戈爾康達。想想光之山、光之海、霍普、攝政王,這一串串熟悉的姓名,都來自同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東方小國。
傳說開始於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據說他在1664年購得了這顆寶石,當作他十歲的女兒馬佳莉塔·德雷莎公主的嫁妝。這顆鑽石的確鑿記錄始於50年後,不過那時它已經屬於維也納的哈布斯堡王朝了。1722年,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瑪麗亞·阿瑪麗亞嫁給了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巴伐利亞選帝侯查理七世,並將這顆寶石帶到了慕尼黑。1745年,這顆鑽石被鑲嵌在了巴伐利亞選帝侯的金羊毛勳章上,霍普的前身“法國藍”、之前提到的德勒斯登綠鑽,再加上這裡的維特爾斯巴赫藍鑽。在1806年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成為巴伐利亞第一位國王的時候,他選擇了將這顆藍色鑽石鑲嵌在王冠的最顯著位置之上——王冠頂端,十字架之下。
直到1918年,這顆鑽石還保留在巴伐利亞王冠上,這顆鑽石伴隨著維特爾斯巴赫家族最後一次在公眾面前出現是在1921年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三世的葬禮上。1931年的大衰退中,維特爾斯巴赫家族試圖將這塊寶石賣掉,但是根本找不到合適的買家。這顆寶石最終在1951年才被賣掉,並在1958年布魯塞爾舉行的世博會上展出。在上個世紀60年代,這顆鑽石的主人希望珠寶商約瑟夫·科莫科莫爾重切這塊鑽石,但是約瑟夫覺得這顆鑽石非常有歷史價值,拒絕了重切的要求,並買下了這顆鑽石。
維特爾斯巴赫藍鑽
維特爾斯巴赫藍鑽
維特爾斯巴赫藍鑽
在格拉夫切好這顆鑽石之後,他們將這顆鑽石租給了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並與霍普一同展出了一段時間。這兩顆同樣是深灰藍色,同樣歷經坎坷的藍色鑽石總算是碰面了。面對它們相似的顏色,與相同的產地,人們不禁懷疑他們會不會是像光之海與眼之光一樣切自同一塊原石,科學家們特別為此對這兩顆難得聚首的鑽石進行了詳盡的分析,最終的結論是——它們的來源並不相同。不過他們同時也發現這兩顆鑽石同樣會發出橘紅色的磷光,只是維特爾斯巴赫鑽石的磷光更亮一些,更偏橘紅一些罷了。

前後對比

切割前

一顆叫做“Der Blaue Wittelsbacher”的鑽石:35.56 ct,色彩評級“Fancy Deep Grayish Blue”(與霍普相同),VS2淨度,擁有至少三百五十年的歷史,曾經是奧地利與巴伐利亞王國王冠上的寶石;

切割後

一顆叫做“Wittelsbach-Graff”的鑽石:31.06 ct,色彩評級“Fancy Deep Blue”,IF淨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