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鳥翼鳳蝶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學名:Ornithoptera victoriae;英文:Queen Victoria's Birdwing)屬鱗翅目鳳蝶科鳥翼蝶屬,是一種大型蝴蝶。這種蝴蝶以往分類在裳鳳蝶屬中,現已重新分類在鳳蝶科鳥翼蝶屬,另有建議將它們分類在單獨一屬中。幼蟲寄主為多種馬兜鈴屬(Aristolochia spp.)的植物,主要取食馬兜鈴屬植物的葉,成蟲訪花,喜滑翔,速度較緩慢。此物種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華盛頓公約》或CITES)。保護級別:Ⅱ類,屬於瀕危物種

基本介紹

體形特徵,寄主植物,生活習性,生命周期,亞種分化,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體形特徵

雌性維多利亞鳥翼鳳蝶較雄蝶大,翅膀也較圓寬闊,翼展可達18厘米,頭部和胸部呈黑色,胸部局部有紅色絨毛,腹部呈黃色,有黑色條紋;前翅呈褐色,有白色不規則斑紋和斑點,後翅黑褐色,有乳白色斑紋和斑點,前、後翅內側有黃色放射狀斑紋。雄蝶翼展約15厘米,較為細小,頭部黑色,腹部暗黃色;前翅呈黑色和綠色,規則地交錯,有光澤,後翅邊緣黑色,其餘為綠色,末端布有金色漸變條紋,脈紋更為清晰。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圖1-雄蝶)維多利亞鳥翼鳳蝶(圖1-雄蝶)

寄主植物

成蟲在馬兜鈴Aristolochia schlecteri)上產卵,因為此植物含有一種有毒物質——馬兜鈴酸,所以當幼蟲孵化出來時,這種不好的氣味可以使它們免於成為捕食者的美餐;而孵化出的幼蟲會在該種植物上覓食。它們最初會吃嫩葉,在結前會吃蔓藤,同時取食尖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acuminata)、夾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clematitis)、貫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deltantha)、尾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dielsiana)、西藏馬兜鈴Aristolochia griffithii)、印度馬兜鈴Aristolochia indica)、大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kaempferi)、前脈馬兜鈴(Aristolochia praevenosa)、狹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schlechteri)、耳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tagala)由於這些植物的葉子及莖上有毒,所以幼蟲吃後會把產生的毒素聚集在體內,以免脊索動物掠食。成蟲會飛至花朵上覓食。

生活習性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生活在茂密的熱帶雨林中,在早晨及黃昏十分活躍,並會在花間覓食。雄蝶極度有地盤性,它們會趕走敵人。主要的食物是花蜜,幼蟲則吃馬兜鈴。這類蝴蝶一般飛得很高,喜滑翔。當覓食或產卵時會降下到地面上幾米高。它們的掠食者包括大木林蛛及一些小型的鳥類
以下是維多利亞鳥翼鳳蝶翅的形態:

生命周期

雄蝶在早上會在寄生植物附近尋找雌蝶。雄蝶會徘徊在雌蝶附近,放出激素來引發交配行為。接受的雌蝶會讓雄蝶降落,而不接受的雌蝶就會飛走或拒絕交配。雌性一生會產約27枚卵。初出生的幼蟲會先吃其卵殼再吃嫩葉。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圖8-雌蝶)維多利亞鳥翼鳳蝶(圖8-雌蝶)
幼蟲呈褐色,有紅色的結節,在中間有乳白色的斑點和橫紋。幼蟲會環割寄生的植物,並會到毗連的植物結蛹。蛹呈金黃色或黃褐色,有黑色斑紋。雄蝶蛹有木炭色的斑駁,最終會成為成蟲的特別鱗片。由卵至成蛹需6星期,而蛹期約1個月或更長。成蟲會選擇在濕度較高的早上破蛹,以免翅膀乾枯。成蟲壽命約為3-4個月。

亞種分化

8個亞種。
01
Ornithoptera victoriae archeri
阿徹維多利亞鳥翼鳳蝶
02
Ornithoptera victoriae epiphanes
皮法尼斯維多利亞鳥翼鳳蝶
03
Ornithoptera victoriae isabellae
04
Ornithoptera victoriae maramasikensis
馬拉瑪斯柯維多利亞鳥翼鳳蝶
05
Ornithoptera victoriae reginae
女皇維多利亞鳥翼鳳蝶
06
Ornithoptera victoriae regis
帝王維多利亞鳥翼鳳蝶
07
Ornithoptera victoriae rubianus
魯比亞努斯維多利亞鳥翼鳳蝶
08
Ornithoptera victoriae victoriae

分布範圍

大洋洲—東洋生態區:索羅門群島布乾維爾島

保護級別

1、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二 保護物種,保護級別:Ⅱ類;
維多利亞鳥翼鳳蝶(圖9)維多利亞鳥翼鳳蝶(圖9)
2、中國國家林業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圖片:圖1-圖8、圖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