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消費:生態旅遊中的環境正義表達

綠色消費:生態旅遊中的環境正義表達

基本介紹

  • 書名:綠色消費:生態旅遊中的環境正義表達
  • 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
  • 頁數:316頁
  • 開本:32
  • 品牌:廣東世界圖書
  • 作者:鄢斌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0050596, 978751005059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綠色消費:生態旅遊中的環境正義表達》由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出版。

作者簡介

鄢斌,1976,男,漢族,湖北省漢陽縣人。法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執業律師。長期從事環境資源法學和環境管理研究,發表論文50餘篇,代表著作《社會變遷中的環境法》。現任學術兼職有中國環境資源法研究會理事、中國環境科學會環境法分會常務委員、湖北省環境資源法研究會副秘書長等。

圖書目錄

第一章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旅遊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一個跨時代的思想路標
一、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形成
二、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三、可持續發展的制度要求
第二節 生態旅遊:傳統產業綠色化的新領域
一、生態旅遊的提出與發展
二、生態旅遊的本質特徵
三、生態旅遊發展的法律需求
第三節 可持續發展視野下的生態旅遊
一、可持續發展:生態旅遊發展的理論基礎
二、人—自然的和諧:生態旅遊與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內在統一
三、綠色消費:生態旅遊業的社會責任
四、保護性開發:旅遊業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貫徹與實施
第二章生態旅遊與環境正義
第一節環境正義及其內涵
一、環境正義的歷史淵源及其定義
二、環境正義的內涵
三、我國環境正義研究現狀及實踐意義
第二節 生態旅遊開發中的環境正義問題
一、生態旅遊興起的觀念基礎
二、生態旅遊發展中的環境非正義
三、環境正義對生態旅遊發展的意義
第三節 生態旅遊中實現環境正義的制度要求
一、環境正義應當成為環境基本法修改的要旨
二、環境正義對我國旅遊法制提出的要求
三、以生態旅遊管理制度建設作為環境正義實現的主要手段
第三章生態旅遊及其產業發展的目標定位
第一節 旅遊者:注重旅遊者的自然感受
一、旅遊體驗及動機的闡釋
二、旅遊體驗的歷程
三、旅遊體驗的質量與測量
第二節 旅遊產品:質量控制與開發限制
一、對旅遊產品質量的認識
二、旅遊產品質量的評價標準分析
三、當前我國生態旅遊產品開發現狀及其問題
四、以服務質量為導向限制生態旅遊產品過量開發
第三節旅遊產業:適度的產業規模
一、旅遊產業發展的新變化
二、生態旅遊產業發展的內外源動力
三、生態旅遊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其未來
四、生態旅遊產業發展的基本措施與綜合評定
第四節環境保護:生態旅遊業的社會責任
一、生態旅遊與環境保護
二、生態旅遊中的環境參與
三、生態旅遊中的環保行動
第四章生態旅遊產業發展與環境正義的實現方式
第一節環境與發展:生態旅遊產業與環境正義的制度同構
一、生態旅遊產業中的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
二、我國生態旅遊產業發展規劃與政策導向
三、循環經濟與生態旅遊產業發展最佳化
第二節 生態旅遊產業發展與環境正義實現的域外經驗
一、政府主導——生態旅遊業實現環境正義的政策基礎
二、目的地居民受益——生態旅遊開發以社區為基礎
三、保護區分地目標管理與公園開放——生態旅遊中的環保機制
四、經營者負擔——產業管理與稅收模式
第三節 我國生態旅遊產業發展與環境正義實現的制度創新
一、深層生態開發——我國生態旅遊與環境正義同構的制度標桿
二、生態旅遊與環境正義制度同構的創新模式
三、推進我國生態旅遊產業發展與環境正義實現的基本方向
第四節推進我國生態旅遊產業開發與環境正義實現的戰略重點
一、保障旅遊地居民和社區的發展權
二、保存旅遊地自然環境
三、關注旅遊者的利益訴求
第五章生態旅遊產業發展與環境正義實現的制度保障
第一節 生態旅遊產業發展與環境正義實現的法制保障
一、制定生態旅遊專門立法
二、完善生態旅遊產業發展與環境正義實現的法律體系
第二節 生態旅遊產業發展與環境正義實現的規劃支持
……
結語 環境正義中的差序格局——世遺困境的權利隱喻
參考文獻

文摘

著作權頁:



第七,宣教薄弱,投資不足。生態旅遊的應運而生且日益火爆,對生態旅遊者和管理者同樣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和規範。單就宣傳教育而言,對生態旅遊全面系統深層次的社會化輿論與普及知識宣傳教育的活動,已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生態旅遊迅猛發展的需求。況且,許多生態旅遊者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職業與參與社會身份等不同,亦決定了其對生態旅遊知識的了解和對生態旅遊資源與環境的保護程度。事實上,眾多生態旅遊景區(點)生態旅遊資源和環境的破壞與污染,均主要來自生態旅遊者自身。1999年起我國設立了“旅遊資源開發與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對一些自然生態型旅遊景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給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但是每年數千萬元的專項資金難以保護和維繼生態旅遊開發中的生態環境改變與資源保護項目。同時,作為生態旅遊景區(點)主要依託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等,也由於自身缺乏應有的資金投入,很難肩負其繁重的保護與監管任務。如占國土面積13.8%的自然保護區,保護了70%的陸地生態系統種類和80%的野生動物及60%的高等植物,但每年全國各級政府的總投入卻不足2億元。相比這下,已開發國家用於自然保護區的投入每年平均約為2058美元每千平方米,開發中國家也達到了157美元每千平方米,而我國僅為52.7美元每千平方米,為開發中國家的1/3。全國現有1757處自然保護區,保護面積13294.5萬公頃,按最粗放管理方式費用每公頃30元人民幣計算,全國自然保護區也需經費約40億元,同生態惡化造成的損失和治理破壞後的生態環境相比,該投入微不足道。因此,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在得不到應有的資金投入情況下,長期在走“自養”的生存之路,其包括生態旅遊項目在內的各種開發、利用,以及最終對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和目標的管護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環境正義對生態旅遊發展的意義
環境問題作為20世紀未解決的問題之一被帶人了新世紀,且有更甚的表現。人們亦一直在積極的尋找療救解脫之道,試圖揭開環境問題產生的最內在根源,尋求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問題的實際可行的方法,真正達到自然和人文的和諧。透過環境正義的研究視角,或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點有益的啟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