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翅鴨阿留申亞種

綠翅鴨阿留申亞種

綠翅鴨阿留申亞種(學名:Anas crecca nimia)是綠翅鴨的亞種之一。屬小型鴨類,體長37厘米,體重約0.5千克。嘴腳均為黑色。雄鳥頭至頸部深栗色,頭頂兩側從眼開始有一條寬闊的綠色帶斑一直延伸至頸側,尾下覆羽黑色,兩側各有一黃色三角形斑,極為醒目,在水中游泳時,很遠即可看見。憑藉這些特有的特徵,很容易與其他野鴨區別開來。飛翔時,雌雄鴨翅上具有金屬光澤的翠綠色翼鏡和翼鏡前後緣的白邊,亦非常醒目。喜集群,特別是遷徙季節和冬季,常集成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活動。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特別是水生植物種子和嫩葉,有時也到附近農田覓食收穫後散落在地上的穀粒。也吃螺、甲殼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綠翅鴨阿留申亞種
  • 拉丁學名:Anas crecca nimia
  • 別稱:阿留申綠翅鴨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雁形目
  • 鴨科
  • 鴨屬
  • 綠翅鴨
  • 亞種:綠翅鴨阿留申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Friedmann, 1948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綠翅鴨阿留申亞種雌雄異色。雄鳥頭頸暗栗色,頭側有1條輝綠色帶斑自眼周延至後頸,帶斑上下緣有棕白色狹紋;下頸、肩及兩脅灰黑並密布白色蟲蠹狀細紋;翼鏡金綠色,外緣絨黑;下體棕白,胸部綴有黑色斑點,頦及尾下覆羽黑色。雌鳥上體暗褐色,具棕色或棕白色羽緣;下體白色或棕白色,雜以褐色斑點;下腹和兩脅具暗褐色斑點。翼鏡較雄鳥為小,尾下覆羽白色,具黑色羽軸紋。虹膜淡褐色,嘴黑色,跗蹠棕褐色。
綠翅鴨阿留申亞種綠翅鴨阿留申亞種

棲息環境

繁殖期主要棲息在開闊、水生植物茂盛且少干擾的中小型湖泊和各種水塘中,非繁殖期棲息在開闊的大型湖泊、江河、河口、港灣、沙洲、沼澤和沿海地帶。

生活習性

喜集群,特別是遷徙季節和冬季,常集成數百甚至上千隻的大群活動。飛行疾速、敏捷有力,兩翼鼓動快而且聲響很大,頭向前伸直,常成直線或‘V’,字隊形。在水面起飛甚為靈巧,有時沖天直上,有時扇動兩翅在水面掠過一段距離後才從水中升起。游泳亦很好,但在陸地上行走時顯得有些笨拙。
冬季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特別是水生植物種子和嫩葉,有時也到附近農田覓食收穫後散落在地上的穀粒。其他季節除吃植物性食物外,也吃螺、甲殼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覓食主要在水邊淺水處。多在清晨和黃昏有時晚上和白天亦覓食。每日覓食時間較長。休息多在水邊地上或沙洲和湖中小島上。

繁殖方式

繁殖於整個古北界,在南方越冬。1齡時性成熟,但不都能參與繁殖,有的到第2齡時才開始繁殖。對的形成多數在冬季越冬期間,也有少數在春季遷徙路上才形成對。到達繁殖地後不久即開始營巢。繁殖期5-7月。營巢於湖泊、河流等水域岸邊或附近草叢和灌木叢中地上。巢極為隱蔽,用蘆葦、燈芯草和羽毛築成簡陋的巢,通常為一凹坑,內墊有少許乾草,四周圍以絨羽。每窩產卵8-11枚,卵白色或淡黃白色。雌鳥孵卵,雄鳥在孵卵開始即離開雌鳥到安靜地區換羽,孵化期21-23天。雛鳥早成性,孵出後不久即能行走和游泳,在雌鳥帶領下經過30多天即能飛翔。

分布範圍

分布於阿留申群島。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