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河豚

綠河豚

綠河魨,Tetraodon nigroviridis (Marion de Procé, 1822),又叫潛水艇魚、金娃娃、狗頭、雞泡魚,四齒魨科魨屬的一種觀賞魚,也叫做斑點綠色河魨。在野生環境中可以長到17CM,但在水族箱中通常長不到那么大,市場上出售的多在5CM左右。是現在熱帶觀賞魚中很受歡迎的魨科觀賞魚,與河魨同屬於魨科。幼體無毒(約3cm左右),成體有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綠河豚
  • 拉丁學名:Tetraodon nigroviridis (Marion de Procé, 1822)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魨形目
  • 亞目:四齒魨亞目
  • 四齒魨科
  • :魨屬
  • :黑青斑河魨
  • 英文名:Spotted green pufferfish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繁殖,人工養殖,

外形特徵

綠河豚(又名印度藍金龍、條紋琴龍魚、黃龍.金娃娃)是現在熱帶觀賞魚裡面最熱的魨科類觀賞魚,原產地印度、緬甸、斯里蘭卡,與河魨同屬於魨科,而且也是最可愛的一種觀賞魚。潛水艇魚有著胖乎乎的身體、綠綠的顏色,上面還有著黑色的斑點,特別是它那相比身體來講相當小的鰭,總是不住的擺動著,著實可愛極了。很多人第一眼看上去,手就很不自覺的伸向了自己的錢包準備要把它帶回家了。體狹長似潛水艇,亦似魚雷,長7至8厘米,頭頂與背部平直略扁,頭吻較尖。眼大上位,背鰭短小遠離頭部,臀鰭基長於背鰭基2倍以上。尾鰭圓扇形。體色黃藍相間。胸鰭無色透明。其餘鰭偏藍或偏黃,背鰭基部有一塊黑斑,背鰭、臀鰭、尾鰭上有小點閃爍。
潛水艇魚是魨科的一種,成年個體的體內含有劇毒,後吃下去10g就會致命。專家介紹,大多數生活在鹹水中的河魨屬於有毒魚類,其所含毒素的毒性相當於劇毒藥品氰化鈉的1250倍,只需要0.48毫克就能致人死命。如將潛水艇魚當作觀賞魚飼養,應該特別小心,手上有傷口時,不要直接接觸魚體。

生活習性

潛水艇魚不愛潛水,愛在水上層和水面遊動,並好跳,故在水面應放些水草或加罩,以防跳出受傷、死亡。能適應21-30℃的水溫。不擇食,口大能吞食小魚,不宜和其他小魚混養。

生長繁殖

潛水艇魚選擇體長7厘米左右的為親魚。平時雌雄魚不易區分,但發情期的雄魚體色比雌魚艷麗,尾鰭外緣中央出現尖形,而雌魚尾鰭仍為圓形,背鰭、臀鰭鰭端端較圓鈍。雌雄魚體長、大小相近,但雌魚腹部膨大。產卵箱水溫保持在25-26℃,水質宜微酸性,氫離子濃度158.5一199.5nmol/L(pH6.7-6.8),硬度6-7度,放菊花草浮於水面。1尾雌魚可產卵100餘粒,然後撈出親魚。卵粒比較大,受精卵孵化期較長,需12天左右方能孵出仔魚。小潛水艇魚開食即能捕食豐年蟲、水蚤幼體等活餌。
綠河豚

人工養殖

潛水艇魚屬於魨科魚,它具備魨科魚兇猛的特點,所以不能混養潛水艇魚,潛水艇魚的食量大,而且會主動的攻擊其他魚類,導致只能單養,密度不要太大;缸里要多一些水草,而且過濾水流一定要緩,它不喜歡過烈的水流,過濾系統里不能加活性炭,因為潛水艇魚喜弱鹼性水,活性炭會把PH值降低;要隨時觀察他肚皮的顏色,這是檢查綠河豚健康狀況最直觀的方法。潛水艇魚具生殖洄游習性,性兇殘而膽小,當生存環境惡劣時(如餌料不足、養殖密度過高),常會相互殘殺,這種殘殺習性尤以苗種培育階段為甚。其食道構造特殊,使潛水艇魚在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吸入空氣和水,使胸腹部膨大如球,表皮小刺豎立,浮於水面裝死,以此自衛,待安全後,迅速排放胸腹中的空氣與水後快速遊走。此外,它還有咬齒習性,被捕後會發出“咕咕”響聲.在自然條件下,以攝食水生無脊椎動物為主,兼食其它動、植物餌料,是偏動物食性的雜食性魚類,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經馴食,也可攝食人工配合飼料。潛水艇魚養殖水溫最好保持在18℃以上,16℃攝食明顯下降,水溫11℃攝食停止,最適宜的生長水溫是25℃~28℃,潛水艇魚對水中溶氧要求較高,要求池水溶氧在5~7毫克/升以上,當池水溶氧3.0毫克/升時會輕微浮頭,當池水溶氧為1.5毫克/升以下時,處理不及時潛水艇魚就會死亡。池水pH值以7~8為宜,池水透明度40厘米為宜。
綠河魨不擇食,口大能吞食小魚,不宜和其他小魚混養。對食物的喜好存在個體上的差異,普遍可以接受的食物有線蟲、冰凍紅蟲、文蛤貝殼類、冰凍蝦肉、冰凍魚肉、蝦皮、乾燥蝦、麵包蟲、蝸牛或螺、活蝦、活魚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