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尾唇魚

綠尾唇魚

綠尾唇魚,學名:Cheilinus chlorourus (Bloch, 1791),為隆頭魚科唇魚屬的一種魚類。分布於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北部、北至日本台灣島以及南海諸島、海南島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綠尾唇魚
  • 拉丁學名:Cheilinus chlorourus (Bloch, 1791)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隆頭魚亞目
  • :隆頭魚科
  • :唇魚屬
  • :綠尾唇魚 C. chlorurus
  • 英文名:floral wrasse
概況,分布,特徵,生態習性,

概況

命名者:(Bloch, 1791)
綠尾唇魚
俗名:綠色龍、三齒仔、汕散仔、紅斑綠鸚鯛
英文俗名:Redspotted maori wrasse;Floral wrasse
是否有毒魚類:
經濟型魚類:
最大體長:45厘米
食用魚類:
觀賞魚類:
同種異名:
綠尾唇魚
Cheilinus blochii,
Cheilinus chlororus,
Cheilinus chlorouros,
Cheilinus chlorurus,
Cheilinus decacanthus,
Cheilinus guttatus,
Cheilinus punctatus,
Cheilinus punctulatus,
Cheilinus trilobatus,
Crenilabrus blochii,
Sparus chlorourus,
Thalliurus chlororus,
Thalliurus chlorurus

分布

世界分布: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東非到馬貴斯及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琉球與台灣,南至拉帕及新加勒多尼亞。台灣除西部外,各地海域皆有分布。
綠尾唇魚

特徵

軀體延長而呈長卵圓形;頭部與頸背稍凸,吻部筆直。
綠尾唇魚綠尾唇魚
口中大,端位,下頜稍突出,略可向前伸出;上下頜各具錐形齒一列,前端各有一對大犬齒。
鼻孔每側 2個。前鰓蓋骨邊緣具鋸齒,左右鰓膜癒合,不與峽部相逢。
體被大形圓鱗;頭部眼上方背面被鱗。尾鰭圓形,成魚上下緣鰭條較突出;成魚腹鰭第一軟條延長,向後達肛門。
體褐色至橄欖色,具許多白色至粉紅色小點;頭具許多橙紅點或短紋;奇鰭與腹鰭具白點;背鰭第I與第II棘間具一灰斑。
幼魚眼周圍具黑紋;體側具小白點;尾鰭基部白色。體長可達45公分。

生態習性

棲息深度:水深1至30米
主要棲息於礁砂混合的珊瑚礁海域中,也出現在水草繁茂的地方,棲息深度在1-30公尺之水層。日行性活動,白天出來覓食,以魚類、軟體動物、甲殼類、多毛類和海膽等為食,晚上則在礁岩下陰暗處休息。
拉丁目名:
PERCIFORMES
中文目名:
鱸形目
中文科名:
隆頭魚科
拉丁科名:
Labridae
中文亞科:
唇魚亞科
拉丁亞科:
Cheilininae
中文屬名:
唇魚屬
拉丁屬名:
Cheilinus
拉丁種名:
chlorurus
定名人:
(Bloch)
年代:
1791
中文名:
綠尾唇魚
ogenus:
Sparus
原始文獻:
Naturgesch. Ausland. Fisch., 5:24, pl.260
國內分布:
南海諸島, 海南島, 台灣
國外分布:
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太平洋北部, 北至日本
資料來源:
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37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