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之塔

經驗之塔

美國視聽教育家戴爾1946年寫了一本書《視聽教學法》,其中提出了“經驗之塔”(cone of experience)的理論,對經驗是怎樣得來的,認為經驗有的是直接方式、有的是間接方式的來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驗之塔
  • 外文名:Tower Experience
  • 形式:有的是間接方式的來的
  • 含義:認為經驗有的是直接方式
戴爾理論,主要內容,做的層次,觀察的經驗,抽象的經驗,基本觀點,視覺教學,學習經驗,直接有目的經驗,設計的經驗,參加演劇的經驗,演示,校外考察旅行,展覽,廣播錄音、靜畫,視覺符號,詞語符號,經驗分類,理論要點,指導意義,局限性,第一,第二,總結,

戴爾理論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媒體套用於教育。有聲電影和錄音的出現最終在美國教育界促成了"視聽教學運動"。而戴爾的以"經驗之塔"為核心的《教學中的視聽方法》則是視聽教學理論的代表作。愛德加·戴爾是視聽教學論的主要代表人物,而韋伯、霍本等與戴爾同時代的其他視聽教學專家的研究成果也對本理論的形成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

主要內容

做的層次

包括:  直接的有目的的經驗(指直接地與真實事物本身接觸取得的經驗,是通過對真實事物的看、聽、嘗、摸和嗅,即通過直接感知獲得的具體經驗) 從小,老師就一直鼓勵我們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直觀地了解事物,這樣有助於我們自主學習。
設計的經驗(指通過模型、標本等學習間接材料獲得的經驗。模型、標本等是通過人工設計、仿造的事物,都與真實事物的大小和複雜程度有所不同,但在教學上套用比真實事物易於領會) 學校基本上都有實驗室之類的設備,上生物課時老師都會拿來一些模型標本,給我們直觀的感受。
演戲的經驗(指把一些事情編成戲劇,讓學生在戲中扮演一個角色,使他們在儘可能接近真實的情景中去獲得經驗。參加演戲與看戲不同,演戲可以使人們參與重複的經驗,而看戲是獲得觀察的經驗)高中時有過參加英語文化節的經驗,當時是表演英語劇,這樣獲得的經驗的確印象深刻。

觀察的經驗

包括:  觀摩示範(看別人怎么做,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知道一件事是怎么做的。以後,他可以自己動手去做) 有時候時間材料有限,就會採取觀摩的方式,看別人的示範,以後再操作。
野外旅行(可以看到真實事物的各種景象) 各種春遊秋遊等,高二時的學農的經驗記憶最為深刻。
參觀展覽(展覽是供人們看的,使人們通過觀察獲得經驗) 南京有各種大小的博物館,去過一些,是很好的學習資源。
電視和電影(銀屏上的事物是真實事物的替代,通過看電視或看電影,可以獲得一種替代的經驗) 老師運用多媒體豐富我們的學習,提高我們的興趣,下面一點也是同理。
靜態畫面、廣播和錄音(它們可以分別提供聽覺的與視覺的經驗,與電影、電視提供的視聽經驗相比,抽象層次更高一些)

抽象的經驗

視覺符號(主要指圖表、地圖等。它們已看不到事物的實在形態,是一種抽象的代表,如地圖上的曲線代表河流,線條代表鐵路等) 這點在地理學習中運用較多。
言語符號(包括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符號。言語符號是一種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觀念的符號) 傳統的教育,老師還是多以說課為主。

基本觀點

1.寶塔最底層的經驗最具體,越往上升則越抽象。但不是說獲得任何經驗都必須經過從底層到頂層的階梯,也不是說下一層的經驗比上一層的經驗更有用。劃分階層是為了說明各個經驗的具體或抽象的程度。
在“經驗之塔”中,我們看到,學習者開始是在實際經驗中作為一名參與者,然後是作為一名真實事件的觀察者,接著是作為一名間接事物的觀察者(提供一些媒體來呈現這些事件),觀察到的是真實事物的替代者,最後,學習者觀察到的是一個事件的抽象符號。戴爾認為,學生積累了一些具體經驗,並能夠理解真實事物的抽象表現形式,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有效地參加更加抽象的教學活動。
2.教育教學應從具體經驗下手,逐步升到抽象。有效的學習之路應該充滿具體經驗。教育教學最大的失敗,在於使學生記住許多普通法則和概念時,沒有具體經驗作它們的支柱。
3. 教育教學不能止於具體經驗,而要向抽象和普遍發展,要形成概念。概念可供推理之用,是最經濟的思維工具,他把人們探求真理的智力簡單化、經濟化。把具體的直接經驗看得過重是很危險的。
4.在學校中,套用各種教學媒體,可以使學習更為具體,從而導致更好的抽象。
5.位於寶塔中層的視聽媒體,較語言、視覺符號更能為學生提供具體和易於理解的經驗,並能衝破時空的限制,彌補其他直接經驗方式之不足。

視覺教學

1928年,韋伯在《圖象在教育中的價值》一文中闡述了視覺教學的重要性:"視覺感官在教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教育中僅僅使用語言會使同學的興趣減弱;易導致言語主義;照相技術的改進使學習者的教材環境得以擴充;實驗教育已證明:視覺教具使得課程形象化,從而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初期的視覺教學理論的核心部分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視覺媒體能提供具體、有效的學習經驗。套用視覺教具,使學習從生動、直觀向抽象思維方向發展符合人類認識發展過程的規律。
② 視覺教具的分類應以其所能提供的學習經驗的具體程度為依據。韋伯按照"具體→抽象連續統一體的思想對典型視覺教具的分類是:現實世界→模擬的現實→圖畫的現實→圖解的符號→詞語符號。
③ 視覺教材的使用要與課程有機結合。
早期視覺教學論的基本內容在今天看來仍然是正確的。視聽教學領域的"代言人"戴爾正是在這些基本概念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以"經驗之塔"為核心的視聽教學理論體系的。
儘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十年中,戴爾的以"經驗之塔"為核心的視聽教學論在該領域中影響最大,但是在基本概念上並沒有超出早期的視覺教學論,它的理論主體仍可以概括為上述三個相同的方面。

學習經驗

我們所說"經驗之塔"是視聽教學理論的核心,是因為"經驗之塔"構成戴爾《教學中的視聽方法》全書的基本構架。"經驗之塔"是一種關於學習經驗分類的理論模型,比視聽教學運動初期所有分類方法都更有實用價值。 圖中的各類學習經驗可以簡述如下:

直接有目的經驗

它在塔的最底部,奠定了人類學習的基礎。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者用感官接觸事物,接受事物的刺激,由此形成的感覺印象是認識的起點,其特點是以生動具體的形象直接反應外部世界

設計的經驗

它是一種經過編輯的現實。為了克服直接經驗的局限,學習者需要通過人為設計的各類模型和模擬器學習,它有助於學習者區別對象的本質和非本質的東西,從而更好的形成概念。

參加演劇的經驗

世界上有許多事情無法親身經歷。學習者通過設計的實驗學習,可以彌補因空間限制而無法體驗感知客觀事物的某些直接經驗,但學習者在時間、思想、文化等方面也同樣受到限制,參加演劇可以彌補這一缺憾。戴爾認為,學習者通過參加演劇,可以接近某些實際情境,可以在按原樣複製的情境中獲得體驗。

演示

演示是對重要的事實、觀念、過程的一種形象化的解釋,積極參與可以使學習者更加自習的觀察演示。

校外考察旅行

是一種突出了教學性質的旅行,它作為一種學習途徑,主要目的是使學習者觀察在課堂上看不到的事物,包括訪問、考察等活動。

展覽

參觀展覽也是一種學習途徑。舉辦展覽,一般只包括模型、照片、圖表以及一些實物等等,因此,參觀展覽的學習經驗比校外考察旅行更為抽象。
電視和電影
戴爾認為,電視和電影提供的僅是一種視聽經驗,學習者在觀看事物的發展時並無直接接觸、品嘗等體驗,他們只是觀察,只能以一種想像的方式參與其中,不如實地參觀時身臨其境,感受深刻。

廣播錄音、靜畫

它們提供的內容更加抽象了。照片和圖解缺乏電影電視畫面的動感;廣播和錄音則缺少視覺形象。但它們給學習者提供的是視聽刺激,故仍屬一種"觀察"的學習經驗。

視覺符號

它包括地圖、圖表、示意圖等提供的學習經驗。在視覺符號里,人們看不到事物的真是形態,只看到一種抽象的代表物。學習中,學習者所接觸到的符號與自己已認識的事物往往毫無相似之處。

詞語符號

詞語符號可以是一個詞、一個概念或一條原理等。它們與其所代表的事物或觀念不存在任何視覺上的提示,因此,詞語符號的學習是最抽象的學習經驗。

經驗分類

綜上所述,"經驗之塔"所表現的學習經驗可分為三大類:
⑴"做"的學習經驗,包括有目的的、直接的經驗,設計的經驗和演劇的經驗。
⑵"觀察"的學習經驗,包括演示,校外學習旅行,展覽,電視電影,廣播,錄音 ,靜畫。
⑶"使用符號"的學習經驗,包括視覺符號和詞語符號。

理論要點

一"塔"基的學習經驗最具體,越向上越抽象。它根據不同教材和方法所提供的學習經驗的具體程度將它們分類,是教師根據學生需求和能力,根據教學任務性質選擇合適媒體的理論指南。
二"塔"的分類基礎→具體或抽象的程度與學習的難易無關。各類學習經驗是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各種學習途徑,使學習者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產生有機聯繫。
三 教學應從具體經驗入手,逐步抽象,防止"言語主義"--從概念到概念的做法。 學習間接經驗應儘可能以直接經驗作為充實的基礎。同時,也要適時引導學生向抽象思維發展。
四 每個人的經歷都受時空限制。位於"塔"腰階層的視聽教學媒體能為學習者提供一種戴爾所謂的"替代經驗",有助於突破時空的限制,解決教學中具體經驗和抽象經驗的矛盾,彌補各種直接經驗的不足。

指導意義

"經驗之塔"理論是教育技術學歷史上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儘管它誕生已有大半個世紀,但它對於今後教育傳播過程的研究仍然意義重大。
1.把學習經驗分為具體和抽象,提出學習應從生動直觀向抽象思維發展,符合人類的認識規律。在"經驗之塔"的由具體逐漸向抽象過渡的圖解中,視聽教材處於較具體的一端,這構成了教學中套用視聽教材的理論依據。
2.提出了視聽教材分類的理論依據,即應以其所能提供的學習經驗的具體或抽象的程度作為分類依據。強調根據教學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來分類,而不應該僅以簡單的列舉方式分類。這一在目前看來已是很簡單的基本分類思想為以後教學媒體分類學的研究以及教學媒體的選擇研究奠定了基礎。
3.視聽教材必須與課程相結合。以後形成的教學系統方法等可以說都是這一基本思想的發展與深化。
當今,教育技術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恐怕就是對於網路媒體的利用與推廣了,而"經驗之塔"其實已經為我們提供了理論指導。首先,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網路媒體在教學中的位置,即它所使用的教學層次,我們可以很方便的把新的教學手段加入到"塔"的適當位置上。其次,必須與課程相結合的理論更是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牢記。因為網路的強大威力已經在教學中產生了盲目使用的問題,這是在使用新媒體時所必須要重視的不良傾向。

局限性

當然,從發展教育技術的角度看,以"經驗之塔"為核心的視聽教學論也存在著一些局限性:

第一

視聽教學論僅重視視聽教材本身的作用,而忽略了視聽教材的設計、開發、製作、評價及管理等方面。米艾亨利指出:"從發展科學的角度來看,'經驗之塔'有一個特殊的弱點,就是它強調孤立的媒體種類或技術,而忽略了整個教學的計畫的過程。"這就形成了媒體論的教育技術觀。媒體論使人們將注意力集中於如何利用視聽媒體特點使教學形象化、具體化,這在客觀上妨礙了人們接受教育傳播等新思想、接受關於教學中使用媒體的新的理論基礎。

第二

在關於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與地位的問題上,視聽教學論把視聽教材看成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置其於輔助物的地位。而在實際套用中,教學媒體已經發揮了遠遠超出了"教具"的作用,但是教具論阻礙了人們在這方面的認識。在傳統的教學形式中,通常由教師控制課堂教學,新媒體或資料僅是輔助教具或作為豐富教學的手段,而且要根據教學時間的允許程度來使用。因此,它們對改進學習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在這種傳統的教育條件下,視聽教材是一般教材的昂貴補充物。

總結

我們看到,如今的教育工作者們已經認識到並開始擺脫以"經驗之塔"為核心的視聽教學論所帶來的一些誤區了。教學過程以及教材的設計評價已經被擺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更是使人們認識到了教學媒體的巨大威力, 在有些領域,新的多媒體課件已經完全取代了原來教師和課本的職能。 由此可見,"經驗之塔"理論對本世紀的教育技術發展歷程的確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只有教育工作者們都本著實事求是的客觀態度和批判繼承的精神對待這些經典理論,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發揮它們的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