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原理(馬歇爾創作經濟學著作)

經濟學原理(馬歇爾創作經濟學著作)

《經濟學原理》是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890年。

在該書中,馬歇爾既以英國古典經濟學中的生產費用論為基礎,吸收邊際分析和心理概念,論述價格的供給一方;又以邊際效用學派中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為基礎,對其進行修改,論述價格的需求一方,認為商品的市場價格決定於供需雙方的力量均衡,猶如剪刀之兩刃,是同時起作用的,從而建立起了均衡價格論。馬歇爾分析了均衡價格的三種形式(暫時的、短期的和長期的均衡價格),研究了生產成本的三種情況(遞增成本、遞減成本、不變成本),提出了彈性理論、生產者剩餘和消費者剩餘概念,並建立了供給曲線、需求曲線及其公式。馬歇爾還用均衡價格分析方法論述了工資、利息、利潤、地租,認為它們分別是勞動、資本、企業家能力和土地的均衡價格。馬歇爾的均衡價格論是靜態局部均衡分析的典型。

該書常被與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大衛·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相提並論,被公認為是經濟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經濟學原理
  • 外文名稱:Principles of Economics
  • 作者:【英】阿爾弗雷德·馬歇爾
  • 類別:經濟學
  • 首版時間:1890年
  • 字數:70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經濟學原理》將各種庸俗經濟理論融合成一種折中的理論體系,建立了“均衡價格論”和分配論。
全書共6篇,55章。第1篇是緒論,說明經濟學是研究財富和人類欲望關係的一門套用科學,認為經濟學的目的是解救貧困和增進福利。第2篇講了一些經濟學的基本概念,比如財富、價值、工資、利息、利潤等。第5篇分析了需求供給與價值的一股關係。第3、4、6篇分別論述了消費、生產和分配的理論。
書後的1—12附錄是對正文中各篇有關問題的補充論述,第13個附錄即“數學附錄”,則是對正文各篇有關的經濟原理或規律運用數學公式和幾何圖形作了進一步的分析和論證。

作品目錄

第一篇 導言第二篇 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經濟學的實質
第二章 財富
第三章 經濟學的普遍原理或規律
第三章 生產、消費、勞動、必需品
第四章 經濟學研究的次序與目的
第四章 收入、資本
第三篇 論欲望及其滿足第四篇 生產要素——土地、勞動、資本和組織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需求與活動的關係
第二章 土地肥力
第三章 消費者需求的等級
第三章 土地肥力(續前)報酬遞減傾向
第四章 需求彈性
第四章 人口的增長
第五章 一物不同用途之間的選擇——立即使用與延緩使用
第五章 人口的健康與強壯
第六章 價值和效用
第六章 工業訓練
第七章 財富的增長
第八章 工業組織
第九章 工業組織(續)勞動分工:機械的影響
第十章 工業組織(續前)將專門工業集中於特定的地方
第十一章 工業組織(續)大規模生產
第十二章 工業組織(續)企業管理
第十三章 結論:報酬遞增傾向與報酬遞減傾向的相互關係
第五篇 需求供給和價值的一般聯繫第六篇 國民收入的分配
第一章 緒論:論市場
第一章 對分配的初步探究
第二章 需求和供給的暫時均衡
第二章 分配概論(續)
第三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給的均衡
第三章 勞動工資
第四章 資源的投資與配置
第四章 勞動工資(續)
第五章 正常需求和供給的均衡(續)相關於長期與短期
第五章 勞動工資(續)
第六章 連帶需求與複合需求,連帶供給與複合供給
第六章 資本的利息
第七章 直接成本和總成本與連帶產品的關係。行銷成本。風險保險。再生產成本
第七章 資本與經營能力的利潤
第八章 邊際成本和價值的關係。一般原理
第八章 資本與經營能力的利潤(續)
第九章 與價值相聯繫的邊際成本,一般原理(續)
第九章 地租
第十章 邊際成本和農產品價值的關係
第十章 土地租佃
第十一章 邊際成本和城市土地價值的關係
第十一章 分配總論
第十二章 根據報酬遞增法則考察正常需求和供給均衡(續前)
第十二章 經濟進步的總體影響
第十三章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給變動的理論同最大限度滿足原理的關係
第十三章 進步和生活標準的關係
第十四章 壟斷理論
第十五章 供給與需求均衡一般理論的概要
附錄
附錄A 自由工業和企業的發展
附錄H 關於遞增報酬的靜態假設的運用的局限性
附錄B 經濟學的發展
附錄I 李嘉圖的價值論
附錄C 經濟學的範圍和方法
附錄J 工資基金學說
附錄D 抽象推理在經濟學中的運用
附錄K 幾種剩餘
附錄E 資本的諸定義
附錄L 李嘉圖學說中關於農業稅和土地改良的內容
附錄F 物物交換
數學附錄
附錄G 地方稅的徵稅範圍及有關政策的幾點建議

創作背景

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出現的時期,正是西方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的時期,是國際工人運動迅速發展和資本主義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相繼創立的時期。在政治經濟學領域中,自從1867年馬克思的《資本論》出版後,以往庸俗經濟學的辯護理論已被馬克思所揭穿,它們已經不能為資產階級擔負起辯解的任務,社會經濟和階級鬥爭的發展使資產階級迫切需要創立一些新的理論來維護資本主義制度。19世紀70年代,為適應這種要求,在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中出現了新歷史學派和以威廉姆·斯坦利·傑文斯、里昂·瓦爾拉和奧地利學派等為代表的邊際效用學派。到了19世紀末,馬歇爾便吸收各新舊庸俗經濟學派的學說,寫成了《經濟學原理》一書。

作品思想

對《經濟學原理》進行總結,馬歇爾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對經濟學研究對象的重新定位。馬歇爾認為作為研究財富和人的行為的經濟學,主要研究影響人類日常牛活事務方面最有利、最堅定的那些動機和阻力。他改變了傳統重視對生產研究的思路,將研究的重點轉向了消費、需求以及資源的最佳化配置上。這一轉變逐漸使經濟學由一門主要研究整個國家怎樣致富的學問,轉變為主要研究個別消費者行為、個別廠商行為以及價格決定機制的學問。“經濟學”一詞正式取代了“政治經濟學”,被廣大學術界接受。
(2)提出均衡價格理論。馬歇爾把力學中的“均衡”概念引入到經濟學,提出了“均衡價格論”。均衡價格論標誌著經濟學從“古典”向“新古典”的最終轉變,成為個體經濟學的核心。
(3)提出了“四位一體”的分配理論。馬歇爾在完全競爭和充分就業的假設條件下,從需求和供給的角度,把市場價格作為基本的信息載體和傳導機制,以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對物品和勞務的收入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超越古典經濟學的分配理論。
(4)提出外部經濟和內部經濟學說。馬歇爾首次提出產業組織的概念,從而觸及了規模經濟問題。在討論規模經濟問題時,提出了著名的“馬歇爾衝突”。圍繞規模經濟發生的原因,馬歇爾第一次提出了外部經濟和內部經濟的概念。馬歇爾在界定兩個概念的基礎上,還研究了外部經濟和內部經濟的關係,並試圖找到解決外部經濟和內部經濟矛盾的辦法。

作品影響

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既是現代主流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又是對古典經濟學的總結之作。它的主要內容既包含現代經濟學中的分析方法和重要微觀理論,又包括對古典著作中價值、工資、地租、利潤的批判和總結。概括地講,馬歇爾在這部書中有三大貢獻:
第一大貢獻就是在經濟學方法論上的創新。馬歇爾將對人的研究納入經濟學的研究範疇。在他之前的經濟學家對經濟問題的研究只局限在財富的來源、分配等問題的研究之上,而馬歇爾將人的行為,行為的動力,動力的衡量,人的感受的衡量都納入了經濟學的研究範圍,奠定了現代經濟學研究範圍的基礎,使它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的重要內容。馬歇爾認為人的滿足是一切生產活動的最終目的,因此,他不但重視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的供給決定論,還重視人的需求的重要性,將人的行為納入研究範疇,為以後他的價值決定論奠定了基礎。馬歇爾在經濟學方法論上的第二個創新是靜態分析法。這種方法的核心就是簡化問題,假定其他條件不變。這種方法最初是物理學中的分析方法,將它引入經濟學是馬歇爾的創新之處。這種靜態分析法對於尋找靜態均衡,解決實際問題中的複雜問題是很有用的,現代經濟學中它也是分析問題的經典工具。
第二大貢獻就是在經濟分析中引入時間因素。1907年庇古在《經濟學期刊》發表了《評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第五版》,文章寫道“馬歇爾對時間因素的論述是他最獨到的貢獻”。庇古認為亞當·斯密及其後來者對國民財富研究中的時間問題都是避而不談的,他們對國民財富的研究都與時間無關。馬歇爾對時間問題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對利息、節慾論的解釋上。馬歇爾認為利息是等待的報酬,即人們等待未來的滿足而獲得的報酬。節慾是資本家為了獲得作為報酬的未來利潤而節制的現在的滿足。這樣,馬歇爾就為資本家和銀行家占有利潤和利息的合理性做了申辯。第二個方面是在分析價值決定論時,馬歇爾對供求做了長短期的區分。他認為價值在長期內由生產成本決定,而在短期內由需求的大小決定,馬歇爾對生產周期做的這一划分到現在還在使用。
第三大貢獻就是理論貢獻。包括均衡價格理論、分配理論、外部經濟和內部經濟理論等,最突出的貢獻就是均衡價格理論的提出。馬歇爾之前的經濟學家要么強調供給力量的重要性,認為供給中的生產成本才是決定價值的根本因素;要么強調人的需求的重要性,認為商品效用的大小決定了價值。馬歇爾將兩者結合起來,認為供求關係共同決定價值,並引入靜態分析法和時間因素研究“正常”供求水平下價值的決定問題。這已成為現代經濟學中的經典模型。
該書可謂集19世紀70年代以後西方經濟學發展之大成,在繼承和發展英國古典經濟學的同時,也為西方經濟學個體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1842—1924),近代英國經濟學家、新古典學派的創始人,融合新舊經濟學說建構了近代第一個宏大的經濟學體系,推進了劍橋經濟學派的形成,培養出凱恩斯、尼科爾森、庇古、麥格雷戈等經濟學家。馬歇爾原本對哲學興趣濃厚,但在調研了英國的貧民區後,立志建構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經濟學體系,並身體力行傳播其經濟學思想,為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