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安州感故鄭郎中二首

《經安州感故鄭郎中二首》是唐代詩人黃滔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該詩詩風敦厚嚴謹、表達了作者對於政局穩定的期盼,背井離鄉對故鄉的思念和自己無能為力的惆悵和悲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經安州感故鄭郎中二首
  • 創作年代:唐朝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黃滔
作品原文,詞句注釋,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經安州感故鄭郎中二首
其一
雲夢江頭見故城,人間四十載垂名⑴。
馬蹄踐處東風急,雞舌銷時北闕⑵驚。
岳客出來尋古劍,野猿相聚叫孤塋⑶。
騰身飛上鳳凰閣,惆悵終乖吾黨情。
其二
錦帳⑷先生作牧州,干戈缺後見荒丘。
兼無姓賈兒童在,空有還珠煙水流。
江句行人吟刻石,月腸是處象登樓。
旅魂⑸頻此歸來否,千載雲山屬一游。

詞句注釋

⑴垂名:謂留傳聲名。《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論》:“方其鼓刀屠狗賣繒之時,豈自知附驥之尾,垂名漢廷,德流子孫哉?”唐劉知幾《史通·列傳》:“尋附出之為義,攀列傳以垂名。”清趙翼《甌北詩話·杜少陵詩》:“李杜詩垂名千古,至今無人不知;然當其時,則未也。”
⑵北闕:用為宮禁或朝廷的別稱。漢李陵《答蘇武書》:“男兒生以不成名,死則葬蠻夷中,誰復能屈身稽顙,還向北闕,使刀筆之吏弄其文墨耶?”唐李白《憶舊遊寄淮郡元參軍》詩:“北闕青雲不可期,東山白首還歸去。”宋陸游《西郊》詩:“七十辭北闕,五畝寄西郊。”康有為《星海自京還》詩:“伏陳北闕有封事,醉臥西風賸酒樓。”
⑶孤塋:孤墳,無人祭掃的墳墓。
⑷錦帳:借指郎官職位。唐杜牧《新轉南曹未敘朝散初秋暑退出守吳興書此篇以自見志》詩:“喜拋新錦帳,榮借舊朱衣。”參見“錦帳郎”。
⑸旅魂:客死他鄉者的鬼魂。唐黃滔《經安州感故鄭郎中》詩之二:“旅魂頻此歸來否,千載雲山屬一游。”清朱茂暉《哭譚禮部元孩》詩:“旅魂招未得,何處望鄉關。”清葉廷琯《鷗陂漁話·石唯庵殘稿》:“我亦親恩矢報者,白雲天遠旅魂孤。”

創作背景

該詩是作者唐乾寧二年(895)中舉後,但是由於政局動盪無法被朝廷授予官職,經過安州時候發生感慨而作。

作者簡介

黃滔(840~911年),字文江,莆田城內前埭(今荔城區東里巷)人,晚唐五代文學家,被譽為“閩中文章初祖”。《四庫全書》收《黃御史集》10卷,附錄1卷。黃滔出身貧寒,志向遠大。青少年時代在家鄉的東峰書堂(今廣化寺旁)苦學,唐鹹通十三年(872)北上長安求取功名,由於無人引薦屢試不第,直到唐乾寧二年(895)才考中進士。其時藩鎮割據,政局動盪,朝廷無暇授官,及至唐光化二年(899),黃滔才被授予“四門博士”的閒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