絳州大堂

絳州大堂

絳州大堂,位居新絳縣城西高垣之上,新絳中學校內(原州署衙門內)。東西長29.20米,南北寬15.40米,占地面積311.28平方米。始建於,現存大堂建築為元代重建遺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絳州大堂
  • 位置新絳縣城西高垣之上
  • 東西長:29.20米
  • 南北寬:15.40米
絳州大堂,絳州大堂的歷史,絳州大堂結構,絳州大堂的意義,

絳州大堂

耀唐代的輝煌。一千多年來,這裡一直是州府衙門的正堂,明鏡高懸,衙役吶喊,百姓有冤,可以擊鼓上堂,是非曲直,全憑知州的良心所裁。難怪在大堂中心,正堂前有一塊已碎裂成多塊的“魚兒跪堂石”,意為魚兒喝水各憑良心。公正與否,只有天知道了。該堂又名“帥正堂”,史載唐王李世民在穩定李氏王朝的基礎上,為討伐平息外族入侵,東征高麗,命左領軍大將軍張士貴在絳州設帳募軍,招兵處就設在州治署衙正堂內。今新絳縣博物館尚保留有張士貴的交椅遺件,傳為“帥正堂”的見證物。白袍虎將薛仁貴投軍,征東平西,最後在汾河灣築台拜將,也都與“帥正堂”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絳州大堂絳州大堂

絳州大堂的歷史

絳州大堂始創於唐,現大堂內仍有4塊大型石質覆盆式蓮花柱礎可以炫耀唐代的輝煌。一千多年來,這裡一直是州府衙門的正堂,明鏡高懸,衙役吶喊,百姓有冤,可以擊鼓上堂,是非曲直,全憑知州的良心所裁。難怪在大堂中心,正堂前有一塊已碎裂成多塊的“魚兒跪堂石”,意為魚兒喝水各憑良心。公正與否,只有天知道了。該堂又名“帥正堂”,史載唐王李世民在穩定李氏王朝的基礎上,為討伐平息外族入侵,東征高麗,命左領軍大將軍張士貴在絳州設帳募軍,招兵處就設在州治署衙正堂內。今新絳縣博物館尚保留有張士貴的交椅遺件,傳為“帥正堂”的見證物。白袍虎將薛仁貴投軍,征東平西,最後在汾河灣築台拜將,也都與“帥正堂”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絳州大堂結構

絳州大堂面寬七間,進深八椽,單檐歇山筒瓦頂,檐下為五鋪作單下昂斗拱。大堂高大寬闊,巍峨壯觀,人置其間四顧空曠,威嚴之感油然而生。據古建專家言,全國州衙正堂規制通例為五間,而絳州獨為七間,乃國內少見。現全國尚保留有三處州衙大堂,“繹州大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大堂建築風格粗獷豪放,造型樸實無華,堂內柱子,特別是前後門楹柱,其粗難以合抱。為擴大堂內面積,內柱大量減少,橫樑為三架重疊,與縱向大內額,由額相接,與橫行大梁疊架承重,撐以通天立柱,堅固有力。樑柱多為原始材料剝皮稍加砍削而成,無統一規格可循。從總的風格看,現建築應為元代重建造構。大堂的周圍尚留有一部分附屬建築,堂前原有卷棚抱廈三間,上部雖已毀,基址尚存。左右有二排廂房南北拉開,那是昔日三班六房,差役辦公的地方。

絳州大堂的意義

中間青石板鋪就的引路南端有木石牌樓一座。堂後留有二堂房屋數間,這裡是州府官員下榻休息的地方。堂西側尚留有一小橋流水,假山松濤的小型花園一座,是官員因行事煩惱而稍作休憩的地方。再往後便是供知州、夫人、小姐消遣遊覽的州署花園??《絳守居園池》。這些建築像眾星捧月般托起巍巍“絳州大堂”。堂內北壁東側嵌有一塊高116、寬70厘米的《文臣七條》石,系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刻制,上書敕宋真宗趙恆御製。原文是:一曰清心。謂平心待物,不為喜怒愛憎之所遷,則庶事自正。 二曰奉公。謂公直潔己,則民自畏服。 三曰修德。謂以德化人,不專尚猛威。 四曰責實。謂專求實效,勿競虛榮。五曰明察。謂勤察民情,勿使賦役不均,刑罰不中。 六曰勸課。謂諭下民勤於孝悌之行,農桑之務。 七曰革弊。謂求民疾苦,而釐革之。 “文臣七條”原為州衙所藏,幾經流失,後在1984年重嵌於大堂內壁,以昭示後人。“文臣七條”碑流傳至今已八九百年,徽宗時朝散大夫,知絳州軍時恪能夠恭刻,並表示“昭示萬代,仰遵聖訓”,為我們保留了這樣一件珍貴的文物。在今天,不僅有其歷史的借鑑作用和參考價值,而且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