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級差

結構級差

結構級差亦稱“結構密度級差”(gradient of texture density)。J.J.吉布森的術語。往遠處延伸的表面在視網膜上的投射規律。隨著距離的增加,任何表面在視網膜上的投射都是近處稀疏、遠處密集。如,線條透視和空氣透視。J.J.吉布森認為結構級差是形成相對距離、深度等空間知覺的重要線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構級差;紋理梯度
  • 外文名:texture gradient
定義及介紹,相關概念,

定義及介紹

結構級差(texture gradient)也叫紋理梯度,是深度知覺的單眼視覺線索。由J.J.吉布森在1950年提出。指視野延伸或拉近時客觀物理分布密度(紋理)的遞縮或遞增變化。這種變化可產生遠處密集和近處稀疏的視覺映象,為距離知覺提供線索。
如圖所示,其上部的黑點密度大,看起來是一個像遠方延伸或向後方傾斜的表面。若視該圖為一個廣場,當觀察者在廣場飛奔而與周圍環境相對運動時,結構級差的變化更為顯著。
飛機著陸的時候,飛行員看到地面的結構以一中心飛速向外擴散的級差變化更是明顯,地面結構的不同造成了擴散速度的差別,進而形成了不同的距離知覺。
結構級差

相關概念

深度知覺(depth perception):亦稱距離知覺、立體知覺,是空間知覺的一種。認識物體的距離和深度的知覺。視網膜雖然是一個平面,但是人不僅能感知平面的物體,而且還能產生具有深度的三維空間的知覺。這主要是通過雙眼視覺實現的。有關深度知覺的線索,可以分為生理線索和客觀線索。生理線索有雙眼視差、雙眼輻合、水晶體的調節、運動視差;客觀線索有對象的重疊、線條透視、空氣透視、對象的紋理梯度(結構級差)、明暗和陰影以及熟悉物體的大小。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有關線索,單憑一隻眼睛觀察物體也可以產生深度知覺。用視覺來知覺深度,是以視覺和觸覺在個體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聯繫為基礎的,通過大腦的整合活動就可以作出深度和距離的判斷,但個體在知覺對象的空間關係時並不完全意識到上述的那些主客觀條件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