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化觀察法

結構化觀察法

結構化觀察法,也稱結構式觀察法,觀察者事先確定觀察樣本和觀察項目,並設計記錄觀察結果的指標。因此與非結構式觀察法的探索性截然不同,結構式觀察法建立在對所觀察的事物的深入了解的基礎上,並設計嚴格的記錄表格,對資料進行準確的分類、記錄、編碼。

與非結構觀察法不同,結構觀察在觀察前要提出假設,為此要計畫一個標準化的手段,即要有一個要觀察的項目的清單,即觀察範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構化觀察法
  • 別稱結構式觀察
  • 表達式:事先確定觀察樣本並設計記錄觀察結果
  • 適用領域範圍:事件取樣
形式,注意事項,優缺點,優點,缺點,

形式

事件取樣
從被觀察者的多種行為中選出與研究目的直接聯繫的,有代表性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其發生和變化過程。
時間取樣
對選定做觀察的行為,在特定時間內對該種行為是否發生,發生頻率和持續時間作觀察記錄。
等計量表觀察法
在實際觀察或在對錄像資料進行分析過程中採用等級量表來評判被觀察者行為表現的程度,以便進一步做系統分析的方法

注意事項

在結構式觀察法中,觀察者事先確定觀察樣本和觀察項目,並設計記錄觀察結果的指標。因此與非結構式觀察法的探索性截然不同,結構式觀察法建立在對所觀察的事物的深入了解的基礎上,並設計嚴格的記錄表格,對資料進行準確的分類、記錄、編碼。
(一)結構式觀察法分類系統的設計 運用結構式觀察法收集資料的第一步是設計所觀察的行為或現象的分類系統。在這之前,首先要對所觀察的行為和特徵進行詳細的操作性定義。第二部是設計分類系統,應注意的是,在制定分類系統時,應使不同的行為歸於不同的類別,而不能有類別的重複。
分類系統還可採用“列項”的方式,即先列出各類可能的行為,然後觀察這些行為出現的頻度。
結構式觀察法還可結合評定量表的形式進行記錄。評定量表法不但可以記錄行為出現的頻率,還可作一定的定性特徵的記錄,這樣可獲得程度更深、面更廣的資料。
(二)觀察樣本的選擇 觀察樣本可按時間進行選樣,如每小時觀察10名樣本,時間段的選擇可通過初篩實驗確定;也可按事件進行選樣,選擇完整的行為,如護士的交接班、急診室中心肌梗死病人的搶救等。
(三)觀察法的輔助工具 套用觀察法收集資料,特別是某些健康狀況和身體功能方面的資料,可使用一些輔助工具幫助資料的獲取,如聽診器、B超、X線等。同時可用錄像的方式記錄觀察信息,以便事後反覆觀看,捕捉細節變化,但應獲得觀察對象事先的同意。
(四)結構式觀察法的要素
1.明確觀察目標和內容
2.對觀察內容作操作性說明
3.觀察人員的培訓
4.觀察者和被觀察者的互動關係
5.對分類系統及觀察記錄表格進行預實驗,並根據結果作適當的調整。
(五)觀察員的訓練 培訓觀察員的目的:
1.糾正因人為因素造成的影響。
2.對研究目的、行為特徵、選樣方法、歸類方法、記錄工具的套用進行培訓以保證資料的準確性。
3.無論是運用結構式觀察法還是非結構式觀察法,研究人員都應該在正式觀察和記錄之前,花一定時間與研究對象在一起,建立初步關係,成為觀察前準備階段,以使雙方儘量熟悉、充分放鬆。

優缺點

優點

1.能提供深入的資料;
2.適合於對行為、活動的研究:對於一些不能直接訪問或不便訪談的對象,如嬰兒、昏迷者、精神病病人等的行為和病情,適合於通過觀察法直接或間接獲取資料。

缺點

1.倫理問題;
2.雷桑效應:被觀察者可能因為知道被觀察而有意改變自己的行為,造成結果的偏差。
3.資料的主觀性帶來的偏差:觀察結果受觀察者的主觀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影響較大,因此觀察法具有相當的主觀性,尤其是非結構式觀察法;
4.需要的時間較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