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冰(天氣現象)

結冰(天氣現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又稱凍結,一種天氣現象。指露天水面凍結成冰。氣象上包括蒸發皿的水凍結成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冰
  • 外文名: freezing
  • 相關術語:天氣現象
  • 學科分支:天氣學
描述,季節,引征,

描述

(1)露天水面(包括蒸發皿中的水)凍結成冰。
(2)江、河、湖、塘或近岸海水面凍結為凍的現象。

季節

中國大部分地區,結冰現象出現在立冬以後。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即水已經能結成冰了;二候地始凍,即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雉,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即為大蛤。立冬後,雉便少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雉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古人便認為雉到立冬後變成了大蛤了。
立冬是十月的大節,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群臣迎接冬氣,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恤,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眾抵禦外敵或惡寇的掠奪與侵襲,在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在中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地區,立冬這天人們吃餃子成為民俗,而南方也要多進食肉類食物進補。

引征

《詩· 邶風 · 匏有苦葉》:“迨冰未泮。”
《漢書 · 五行志》:“冰者,陰之盛而水滯者也。”
宋 朱震《漢上易傳》:“十月,水始冰,地始凍。” “露者,坤之氣寒,氣入之故露為霜。立冬水始冰,亦坤之初六也。”
宋 林至《易稗傳》:“立冬,水始冰,地始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