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鼠麴草(細葉鼠麴草(菊科植物))

細葉鼠麴草(菊科植物)

細葉鼠麴草(菊科植物)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細葉鼠麴草(學名:Gnaphalium japonicum Thunb.)是菊科鼠麴草屬植物。一年生細弱草本。莖稍直立,不分枝或自基部發出數條匍匐的小枝,高8-27厘米,基部徑約1毫米。基生葉在花期宿存,呈蓮座狀,線狀劍形或線狀倒披針形。頭狀花序少數,徑2-3毫米,無梗,在枝端密集成球狀,作復頭狀花序式排列,花黃色。瘦果紡錘狀圓柱形,長約1毫米,密被棒狀腺體。冠毛粗糙,白色,長約4毫米。花期1-5月。

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等地;在中國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北達河南、陝西。見於低海拔的草地或耕地上,喜陽。

全草入藥,性味甘、淡,寒。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治風熱咳嗽,風火赤眼,咽喉腫痛,瘡紅腫等。現代臨床醫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結膜炎,瘡瘍,帶下病,蟲蛇咬傷和跌打損傷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一年生細弱草本。莖稍直立,不分枝或自基部發出數條匍匐的小枝,高8-27厘米,基部徑約1毫米,有細溝紋,密被白色棉毛,基部節間不明顯,花葶節間長1-3厘米,緊接於花序下的最長,有時可達9厘米。基生葉在花期宿存,呈蓮座狀,線狀劍形或線狀倒披針形,長3-9厘米,寬3-7毫米,基部漸狹,下延,頂端具短尖頭,邊緣多少反卷,上面綠色,疏被棉毛,下面白色,厚被白色棉毛,葉脈1條,在上面常凹入或幾不顯著,在下面明顯突起,莖葉(花葶的葉)少數,線狀劍形或線狀長圓形,長2-3厘米,寬2-3毫米,其餘與基生葉相似;緊接復頭狀花序下面有3-6片呈放射狀或星芒狀排列的線形或披針形小葉。
頭狀花序少數,徑2-3毫米,無梗,在枝端密集成球狀,作復頭狀花序式排列,花黃色;總苞近鐘形,徑約3毫米;總苞片3層,外層寬橢圓形,乾膜質,帶紅褐色,長約3毫米,頂端鈍,背面被疏毛,中層倒卵狀長圓形,上部帶紅褐色,長約4毫米,基部漸狹,頂端鈍或驟然緊縮而具短尖頭,內層線形,長約5毫米,頂端鈍而帶紅褐色,3/5處以下為淺綠色。雌花多數,花冠絲狀,長約4毫米,頂端3齒裂。兩性花少數,花冠管狀,長約4毫米,頂部稍擴大,檐部5淺裂,裂片頂端驟然緊縮而具短尖頭。瘦果紡錘狀圓柱形,長約1毫米,密被棒狀腺體。冠毛粗糙,白色,長約4毫米。花期1-5月。

近種區別

該種的外形與火絨草屬Leontopodium R. Brown)有些相似,如頭狀花序下面有星芒狀排列的小葉,但雌花和兩性花均能結實,與後者完全不同。
細葉鼠麴草細葉鼠麴草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等地;在中國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北達河南、陝西。喜陽,喜較乾燥,能稍耐蔭蔽。常野生在路邊、疏林下,林邊及荒坡。在低山及平壩地區都可生長。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排水必須良好。

繁殖方法

細葉鼠麴草用分株繁殖。細葉鼠麴草母株能夠生出一些匍匐莖,著地生根成為新株,可利用這些新株繁殖。10月前後,在整好的土地上,開133厘米寬的高廂,按行窩距各23-26厘米開窩,深約3厘米,作到窩大、土松、底平。栽前,把苗帶土挖起,分成單株,每株根子上要帶有泥土,才易成活。每窩栽苗3-4株,根子要用土壓緊,不能栽得過深,以免泥土壓蓋苗心,影響生長。栽後淋清淡人畜糞水,促使易活易長。

栽培技術

田間管理:第2年1-2月,進行中除和追肥各一次,但中除宜淺,不要靠近植株,以免影響生長。以後在4月前後除草一次,6-7月就可採收。收後,留在地里匍匐莖發出的幼苗,加以淺薅除草和追肥等管理,第2年產量更高。到第3、4年後,要翻蔸換地另栽。春夏季在廂邊可間種一季玉米。
收穫加工:細葉鼠麴草在栽後6-7月開花時,都可收穫一次。由於植株矮小,多貼地生長,故在收穫時,要用薅鋤連一部分根子鏟起,較為方便,但在鏟時,要有計畫的預留一部分申匍匐莖發出的幼苗不鏟,以便第2年能夠繼續生長。鏟起後,洗去泥土,揀淨雜質,曬乾即成。細葉鼠麴草用篾包包裝貯運,放乾燥處,防受潮發霉。

病蟲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可提前收穫,要注意排水,發生病害後不要連作。
細葉鼠麴草細葉鼠麴草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性味甘、淡,寒。疏風清熱,利濕,解毒。治風熱咳嗽,風火赤眼,咽喉腫痛,瘡紅腫等。現代臨床醫學用於治療感冒,咳嗽,結膜炎,瘡瘍,帶下病,蟲蛇咬傷和跌打損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