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葉鼠麴草(中藥)

細葉鼠麴草(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細葉鼠麴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細葉鼠麴草Gnaphalium japonicum Thunb.的全草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台灣等地。具有疏風清熱,利濕,解毒之功效。用於結膜炎,角膜白斑,感冒,腎炎,白帶病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細葉鼠麴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桔梗目
  • :菊科
  • :鼠麴草屬
  • :細葉鼠麴草
  • 分布區域:華東、中南、西南及台灣等地 
  • 採集時間:夏、秋季採收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現代套用,相關論述,

別名

毛女兒菜、清明草、小火草、毛水蟻、雷公青、鳳梨草、葉下白、錦雞舌、白草仔、小白根菊、烏雲蓋雪、棉花草、天青地白。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淡,性寒。

歸經

歸肺、肝、脾經。

功效

疏風清熱,利濕,解毒。

主治

用於結膜炎,角膜白斑,感冒,腎炎,白帶病等。

相關配伍

1、治風熱咳嗽:細葉鼠麴草30g,青蒿15g,薄荷9g,水煎服。
2、治風火赤眼:青天地白鮮草、葉下珠各30g,水煎服。
3、治咽喉腫痛:細葉鼠麴草15g,益母草、洋金花各9g,水煎服。
4、治疔瘡紅腫:細葉鼠麴草鮮草1握,加紅糖搗爛敷患處。(1-4方出自《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 3》)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者30-90g,或搗汁。外用: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形態特性

細葉鼠麴草又名:日本鼠尾草。一年生細弱草本。莖稍直立,不分枝或自基部發出數條匍匐的小枝,高8-27厘米,基部徑約1毫米,有細溝紋,密被白色棉毛,基部節間不明顯,花葶節間長1-3厘米,緊接於花序下的最長,有時可達9厘米。基生葉在花期宿存,呈蓮座狀,線狀劍形或線狀倒披針形,長3-9厘米,寬3-7毫米,基部漸狹,下延,頂端具短尖頭,邊緣多少反卷,上面綠色,疏被棉毛,下面白色,厚被白色棉毛,葉脈1條,在上面常凹入或幾不顯著,在下面明顯突起,莖葉(花葶的葉)少數,線狀劍形或線狀長圓形,長2-3厘米,寬2-3毫米,其餘與基生葉相似;緊接復頭狀花序下面有3-6片呈放射狀或星芒狀排列的線形或披針形小葉。頭狀花序少數,徑2-3毫米,無梗,在枝端密集成球狀,作復頭狀花序式排列,花黃色;總苞近鐘形,徑約3毫米;總苞片3層,外層寬橢圓形,乾膜質,帶紅褐色,長約3毫米,頂端鈍,背面被疏毛,中層倒卵狀長圓形,上部帶紅褐色,長約4毫米,基部漸狹,頂端鈍或驟然緊縮而具短尖頭,內層線形,長約5毫米,頂端鈍而帶紅褐色,3/5處以下為淺綠色。雌花多數,花冠絲狀,長約4毫米,頂端3齒裂。兩性花少數,花冠管狀,長約4毫米,頂部稍擴大,檐部5淺裂,裂片頂端驟然緊縮而具短尖頭。瘦果紡錘狀圓柱形,長約1毫米,密被棒狀腺體。冠毛粗糙,白色,長約4毫米。花期1-5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田埂或路旁等。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及台灣等地。

現代套用

用於治療感冒,咳嗽,結膜炎,瘡瘍,帶下病,蟲蛇咬傷和跌打損傷等。

相關論述

《分類草藥性》:“治咽喉火痛,白濁,崩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