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沙蟲草

細沙蟲草

細沙蟲草,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二齒香科科TeucriumbidentatumHemsl.的根或全草。分布於台灣、湖北、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具有祛風,利濕,解毒之功效。用於感冒,頭痛,鼻塞,痢疾,濕疹,白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細沙蟲草
  • 別稱:白花石蠶、野藿香、泡草、香柯柯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唇形科
  • :香科科屬
  • :二齒香科科
  • 分布區域:台灣、湖北、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
  • 採集時間:秋季採收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或全草。

性味

味辛、微甘,性平。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祛風,利濕,解毒。

主治

用於感冒,頭痛,鼻塞,痢疾,濕疹,白斑。

相關配伍

1、治感冒風寒頭痛:香柯柯9g,防風草9g,五匹風9g,生薑9g,蔥頭9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2、治痢疾:細沙蟲草、截葉鐵掃帚根各15g。煨水服。(《貴州草藥》)
3、治風丹,風疹,皮膚瘙癢:香柯柯9g,虎耳草30g,虎杖30g,千里光30g。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82年)
4、治白斑:細沙蟲草、虎掌草根、野棉花根、山蘇麻、響鈴草各9g。煨水服,並煨水外洗患處。(《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湯洗。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不分枝或分枝,常具早年殘存的莖基,基部近圓柱形,上部四棱形,無槽,高60-90厘米,綠色,分枝常近水平,具不明顯的向下彎曲的微柔毛。葉柄長5-9毫米,被不明顯的微柔毛;葉片卵圓形,卵圓狀披針形呈披針形,長4-11厘米,寬1.5-4厘米,先端漸尖至尾狀漸尖,基部楔形或闊楔形下延,邊緣在中部以下全緣中部以上具3-4對粗鋸齒,兩面除中肋及側脈被不明顯微柔毛外無毛,下面具細乳突,側脈4-6對,與中肋在兩面明顯隆起。輪傘花序具2花,在莖及短於葉的腋生短枝上組成假穗狀花序,假穗狀花序長1.5-4.5厘米,序軸上被微柔毛;苞片微小,卵圓狀披針形,邊緣被小緣毛,其餘部近於無毛,與花梗等長或超過花梗;花梗長3毫米,被微柔毛或近無毛。花萼鐘形,前方基部一面臌,長4.6毫米,寬4毫米,外面除基部被微柔毛外餘部無毛,喉部內面具毛環,10脈,二唇形,上唇3齒,中齒極發達,扁圓形,寬達3.5毫米,側齒近圓形,微小,常附於中齒基部的兩側,下唇與上唇同高,2齒,極合生,缺彎常不達下唇長的1/3,各齒均具發達的網狀側脈。花冠白色,長約1厘米,外面無毛,冠筒稍伸出,長約5毫米,寬1.8毫米,唇片與花冠筒成直角,中裂片極發達,近圓形,內凹,直徑3毫米,先端圓,基部漸收縊,前方一對側裂片長圓形,長1.2毫米,寬0.8毫米,後方一對側裂片近圓形,長1.2毫米,寬1.5毫米。雄蕊超出花冠筒一倍,藥室平叉分,腎形。花柱稍超出雄蕊,先端2淺裂。花盤小,盤狀,全緣。子房球形,4淺裂。小堅果卵圓形,長1.2毫米,寬1毫米,黃棕色,具網紋,合生面為果長1/2。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林下。分布於台灣、湖北、廣西、四川、貴州及雲南。

藥理作用

同屬植物撒爾維亞石蠶有較持久的降壓作用。可增加胃液分泌,減少膽汁分泌,使腸蠕動加快,有中等程度的解痙作用。對四氯化碳中毒產生肝損害動物有促進肝臟再生效果。

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健脾利濕,解毒。治痢疾,白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