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枝岩黃耆(細枝岩黃芪)

細枝岩黃耆

細枝岩黃芪一般指本詞條

細枝岩黃耆(學名:Hedysarum scoparium Fisch. et Mey.)是豆科,岩黃耆屬半灌木植物,高約可達30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葉片灰綠色,線狀長圓形或狹披針形,無柄或近無柄,先端銳尖,基部楔形,表面被短柔毛或無毛,背面被較密的長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少數,苞片卵形,花萼鐘狀,上萼齒寬三角形,稍短於下萼齒;花冠紫紅色,旗瓣倒卵形或倒卵圓形,冀瓣線形,龍骨瓣通常稍短於旗瓣;子房線形,莢果節莢寬卵形,種子圓腎形,淡棕黃色,光滑。6-9月開花,8-10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新疆北部、青海柴達木東部、甘肅河西走廊、內蒙古、寧夏。哈薩克斯坦額爾齊斯河沿河沙丘和蒙古南部。也有分布。生於半荒漠的沙丘或沙地,荒漠前山沖溝中的沙地。

該種是優良固沙植物,西北地區普遍用作優良固沙樹種,可直播或飛播造林;幼嫩枝葉為優良飼料,駱駝和馬所喜食;木材為經久耐燃的薪炭;花為優良的蜜源;種子為優良的精飼料和油料。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採種,育苗,播種,扦插,栽培技術,植苗造林,撫育管理,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半灌木,高約80-300厘米。莖直立,多分枝,幼枝綠色或淡黃綠色,被疏長柔毛,莖皮亮黃色,呈纖維狀剝落。
細枝岩黃耆
托葉卵狀披針形。褐色乾膜質,長5-6毫米,下部合生,易脫落。莖下部葉具小葉7-11,上部的葉通常具小葉3-5,最上部的葉軸完全無小葉或僅具1枚頂生小葉;小葉片灰綠色,線狀長圓形或狹披針形,長15-30毫米,寬3-6毫米,無柄或近無柄,先端銳尖,具短尖頭,基部楔形,表面被短柔毛或無毛,背面被較密的長柔毛。
總狀花序腋生,上部明顯超出葉,總花梗被短柔毛;花少數,長15-20毫米,外展或平展,疏散排列;苞片卵形,長約1-1.5毫米;具2-3毫米的花梗;花萼鐘狀,長5-6毫米,被短柔毛,萼齒長為萼筒的2/3,上萼齒寬三角形,稍短於下萼齒;花冠紫紅色,旗瓣倒卵形或倒卵圓形,長14-19毫米,頂端鈍圓,微凹,冀瓣線形,長為旗瓣的1半,龍骨瓣通常稍短於旗瓣;子房線形,被短柔毛。
莢果2-4節,節莢寬卵形,長5-6毫米,寬3-4毫米,兩側膨大,具明顯細網紋和白色密氈毛;種子圓腎形,長2-3毫米,淡棕黃色,光滑。花期6-9月,果期8-10月。2n=16。
產於中國寧夏中衛地區的植物,其翼瓣先端漸尖,與翼瓣先端為圓形的模式產地的植物有明顯區別,而中國甘肅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植物,其翼瓣特徵與模式產地的記載相符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新疆北部、青海柴達木東部、甘肅河西走廊、內蒙古、寧夏。哈薩克斯坦額爾齊斯河沿河沙丘和蒙古南部亦有分布。生於半荒漠的沙丘或沙地,荒漠前山沖溝中的沙地。模式產於哈薩克斯坦齋桑湖地區。

生長習性

抗寒、抗旱、抗風沙、耐熱、耐瘠薄能力很強,喜生於沙區荒漠生境。

繁殖方法

採種

採種期10下旬以後,應掌握成熟時機,當莢果由綠色轉變為灰色時,就應及時採收。採種時,要選擇5年以上的壯齡母樹,幼樹雖也結實,但種子發育不健全,秕子很多。采時要防止損傷枝幹。採集的果實要及時攤曬,去掉枝葉雜質後再曬一遍,然後放在乾燥通風處貯藏。種實千粒重25-40克。曬乾至含水率7.3%、發芽率為94%的種子,保存至第5年,發芽率還可達80%以上。發芽力的保存期較長,應趁豐年儘量多采,以備歉年所需。
細枝岩黃耆

育苗

圃地以沙質、輕壤質的土地為好。在春季播種前一年秋天施肥、深翻、整地、灌底水,於早春土壤解凍的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搶墒播種。播種前5-10天,把種子用溫水浸泡2-3d後,混和濕沙堆放催芽,注意觀察,適當加水,保持濕潤,看到少量種子開始裂口露白尖時即可播種。每667平方米播種量6-8千克。播種方法採用大田式育苗,多為行距25厘米的條播,或行距15-20厘米、帶距40厘米的3或4行式帶狀條播,深3-4厘米,覆土後輕鎮壓使接上底墒。苗期的撫育大致同一般樹種。但幼苗階段,土壤不過於乾旱時,不宜多澆水,澆水過量,常出現死苗。細枝岩黃耆當年生苗高可達80-100厘米。一般高40厘米以上,地徑0.4厘米以上就可出圃造林。

播種

雨季來臨前做好準備工作,抓緊透雨後播種。土壤水分條件好,也可在春季進行人工播種。播種過程中須做好鼠害防治工作。通常在丘間低地用行狀穴播,行距2米,穴距1-2米,每穴播種20-30粒,每667平方米0.2-0.4千克。在沙丘迎風坡中、下部設沙障,在障間穴播。也可用塊狀播種,塊的大小0.5米×0.5米或1×1米,塊間距3米×3米,於塊地內條播3-5行,或穴播5-9穴,每667平方米播種量0.5-1千克。當塊內苗木長大後,還可間出部分幼苗就近栽植,擴大造林面積。
細枝岩黃耆(細枝岩黃芪)

扦插

可結合平茬復壯,採集1-2年生的萌發枝條,選用粗0.7-1.5厘米的枝段,截成長50-60厘米的插穗,放在清水中浸1-2晝夜後,取出造林,插條露出地面1-2厘米。在水分條件好或能灌溉的丘間低地和灘地上,扦插成活率高,生長好。

栽培技術

植苗造林

對苗木規格要求不嚴,但乾莖必須木質化,苗根不要劈裂。春植成活率一般80%-90%之間,秋後造林則較低。栽時挖穴需深,防止窩根,在水分條件差處造林,需適當澆水。株行距一般為2米×2米,在沙地上固沙造林,株距1米,行距3米。

撫育管理

幼林的撫育,造林當年的6月間,過於乾旱時需澆水補墒。在有雜草為害的幼林地,造林當年或次年需進行穴狀或帶狀鬆土除草。在沙丘上的造林頭1-2年,要及時注意沙障的修補和對遭受風蝕、沙埋林木的培土或刨沙保護。為了促進幼林的速生,於造林後第2-3年,可進行一次平茬復壯。
細枝岩黃耆(細枝岩黃芪)

病蟲防治

白粉病:注意勿使苗木過密,圃地過濕。得病後用波美0.3度石硫合劑每隔半月噴灑一次,或於剛發現時即用波爾多液噴灑,防止蔓延。
蚜蟲:噴灑40%樂果乳劑2000-3000倍液。進行防治。
古毒蛾:冬、春間,卵孵化前,收集並消滅蟲繭。幼蟲群居性強,可用人工剪除葉片火燒。幼蟲期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灑。
鼠害:鼠害防治要和當地鼠害綜合治理結合起來,採用環保紙毒的K牌鼢靈等誘殺。人工捕殺,用鼠夾、鼠籠等消滅鼠害。

主要價值

該種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主要用途為優良固沙植物,西北地區普遍用作優良固沙樹種,可直播或飛播造林;幼嫩枝葉為優良飼料,駱駝和馬所喜食;木材為經久耐燃的薪炭;花為優良的蜜源;種子為優良的精飼料和油料,含油約10%,其主要脂肪酸成分為亞油酸(C18H32O2)、油酸(C18H32O2)、亞麻酸(C18H32O2)、棕櫚酸(C18H32O2)、酸脂酸 (C18H32O2)、等(西北植物研究所,1982)。
細枝岩黃耆(細枝岩黃芪)
細枝岩黃耆嫩枝稠密,花序長而繁茂,牲畜適口性好,飼用價值大,是喜食的飼用灌木。牛、羊、馬喜食幼嫩枝葉和花,駱駝一年四季喜食。可以放牧,也可以採收嫩枝鮮葉花序青飼或調製乾草後補飼。每畝3年生的幼林,年可採集鮮枝葉100千克,可供3個羊單位一年的補飼所需。幼嫩枝葉產量,在10年內一般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生長穩定後,產量開始逐年下降。
細枝岩黃耆是速生高產燃料灌木種,枝條堅硬,火力強而持久,適於平茬採伐燒柴,收穫產量很高。株齡6-9年的平茬採伐量每畝約2000-5000千克,即每年平均每畝生長量為356-583千克。6齡平茬後,次年新生株叢平均高達2.2米,冠幅2.6米,地徑1.9厘米,相當於3-4齡株體。
細枝岩黃耆適應在荒漠、半荒漠丘間低地、低山殘丘和流動、半流動沙丘上播種,防風固沙,保持水土。花期長達4-5個月,異花授粉,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幼嫩枝葉肥分含量高,木質化程度低,漚制易腐爛,可作綠肥壓青,肥田增產。
細枝岩黃耆是采麻用纖維植物。7月份則頂生長緩慢至停止,而側生長加快,初生皮層脹裂呈條片狀剝離,撕下皮層,稍加揉搓就是拉力大,韌度強的灰白色花棒麻。六齡花棒平茬後,次年萌發的新枝條即可採收麻皮,單株可采麻21克,每畝可采麻3-5千克。
細枝岩黃耆種實,可作家畜飼料,炒熟後可食用當豆子吃,也可炒熟後摻和糧食加工成炒麵吃,帶油香味。還可以榨油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