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托石

累托石

累托石,是一種具有特殊結構、較為罕見的層狀矽酸鹽粘土礦物。1891年由E.W.Rector首次發現並命名。1981年國際礦物學會新礦物和礦物命名委員會最終將其定義為“累托石是二八面體雲母和二八面體蒙皂石組成的1:1規則間層礦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累托石
  • 外文名:rectorite
  • 特性:高溫穩定性
  • 特點:具有特殊結構
簡介,分布,特性,

簡介

釋文:成分(K,Na)x{Al2〔AlxSi4-xO10〕(OH)2}·4H2O。
累托石(Rectorite)是二八面體雲母和二八面體蒙脫石1:1規則間層粘土礦物。它與高嶺石有許多相似之處。累托石結構單元層中有兩個2:1層(TM-OM-TM-IM+Ts-Os-Ts-Is)。雲母層單元的2:1層的層間陽離子IM可以是Na、K、Ca;而蒙脫石層單元的2:1層間是可交換的水化陽離子Ca、Na、Mg、Al等(Is)。兩類層中的八面體晶片大部分被Al占據,只占據三分之二的八面體,即二八面體亞類。
累托石的晶體化學通式為:Kx(H2O){Al2[AlxSi4-xO10](OH)2}。因累托石的晶體結構中含有膨脹性的蒙脫石晶層,晶體結構式可分為雲母層和蒙脫石層二部分。累托石粒度細,一般<5μm。累托石多為細鱗片狀,也可見到板條狀、纖維針狀晶體。累托石呈灰白、灰綠、黃褐色,密度2.8g/cm,硬度<1,塑性指數37。
累托石可分為鈉累托石、鉀累托石和鈣累托石三種。累托石多呈土狀、細片狀、席草狀,有滑感,質地疏鬆,遇水膨脹,解離成泥糊狀。一般粒度細小,小於5mm居多,少數結晶好的可達0.01~0.1㎜;一般色淺,有灰白、灰綠、褐黃色等;具珍珠—油脂光澤;密度隨含水量變化,無水時為2.8g/cm,含水多時可低到1.3g/cm;硬度小於1。不同產地的累托石外觀性質變化大。累托石具有耐高溫(耐火度達1660°C)以及粘性、塑性、分散性、膨脹性、吸附性、水化性、陽離子交換性、膠體雙層與電動電位等性質。

分布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己知的較為確實的累托石產地約40餘處,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大部分產地的累托石與其他粘土礦伴生,品位較低,只有少數產地,累托石在粘土中含量較為集中,形成礦化或礦點;能形成工業礦床的很少,國外僅有日本柄木縣的礦山、匈牙利托考伊山脈基拉伊海傑什礦山,以及美國猶他州中北部的礦床。
我國己在多處發現累托石礦物和累托石粘土岩,但據了解除湖北鐘祥二疊系岩石中發現的累托石具有較大規模外,各地累托石礦儲藏量均很小。

特性

累托石是晶體結構特殊的鋁矽酸鹽礦物,由類雲母單元層和類蒙脫石單元層在特殊自然條件下有規則地交替堆積,但又不是二者的簡單組合,尤其是其條帶狀的微觀結構頗為罕見.
累托石礦物具有以下獨特的物理特性:
①高溫穩定性:累托石的耐火度高達1650'C,並能在500℃狀態下保持結構穩定。
②高分散性和高塑性:累托石遇水極易分散,成膜平整,加入少量鹼處理後,分散效果更佳,並能長期保持懸浮:累托石塑性指數可高達50,易粘結成形,烘乾或燒結不產生裂紋。
③ 吸附性和陽離子交換性:累托石結構中蒙脫石層間的水化陽離子,可以被大量其它無機、有機陽離子交換,如鈉、鋁、矽及季胺鹽等單一或複合離子,能吸附各種無機離子、有機分子和氣體分子,並且這種吸附和交換是可逆的。
④ 層間孔徑和電荷密度可調控:累托石層間孔徑在使用不同處理if!]進行離子交換後,可形成1.5- 4n。之間的大孔徑層柱狀二維通道結構,在大範圍的酸鹼、水熱、溫度條件下保持穩定性,其層間電荷密度可根據需要調整,以獲得適當的活性。
⑤ 阻隔紫外線性:累托石天然具備良好的紫外線阻隔能力,對短波長光線或射線的吸收阻隔效果顯著。
⑥ 結構層分離性:累托石是為數不多的易分離成納米級微片的天然礦物材料之一,經適當處理,累托石間層結構可分離成類雲母和類蒙脫石的納米微粒,產生納米材料的新特性,有望在納米材料領域凸現特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