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霞洞譜

《紫霞洞譜》或稱”,,南宋琴家楊纘(約公元1241年在世)及其門客徐天民毛敏仲所編,共十三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紫霞洞譜
  • 又稱:紫霞洞琴譜
  • :古琴浙派早期第一宗譜
  • 收曲:468首
時代背景,歷史背景,編纂歷史,相關作品,作者簡介,

時代背景

北宋結束了自五代以來的戰亂,使在晚唐以後分裂的中國又重新得到了統一。北宋初年,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生產力很快得到恢復和發展。生產力的提高使城市經濟繁榮,市民階層隨之壯大,都市成為音樂匯集、交流和發展的中心。
宋代以“鬱郁乎文哉”而著稱於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科學、文化最為發展、發達的一個時代。上到皇帝、官僚巨室,下到各級官吏和地主士紳,構成了一個遠比唐代更為強大、更有文化教養的階級和階層。

歷史背景

在音樂上,紛繁複雜的國家政治和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使宋代成為我國古代音樂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階段。豐富多彩的“詞體歌曲”、富有交響意味的古琴音樂、初綻綠葉的戲曲和說唱音樂、專業和民間音樂隊伍的發展和壯大以及對音樂理論新的探索和建樹,使這一時期中國古代音樂呈現出縱橫交錯、紛繁複雜、更具個性化的特點。南宋定都臨安後,南北著名琴家紛紛匯集杭州,逐步形成浙派古琴,其代表人物為郭楚望。南宋時期,浙派的演奏方法用比較特殊的樂句和繁多的掐法規律來掌握,其特點是清、微、淡、遠。郭楚望繼承、發展了傳統琴曲,並通過他的學生劉志方,傳授給楊纘的門客徐天民、毛敏仲。從此浙派琴藝一直影響到元、明兩代。徐天民經過徐秋山、徐曉山傳到明朝徐仲和,被稱為“浙操徐門”、“徐門正傳”,影響很大,為人們所推崇。浙派成了宋以來我國琴壇上的重要流派。
浙派的形成既有其自身的偶然性,但是又有著歷史的必然性。為什麼浙派會在南宋形成呢?這與南宋的經濟政治、南宋後期宋詞的典雅化有著緊密聯繫。經濟的繁榮為文人從事文學藝術活動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南宋政府的偏安江南一隅,使許多仁人志士對政治失去信心,而寧願將精力投入在琴棋書畫上,南宋後期宋詞的典雅化,則和浙派黜俗的主張相互促進,為浙派的興起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從浙派古琴的傳譜來看,浙派的傳譜曾受到北宋閣譜和民間罷譜——江西譜的影響。宋代的帝王都極為好琴,如太宗趙匡義、徽宗趙佶竺均嗜琴如命,當時皇家使用的琴譜在秘閣中收藏,稱為“閣譜”。太宗後逐漸廢棄,後來琴譜又重新進入秘閣。宋代設有待詔之官職,宮廷琴師亦為待詔,且主要演奏秘閣收藏的琴譜。至於江西譜,為當時民間琴派的代表。

編纂歷史

《紫霞洞譜》,或稱“紫霞洞琴譜”,為古琴浙派早期第一宗譜,南宋末年琴家楊纘(約公元1241年在世)及其門客徐天民、毛敏仲所編。楊字繼翁,號守齋,又號紫霞翁,嚴陵人,世居錢塘。他還編有《圖繪實鑒》等書。宋度宗時,其女為淑妃,楊官至列卿。楊纘好古博雅,善墨竹與琴,能自度曲。《紫霞洞譜》共十三卷,收曲468首,其中還結合了徐天民等人學自南宋琴家郭楚望及弟子劉志方的琴學,是浙派古琴的一部重要譜集,也是後世很多琴譜之總淵源,它不僅受到當時琴家的重視,並對後世有著廣泛的影響,如元人金汝礪之《霞外譜考》或明人朱權之《霞外神品》等,都是從此書命名演化而來的。從此,浙譜便取代前述兩譜,使得過去風靡一時的江西譜相形見絀。但《紫霞洞譜》後因歷代戰亂而完全失傳了,現只留存目,至今未見一頁殘本,是為琴史之大憾。

相關作品

明代朱權在琴學上的主要功績,是主持編印了《神奇秘譜》。這是現存最早的古琴譜集,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神奇秘譜》經朱權"屢加校正,用心非一日",歷時十二年之久,千1425年成書。全書共收琴曲六十二首,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十六曲為"昔人不傳之秘",稱為"太古神品"。包括《廣陵散》、《高山》、《流水》等唐、宋以前的古曲。這些古曲由於久已無人演奏,譜式古老,基本上沒有點句。中、下卷是編者"親受者三十四曲",稱為"霞外神品",源於宋代浙操《紫霞洞譜》, 沿用了元代《霞外譜琴》的名稱。各曲之前多有詳盡的解題,為琴曲的源流演變及內容表現,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後世琴曲解題多沿用之。

作者簡介

楊纘(約公元一二四一年前後在世(《圖繪實鑒》稱作瓚)字繼翁,號守齋,又號紫霞翁,嚴陵人,居錢塘。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淳佑初前後在世。度宗時,女為淑妃,官列卿。好古博雅,善作墨竹,好彈琴,又能自度曲。纘撰《紫霞洞譜》傳於世。
徐天民:南宋琴師。為楊瓚門客時,由學江西譜改學郭楚望譜,並參與編輯《紫霞洞琴譜》。其祖孫四代皆是著名琴師。後人推崇為“徐門正傳”。現存《神奇秘譜》中的《澤畔吟》為其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