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真人宮

紫陽真人宮

紫陽縣真人宮位於陝西省紫陽縣,因全真南宗南宗紫陽真人張伯端在這裡悟道參玄,著書立說,寫下了《悟真篇》而聞名遐邇,被譽為道教南宗祖庭。

紫陽是全國唯一一個以道家人物命名的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紫陽真人宮
  • 外文名稱:Ziyang real palace
  • 地理位置: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
  • 景點級別:AA級景區
來歷,創建人物,

來歷

紫陽縣真人宮、悟真觀位於陝西省南部的安康市紫陽縣,因全真南宗創始人紫陽真人張伯端在這裡悟道參玄,著書立說,寫下了《悟真篇》而名聞遐邇,被譽為道教“南宗之魂”。這裡南依巴山,北望秦嶺,悠悠漢水,川流東去,有詩曰“千里漢江文筆山,一城雲霧半城仙。得此人間真福地,何須身外求金丹”。古往今來,在此參玄悟真,修道成仙者難以盡述。
紫陽是全國唯一一個道家人物命名的縣。
紫陽真人宮

創建人物

張伯端(984—1082)是浙江省天台平橋鎮東林上龐村上張人,是中國道教南宗始祖。年少聰明好學,對儒釋道三教經書,以及刑法、書算、醫卜、天文、地理,都有研究。張伯端從一個充軍的罪犯到道教南宗祖師,一生充滿傳奇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 82年)。字平叔,號紫陽、紫陽仙人,後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北宋時天台(今浙江臨海)人。自幼博覽三教經書,涉獵諸種方術。《悟真篇.序》有:“仆幼親善道,涉躐三教經書,以至刑法書算、醫卜戰陣、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術,靡不留心詳究”。曾中進士,後謫戍嶺南。曾於成都遇仙人(一說此仙人即為劉海蟾)授道,後著書立說,傳道天下。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飛升前留有《屍解頌》一首:“四大欲散,浮雲已空,一靈妙有,法界通融”。
張伯端是道教南宗紫陽派的鼻祖。清雍正年間封“大慈園通禪仙紫陽真人”。金丹派南宗(因張伯端號“紫陽”,故南宗也稱為“紫陽派”)的祖師。道教奉為南五祖之一。張伯端曾為幕僚。據清.仇兆鰲《悟真篇集注》卷首“陸彥孚記”,張平叔“少業進士,坐累謫嶺南兵籍”。治平中,曾隨龍圖公陸詵“師桂林”,並“引置帳下,典機事”。陸詵“移他鎮,皆以自隨”,最後陸詵“薨於成都”。平叔“轉徙秦隴。”《悟真篇.序》有:“至熙寧己酉歲,因隨龍圖陸公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張伯端曾為府吏數十年,一日忽悟“一家溫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縱火燒毀案上文書,因之,以“火燒文書”罪發配嶺南。 熙寧二年(公元1069),張伯端在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誠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藥物火候之訣”,潛心修煉。曾“三傳非人”,而“三遭禍患”。熙寧八年(公元1075),因“患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敘丹藥之本末。書成後,學者雲集而來,晚年“自成都歸於故山”,返回江南傳道。
張伯端的思想可大致劃為三個時期,大約可以以他的三本著作為界:《悟真篇》代表早期的出儒入道,倡道教內丹為中心的三教合一思想;
《禪宗詩偈》(即《悟真篇後遺》)代表中期思想,出道入禪,以徹了禪宗性學為歸宿; 《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代表晚期的轉變,禪道雙融,而正式釀成一種獨具特色的內丹學說。 張伯端的內丹學說主張以內丹為修仙途徑,而以“性命雙修”為其內煉大旨。認為以人體為鼎爐,以精氣為藥物,以神為火候,通過內煉,使精氣凝聚不散,結成金丹。同時,他繼承陳摶內丹修煉的系統方法,將煉養分成四個階段進行,即:築基、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  張伯端雖然認為道、儒、釋 “教雖分三,道乃歸一”,但與全真不同,他主張先修命、後修性,尤其推崇佛教禪宗“明性”境界。《佛祖統記》說他“嘗遍參禪門,大有省發”,他自己亦聲稱“仆得達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萬法”。 張伯端認為:“老氏以煉養為真,若得其要樞,則立躋聖位;如其未明本性,則猶滯於幻形”。因此,他將道教鍊形氣作為修命,以禪宗“明心見性”、“頓悟圓通”釋內丹「煉神返虛」之境為修性,主張:“先以神仙命脈誘其修煉,次以諸佛妙用廣其神通,終以真如覺性遣其幻妄,而歸於究竟空寂之本源”。 在修行上,張伯端反對形式上的出家離俗,隱避山林。而主張“大隱隱於市”,他似乎也無意建立教團。他本人就不是出家的道士。南宗直至五祖白玉蟾,始開始有雲遊道士,也組織了南宗自己的教團組織。 著作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禪宗詩偈》三十二首。晚年其弟子王叔邦輯有《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簡稱《青華秘文》。 其中,於北宋熙寧八年(公元 1075年)撰寫的《悟真篇》,以《陰符經》《道德經》為兩大理論依據,“略仿《參同契》”(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闡幽》),全書宗承傳統內丹學說,說明內丹煉養的根本原理就是歸根返本,逆煉歸元,並描繪內丹修煉的全過程及闡發丹經要點、修煉內丹的方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是書專明金丹之要,與魏伯陽《參同契》,道家並推為正宗”。《道臧精華錄》謂:“是書辭旨暢達,義理淵深,乃修丹之金科,為養生之玉律”。 該書是最重要的煉丹理論及實踐著作著作之一。與之前的道教經典《周易參同契》齊名。全書由詩詞歌曲等體裁寫成。其中七言律詩一十六首,七言絕句六十四首,五言四韻一首;《西江月》詞十二首(又一首)、和七言絕句五首,以及歌頌詩曲雜言三十多首。有前、後二序。歷代都有大量的註疏本,仁智自見。
張伯端在世時並沒有親自創建學派或教派(一般認為,白玉蟾為南宗實際建立者),但在其身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宗派。 按張伯端傳石泰、石泰傳薜道光、薜道光傳陳楠、陳楠傳白玉蟾。輾轉授受至白玉蟾,漸壯大為以《悟真篇》為理論經典的重要內丹流派。稱為“金丹南宗”,由於張伯端號“紫陽”,故南宗也稱為“紫陽派”,與全真道並列金丹南北宗。張伯端、石泰、薜道光、陳楠、白玉蟾,也被尊為“南宗五祖”。 【以上南宗嫡派都主張“一己清修”。另據《中國道教史》(任繼愈主編):還有自稱出於張伯端之傳的一派,主張“男女雙修”,該派始於兩宋間的劉永年,劉曾於紹興壬申(公元1152年)刊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其序言中自謂於紹興戊午遇至人親授口訣,而未言所遇者姓字。劉永年傳象川無名子翁葆光及寺簿盧公,翁葆光撰有《悟真篇注》等,其徒若一子門人某跋《金液還丹印證圖》,稱劉永年於紹興戊午“遇悟真得其道”。然紹興戊午(公元1138年)張伯端已卒五十多年,當為依附之說。《混元列仙圖》亦未列雙修一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