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螺

紫螺

紫螺,貝類動物中的一種,種類較少,大多數呈紫色或紫羅蘭色,殼薄易碎,在海洋中浮游生活,長出外裹粘液的“孵囊”,使其中的卵飄浮在水面。在遭遇到侵犯時,能釋放出紫羅蘭色液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紫螺
  • 拉丁學名:Janthina janthina
  • 別稱:海蝸牛
  • :動物界
  • :軟體動物門
  • :腹足綱
  • :紫螺科
  • 分布區域:淺水或平坦的泥地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繁殖方法,自然繁衍,人工養殖,

形態特徵

貝殼薄而脆,約有5層螺層,早期的螺層凸圓,縫合線明顯。殼口邊緣渾圓,螺軸微扭曲,縱生長紋與螺旋溝紋相較。除殼頂、縫合線和殼底外,紫羅蘭色的外表泛著白色。(註:倒立浮游。)
尺寸:4cm
棲息地:在海面過自由浮游生活
紫螺(學名:Janthina janthina),是異腹足目紫螺科紫螺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印度尼西亞、韓國、中國大陸、台灣,常棲息在淺海沙底、浮游生活。
紫螺紫螺

生活習性

貝殼薄而脆,約有5層層,早期的螺層凸圓,縫合線明顯。殼口邊緣渾圓,螺軸微扭曲,縱生長紋與螺旋溝紋相較。除殼頂、縫合線和殼底外,紫羅蘭色的外表泛著白色。(註:倒立浮游。)
棲息地:在海面過自由浮游生活
從海水日夜沖刷的岩石到陰暗泥濘的深海底,各種形態的棲息地都有其特殊的軟體動物群。潮汐影響生長在海邊的軟體動物的特性和分布,它們所生活的地質表面特性也有同樣的影響力。不過,充足的陽光所提供的食物顯更為重要。軟體動物最適合棲息於熱帶,所以這個區域的海貝種類繁多,令人嘆為觀止。珊瑚是鮮艷的芋螺、寶螺渦螺的故鄉;在紅樹林中,牡蠣寄居與根部,蜇螺喜歡攀枝附葉,蟹守螺則靜靜地在泥灘上爬行。當然,溫帶海域同樣會讓收藏者大開眼界。沙灘是許多雙殼貝以及穴居腹足類,如玉螺的避風港。在河流入海口,泥沙混雜,造就了食物豐盛的環境,常可發現大量鳥尾蛤。岩岸是腹足類的大好獵場,它們能牢牢地吸附在岩石上。

繁殖方法

自然繁衍

海螺等貝類生物是卵生或卵胎生動物(是介於卵生和胎生之間的一個過渡品種,鯊魚也有部分種類是卵胎生的)。海螺的產期大概在5~8月,這段時期海域水溫較高,適宜海螺等生活繁衍。
海螺有的種類主要是向海水中集體排卵排精,受精後的受精卵象浮游生物一樣漂浮在水中,遇到礁石便附著上 ,在礁石縫隙待孵化,有的種類是在體內自行孵化, 類似於蝸牛等的繁殖。

人工養殖

海螺是發展海水池塘養殖的一個優良品種。為了實現其人工養殖,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養殖環境
遠離池塘內的其他貝類,選擇一塊約5-6畝相對平整的地方,用22畝網圈圍,處理好底腳,防止發生逃逸影響其他貝類生長,圍網中間要分散插有小竹竿,為高溫缺氧季節海螺上爬呼吸做準備;養殖過程中要經常對網具進行清洗,保證圍網內外水源對流暢通無阻,以確保有足夠的藻類,縮短養殖周期。
二、苗種選擇
苗種的來源主要是海洋捕撈,人工育苗較少,每年2-3月份本地海頭、柘汪、城東等碼頭漁船有售。另外燕尾港3-4月份有出售,苗種最好選用20粒/斤,健康,無破損,洗淨用筐裝運輸。放苗時,均勻將苗種播灑在已整理好的圍網內。
三、管理和餵養
海螺所適應的海水理化指標如下:鹽度10‰-30‰,PH值7.5-8.8,亞硝酸鹽0.10ppm以下,透明度30cm左右。以上理化指標內水溫在10-35℃時海螺生長較快。海螺的食性廣,飼料投餵以小雜魚和低價貝類為主,同時注意水中硅藻含量,海螺亦濾食硅藻,日投餌量根據池塘水質而定,硅藻缺乏的池塘多投餌,反之少投。2-3天檢查一次海螺攝食情況,防止投餌過多造成底質惡化,注意池塘水質的變化,防止底泥發黑,引發病變,發現爬桿時要及時使用粒粒氧,潑灑底改,定期使用EM調水王,調整水質,保持池塘內的有益菌群為優勢種群,從而促進水生動物的生長。海螺養殖中後期投餵的低價貝類相對較大,可以選擇池塘其他地方,在放養海螺苗種時也可放養一些低價貝類,以備需要時起捕,作為飼料投餵。由於混養池塘中底層貝類較多,日濾食量大,故而養殖周期中一定要注意肥水,肥水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的大品牌生物肥水產品,保證藻種數量和藻類的繁殖量。
四、增產增收
海螺養殖主要是圈養,所占池塘面積小,屬密集型養殖,每畝的苗種量應控制在1.2萬粒左右,中秋節後可以間斷性的捕大留小。秋收時節達不到規格的海螺,應放於環溝中暫養,次年可作苗種亦可提前上市。總而言之,海螺養殖是混養池塘的一個附屬,也是降低混養池塘風險性的一個條件。雖然海螺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不高,但在舒適的環境中其生長速度相對較快,且混養池塘其他養殖品種也需要一個舒適的生長環境,所以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掌握水質的變化,保持池塘的菌藻平衡,控制底質變化,定期清洗圍網,適量投餌,保證水中的溶解氧。有病害發生時要及時就診,防止交叉感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