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寺

紫薇寺

紫薇寺位於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舊鎮烏石紫薇山。始建於南宋紹興十三年(1552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紫薇寺
  • 外文名稱:Zhi Wei Temple
  • 地理位置:福建漳州市漳浦縣舊鎮烏石紫薇山
簡介,沿革,重修,現狀,

簡介

紫薇山又稱龍山,山清水秀,風景優美,是漳浦縣有名的旅遊景點。山上天然奇石林立,奇峰挺秀,怪石嶙峋,有“飛來石佛”、“蓮花座墩”、“風動石鼓”、“雲間靈鐘”、“雄鷹威武”、“仙人腳印”、“水晶石筍”、“石井龍泉”等八景奇觀。山中有滋味洞,“紫薇洞”三字系明縣丞林文相所題,洞中有石碑,刻有《冬遊紫薇洞記》。山頂建紫薇書院,由名師和高僧講學授課,佛教慈悲,套建文昌宮,致力培養人才,宋、明、清歷代人才輩出,共考上進士12名、秀才29名,其中祖籍漳浦的探花林士章曾在此讀書,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在紫薇寺東側的天后宮,供奉著一尊明嘉靖年間的烏面媽祖金身,故香客絡繹不絕。
紫薇寺

沿革

紫薇寺位於謝東山廟右邊,始建於南宋紹興十三年(1552年),由高僧希可創建,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悠久歷史,為歷代佛教聖地,晨鐘暮鼓,弘揚佛法,名聲遠揚海內外。自明清以來,香火興旺,不計其數的善男信女、海外商賈前往參拜。
寺廟從二塊巨石中心構築佛殿,左右以天然石洞為室,連兩廂僧舍總面積達800平方米。明萬曆年間九雲法師利用山坡空地大量培植荔枝果樹。據《福建通志》記載:漳州荔枝極盛,而漳浦為最,紫薇山中產,“相袍紫”、“馬上嬌”,“味甘色麗,實大核小,被隆慶皇帝列為貢品,指的就是著名烏石荔枝”。閩南武英殿大學士黃道周曾在紫薇寺講學,為禪寺題寫“白雲深處”、“佛法無邊”、“惜陰”等石匾,弘一大師曾雲遊紫薇為該寺書題“洗心”石刻。民國時期福建省主席劉建緒表揚烏石捐獻抗日資金時,參觀紫薇寺並撰聯:“天地生成真佛境,江山毓秀照禪心。”

重修

紫薇寺歷經興廢,歷史滄桑。民國末期,高僧釋有恩老師父在此苦修;1953年,寺廟拆除,紫薇寺被毀;1986年,紫薇寺被漳浦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農曆八月初八,當地佛教信女林秀麗組織帶領佛教信徒重建紫薇寺;1989年,林秀麗前往廈門佛學院學習佛法,一年後,她與廈門佛學院的若干名比丘尼到紫薇寺同修弘揚佛法。
從1993年開始,紫薇寺就著手擴建僧舍、齋堂、大雄寶殿、地藏殿、文昌宮等基礎設施,寺廟現在總建築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1996年5月,紫薇寺被登記為宗教活動場所;1996年8月,百餘歲的現代高僧釋妙智入住紫薇寺長達五年之久,他壽齡116歲,圓寂後成為福建省現代高僧第一尊肉身和尚。

現狀

近年來,紫薇寺在住持正謹師父、釋妙信(林秀麗)、釋志妙的帶領下,大力弘揚佛教精神,引導四眾弟子加強自身建設,發揚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走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道路,樹立“出家不忘愛國,修行重在利民”的思想覺悟,組織佛教弟子學習黨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規,提高自身素質。此外,紫薇寺還與其他佛教寺廟積極開展聯誼活動,通過交往,增進相互間的了解和友誼,從而也促進了紫薇寺的進一步發展。
1990年以來,紫薇寺大力弘揚“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本著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積極投入“救災、扶貧、助學、幫殘、修路”等社會公益事業中,使佛教利益眾生的宗旨變為服務人民的行動。近20年來,據不完全統計,紫薇寺共扶持貧困戶150多戶,救濟1000多人,幫助貧困生數十人,加上歷年贊助鄉村修橋鋪路等,共捐贈善款近10萬元,這些善舉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普遍讚譽和一致好評。2002~2004年,紫薇寺被漳州市宗教局評為“漳州市2002年度‘五好’文明教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