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鳳菜(紫背菜(菊科植物))

紅鳳菜(菊科植物)

紫背菜(菊科植物)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紅鳳菜(Gynura bicolor DC.),中國傳統的山野菜,別名:紅菜補血菜(台灣)、木耳菜血皮菜等。為菊科菊三七屬植物,其全草全年可采,鮮用或曬乾食用。

然而,紅鳳菜中含有一中叫“吡咯里西啶類生物鹼”的物質,具有肝毒性,含量和它的致毒劑量尚不明確。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鳳菜
  • 拉丁學名:Gynura bicolor DC.
  • 別稱:紅菜、補血菜(台灣)、木耳菜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菊亞綱
  • :菊目
  • 菊科
  • 亞科:管狀花亞科
  • :千里光族
  • 菊三七屬
  • :紅鳳菜
  •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於福建、浙江、江西、廣西、江蘇、湖南、湖北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地理分布,栽培技術,藥用價值,儲存,物種研究,

形態特徵

紅鳳菜,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全株無毛。莖直立,柔軟,基部稍木質,上部有傘房狀分枝,乾時有條棱。葉具柄或近無柄。葉片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5-4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基部楔狀漸狹成具翅的葉柄,或近無柄而多少擴大,但不形成葉耳。邊緣有不規則的波狀齒或小尖齒,稀近基部羽狀淺裂,側脈7-9對,弧狀上彎,上面綠色,下面乾時變紫色,兩面無毛;上部和分枝上的葉小,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具短柄或近無柄。
紅鳳菜紅鳳菜
頭狀花序多數直徑10毫米,在莖、枝端排列成疏傘房狀;花序梗細,長3-4厘米,有1-2(3)絲狀苞片。總苞狹鐘狀,長11-15毫米,寬8-10毫米,基部有7-9個線形小苞片;總苞片1層,約13個,線狀披針形或線形,長11-15毫米,寬0.9-1.5(2)毫米,頂端尖或漸尖,邊緣乾膜質,背面具3條明顯的肋,無毛。小花橙黃色至紅色,花冠明顯伸出總苞,長13-15毫米,管部細,長10-12毫米;裂片卵狀三角形;花葯基部圓形,或稍尖;花柱分枝鑽形,被乳頭狀毛。
瘦果圓柱形,淡褐色,長約4毫米,具10-15肋,無毛;冠毛豐富,白色,絹毛狀,易脫落。花果期5-10月。

生長習性

1、溫度:紅鳳菜喜冷涼氣候,要求全年日均氣溫15-19℃,最高氣溫≤39℃,最低氣溫≥-5℃。適宜根狀莖萌發的日均氣溫為8-22℃,嫩莖生長最適宜溫為日平均20-28℃。30℃以上其莖稈木質化速度加快,30℃以上或8℃以下生長緩慢。莖、根可露地越冬,只要溫度適宜,可周年生長,無明顯休眠期。秋季開花至翌年春季。
2、濕度:全年降水量1300-2100毫米的地區,紅鳳菜均可生長。其根部耐旱,在夏季高溫乾旱條件下不易死亡。
3、光照:紅鳳菜喜強光照,若光照不足則生長細弱,全年日照時數需1700-2000小時。在半陰處也可開花。8月下旬花芽分化,9月上旬抽薹,9月下旬開花到翌年3月份。
4、土壤:紅鳳菜對土壤要求不嚴,黃壤、沙壤、紅壤均可種植。適宜pH值為5.5-6.5。

地理分布

原產中國,主要分布在雲南(麻栗坡、屏邊、西疇、福貢)、貴州(望謨、貴陽、福泉、荔波)、四川(峨眉山)、廣西(平樂、富川、賀縣、蒙山、岑溪、北流、靈山、防城、上思等)、廣東(懷集)、台灣(台北、宜蘭)。
紅鳳菜生於山坡林下、岩石上或河邊濕處,海拔600-1500米。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日本也有分布。

栽培技術

春栽期為3月上中旬,秋栽選擇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 栽培要點:大部份都是栽培,可用扦插繁殖。
1、種株質量與處理
(1)種株質量:選擇無病蟲害、莖稈紫綠色的健壯種株,去除頂端的花薹和雜株。
(2)種株用量:春秋紅鳳菜:每畝用種株(鮮質,下同)150千克。常用扦插與壓條法。莖稈扦插每畝用種株150千克,莖稈壓條每畝用種株200-250千克。
(3)種株處理:春紅鳳菜選擇粗壯的種株平地割下,截去頂梢柔嫩部分和基部老化部分,取中部莖稈,截成長10-13厘米的中段,下部削成斜口,用20毫克/千克萘乙酸溶液浸泡15-30分鐘,或用15-30毫克/千克吲哚丁酸溶液浸泡15-30分鐘,後即可扦插。秋紅鳳菜8-9月定植時,選擇粗壯的植株平地割下,截去頂梢柔嫩部分和基部老化部分,取中間莖稈,截成10厘米長的小段放入20毫克/千克吲哚丁酸溶液中浸泡15-20分鐘
2、整地施肥:以濕潤、肥沃的沙壤土為最佳。深翻、曬垡,每畝施足腐熟豬、鴨、人糞尿2000-3000千克。平畦種植,畦床南北坐向,寬1.5米,高25-30厘米,長不限。溝寬30-35厘米。
紅鳳菜(紫背菜(菊科植物))
3、定植:春紅鳳菜採用莖稈扦插法栽種,將處理過的種株莖稈,按株行距30厘米×30厘米或25厘米×30厘米挖穴,每穴3-4株斜插在畦面上。栽後將周圍土壓實,澆透水。每畝種植3-4.5萬株。秋紅鳳菜按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每穴3-4株栽植,每畝定植3-4.5萬株。壓實土壤並澆透水,遮陽保濕。7天后揭去遮陽物。
4、田間管理
(1)春秋紅鳳菜。露地栽培的,栽種後每天清晨澆水,保持面濕潤。高溫乾旱期要灌水,汛期或大雨後及時排澇。4月上旬至5月下旬是生長的關鍵時期,每畝追施有機複合肥15千克或尿素5千克。8-9月扦插的植株易抽薹,現蕾開花前要及時打頂,促使養分積累在莖葉上。每畝追施複合肥10千克。
(2)保護地栽培:塑膠薄膜覆蓋時間為11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覆蓋前割去地上植株,保留3-5厘米長的莖基部,清除殘枝枯葉。每畝撒施有機複合肥25千克,白天溫度保持15-30℃,超過32℃則要通風降溫。夜間保持5℃以上,相對濕度控制在65-75%。扣塑膠薄膜後一般不澆水,以免降低地溫使生長緩慢。莖苗生長齊後,噴施1次葉面肥(保得微生物葉面增效劑)。採收後3天每畝用尿素5-6千克對水1000千克澆灌。
5、採收。嫩莖長至15-20厘米時採收,用快刀從植株離畦面3-5厘米處割下,揀去殘葉和黃葉片,分級捆把,排放在蔬菜框或保鮮袋內出售。採收後清理畦面,人工除草或每畝用10.8%高效蓋草能乳油30毫升、15%精穩殺得乳油60毫升防除雜草。分批採收,每採摘2-3次追肥水1次,每畝施尿素5千克,促進莖稈發芽生長。

藥用價值

【營養成分】 百克乾物質中含:鈣1.443g;磷0.17-0.3g;鉀2.83-4.63g;鎂0.92-1.06g;銅39.7ppm;鐵129-209ppm;鋅26-75ppm;錳47-148ppm;維生素C和粗蛋白含量也較高。
【化學成分】含花色苷(anthocyanin)
【藥性】味辛、甘、性涼。清熱涼血,活血、止血、解毒消腫。
【藥用】主治咳血、崩漏、外傷出血、痛經、痢疾、瘡瘍毒、跌打損傷、潰瘍久不收斂。根莖止渴、解暑。葉健胃鎮咳。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30~90g。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研末撒。

儲存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最適儲存溫度】:5-8℃ 相對濕度:95%RH以上
【冷害】:5℃以下,紅鳳菜於5℃以下會受到冷害,只能存放一周左右,於10℃以上因葉片呼吸作用強,失水、腐爛快,故儲存期亦不長。於10℃亦只能存放一周左右。
【儲存溫度(℃)】: 0 5 15 常溫(25℃)(註:上下溫度天數對應參考)
【儲存期限(天)】:6-10 6-10 1-2 1

物種研究

F. Davies (1979)在其論文中曾將木耳萊公陽ura cusimbua (D. Don) S. Moore並人本種,作為異名。但兩者葉形及基部都有明顯的區別。檢查該種我國西藏、滇西北和印度的標本,發現後者植株高大,葉大,邊緣其不規則的銳鋸齒,基部常擴大成抱莖的葉耳;側脈多數;頭狀花序較多數,密集成傘房圓錐狀,與本種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兩者應分立為獨立的種較為適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