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雕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紫檀雕刻是2011年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上海中國紫檀文化研究院、中國紫檀博物館獲得紫檀雕刻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紫檀雕刻
  • 批准時間:2011年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類別:傳統美術
  • 項目編號:Ⅶ-58
  • 保護單位:中國紫檀博物館 
歷史發展,工藝特點,保護措施,

歷史發展

海派紫檀雕刻工藝是中國傳統紅木雕刻藝術的一種。近代以來,海派紫檀雕刻藝人把西方雕塑技法巧妙融入到中國傳統紫檀雕刻工藝中,從而使海派紫檀雕刻作品具備了鮮明的地區特色。
海派紫檀雕刻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發端於明代。最初的創始人屠詩雨的作品被時人稱為“明朝一代妙技”。其傳人屠文卿為清宮“造辦處”所賞識,所作“蘇式”紫檀雕刻工藝有著很高的造詣。清末民初,屠敬書在上海老城廂開設紅木作坊,擅小件,尤精紫檀雕刻工藝。其子屠漢民從小隨父研習紫檀雕刻技藝,後赴美留學,曾任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精通西方雕塑藝術,其作品是海派紫檀雕刻工藝與西方雕塑藝術融會貫通的典型範例。如今,屠氏後人繼承了祖上的“紫檀基因”,留學歸國後落戶滬上,潛心從事紫檀雕刻工藝創作,尤其擅長製作大件的紫檀雕刻作品。
海派紫檀雕刻對傳統的刀具進行了改革,使之能夠適用於材質堅硬的紫檀材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達到了高標準的特殊工藝目的。

工藝特點

海派紫檀雕刻作品題材廣泛,技藝精湛,刀法秀麗明潤,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上海中國紫檀文化研究院、中國紫檀博物館獲得紫檀雕刻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