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爾維物理學會議

索爾維物理學會議

索爾維物理學會議是以創造氨鹼法制鹼而聞名於世界的比利時化學工業家和社會活動家E.索爾維首倡召開的多次國際物理學會議的總稱。 從1911年召開第一次會議起,到1982年已舉行過18次。前17次都在布魯塞爾舉行,第18次會議在美國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索爾維物理學會議
  • 舉行地點:布魯塞
  • 舉行次數:18
  • 舉行時間:1911年
具體信息,物理學會議,

具體信息

索爾維會議和傳統的學術性會議不同,後者一般只公布已經獲得一定成果的科學研究工作,而索爾維會議卻致力於討論物理學發展中有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這個會議的另一個特點是每次都只由人數不多的、來自世界各國有關方面最傑出的專家就一個專題進行討論。
索爾維物理學會議索爾維物理學會議
1911年,由於相對論和量子論的出現,引起了新概念同經典物理學理論的嚴重不協調。德國科學界的兩位領袖人物,物理學家M.普朗克和物理化學家W.能斯脫,在1910年初就醞釀要開一次國際性會議,協調J.C.麥克斯韋、L.玻耳茲曼的分子運動論與普朗克、A.愛因斯坦的輻射的量子理論。

物理學會議

這年春天,能斯脫在布魯塞爾會見了索爾維,在會見中,索爾維談到他自1887年以來所發展的關於引力和物質結構的思想,並試圖了解他的這些見解是否已經受到物理學家們的注意。同時,索爾維對能斯脫介紹的在比熱容和輻射理論中將麥克斯韋-玻耳茲曼分子運動論與普朗克和愛因斯坦的量子概念協調起來所遇到的困難也很感興趣。能斯脫就建議由索爾維倡導邀請一些著名的科學家來布魯塞爾開一次會,得到索爾維的贊同。於是索爾維邀請了當時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如H.A.洛倫茲普朗克愛因斯坦、A.索末菲、W.維恩、H.開默林-昂內斯、E.盧瑟福、M.居里、J.B.佩蘭、P.朗之萬、M.布里淵和J.-H.龐加萊等人,在1911年10月在布魯塞爾開了一次國際物理學會議,會議的主題是輻射和量子論,洛倫茲擔任科學委員會的主席。
索爾維物理學會議索爾維物理學會議
由於這樣的一次會議開得很成功,在洛倫茲幫助下,索爾維創建了一個有效期30年的基金組織,定名為國際物理學協會(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Physique),於1912年5月1日成立,其目的是激勵那些能夠擴展和深化自然現象知識的研究,主要是物理學和物理化學的進展,以及其他自然科學與它們有關的問題。1913年春,索爾維又建立了另一個名為國際化學協會 (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Chemie) 的基金組織,其目的是激勵同化學有關的研究。這兩個基金組織各有自己的科學委員會,統稱為國際物理學和化學協會(Les 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Physique et de Chemie)。
索爾維物理學協會由兩個委員會指導,一個是行政委員會,一個是國際科學委員會,前者由索爾維本人(或一位他指定的代理人)、一位由比利時國王指定的成員和一位由布魯塞爾大學指定的成員共3人組成,負責行政事務;後者由9名成員(必要時可臨時增加)組成,負責指導科學活動。
索爾維會議基本上是3~5年召開一次,但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都因為受戰爭影響而間斷。由18次會議的簡況可以看出70多年來物理學發展歷程的一些簡單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