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

紡是一個漢語形聲詞,從糸,從方,方亦聲。本義為古代城邦國家在城市裡的織造工業及其產出的織造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紡
  • 拼音:fǎng 
  • 筆畫:7
  • 部首:糹
  • 五筆:xyn
解釋,組詞,古籍解釋,

解釋

“方”意為“邦國”。“糸”與“方”聯合起來表示“一個方國的織造工業”。
本義:古代城邦國家在城市裡的織造工業及其產出的織造品。
釋義;把絲棉、麻、毛等做成紗;一種比綢子稀而輕薄的絲織品。
引申義:織造。
說明:古代城邦國家的紡織業也是由政府部門統一管理的,即原料由國家統一供應或指導供應,產品由國家統一收購或指導收購,產品的種類和技術標準由國家統一規定,而具體的生產作業由一家一戶分別進行,即包產到戶。這種國家不建設大型紡織工廠,而將生產任務分配到一家一戶的工業體系直到明清時期還存在。杭州作為歷史上著名的絲綢之府,它的絲綢生產都是在一家一戶里完成的。近代以來,才模仿西方工業體系,建起了專門的紡織工廠,如著名的都錦生絲織廠。如今的杭州近郊,在離開市中心十幾公里的城中村里,到處可見這種屬於一家一戶的小型服裝企業,只是人手不夠會找幫工。它們就是古代城邦國家紡織工業的孑遺)
(3)
同本義 [spin]
紡,網絲也。――東漢·許慎《說文》
紡焉以度而去之。――《左傳·昭公十九年》
村南有夫婦守貧者,織紡井臼,佐讀勤苦。――清·周容《芋老人傳
(4)
如:紡績(紡紗與績麻);紡手(指紡紗、紡線的人);紡緝(紡絲和緝麻)。
(5)
通“繃”。捆綁,懸掛;束縛 [hang]
獻子執而紡於庭之槐。――《國語·晉語》。韋昭注:“紡,懸也。”
(1)
fǎng
(2)
綢屬;素紗 [thin silk cloth;reeled pongee]。古指素色紗絹
賓裼,迎大夫,賄用束紡。――《儀禮·聘禮》
(3)
質地堅韌輕薄、表面細潔的平紋絲織物,又稱紡綢。按原料分為:真絲紡如杭紡、電力紡;人絲紡,如有光紡、無光紡;尼龍滌綸紡,如尼絲紡、滌絲紡;經緯採用不同原料交織的紡綢,如富春紡、華春紡。

組詞

fǎngchē
[spinning wheel] 手握搖把帶動輪子旋轉的紡紗器具。
紡綢
fǎngchóu
[habutai] 一種平紋絲織品,質地薄而細軟,適宜做夏季服裝。
紡錘
fǎngchuí
[spindle] 手紡車中的一細長針,靠它捻成線並繞在它上面。
紡織
fǎngzhī
[spinning and weaving] 紡紗與織布
紡織工業
fǎngzhī gōngyè
[textile industry] 生產織物和生產製成織物的纖維、紗、線和其他原料的工業部門
紡織品
fǎngzhīpǐn
[textile fabric;textile goods] 經過紡織加工後的產品之總稱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正韻》妃兩切《集韻》《韻會》撫兩切,𠀤音仿。《說文》網絲也。《廣韻》績紡。《急就篇注》謂紡切麻絲之屬為纑縷也。《儀禮·聘禮》賄用束紡。《注》紡,紡絲為之,今之縛也。《左傳·昭十九年》托於紀鄣紡焉。《疏》紡,謂紡麻作纑也。
《晉語》獻子執而紡於庭之槐。《注》紡,縣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