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錘體纖維

紡錘體纖維

紡錘體纖維是由紡錘體和纖維構成的合成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紡錘體纖維
  • 外文名:spindle
  • 觀察途徑:顯微鏡
  • 構成時間:有絲分裂前期
簡介,詳解,

簡介

紡錘體纖維圖片紡錘體纖維圖片
紡錘體纖維是由紡錘體和纖維構成的合成詞。

詳解

紡錘體(spindle,spindle body)是指在有絲分裂的前期末構成,並為末期消失的有絲分裂結構的一個成分。是染色體從前中期到後期的運動場所。分裂細胞的紡錘體用普通光學系統觀察時,因為其內部折射率的差不大,所以看起來是均質的,無結構的,但是,用相差或微分干涉光學系統觀察時,可以看到在紡錘體內部從染色體的著絲粒伸向兩極的著絲粒絲。用偏光顯微鏡觀察,整個紡錘體是沿長軸顯出弱的正復折射性,著絲粒絲卻顯出強的正復折射性。這樣,由於構成紡錘體的物質與構成細胞質的物質所表現的性質不同,所以稱前者為紡錘體原生質,以表示區別。紡錘體在正常情況下位於兩極之間,呈紡錘形。但如用藥物等處理,就會變成多極紡錘體。從中期到後期,它占據著子染色體群與兩極之間的部位,所以稱為半紡錘體。從後期發展到末期時,半紡錘體之間的中間區域,在植物細胞中,則膨潤起來,變為成膜體;在動物細胞中,則向長軸方向延長,中間變細。紡錘體一經固定,即使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也能觀察到許多纖維結構(通常將此統稱為紡錘絲),除著絲粒絲之外,還能夠觀察到兩極之間的連線絲和子染色體之間的中間連線絲。如果用戊二醛和鋨酸進行雙重固定,紡錘體就會以幾乎近似活體的狀態固定下來。紡錘體是由排列於長軸方向上的直徑為15—25納米的微管構成,著絲粒絲則由微管束構成。紡錘體蛋白質的等電點屬於酸性(pH4.5),因此,一直認為紡錘體不能用嗜鹼性染料染色,所以稱為非染色相。如果用極低的pH處理,就會使紡錘體破壞。如用醋酸洋紅或醋酸地衣紅進行固定染色,就會很容易看到中期的染色體,其原因就在於此。
構成紡錘體的纖維是微管及與微管相結合的蛋白質。紡錘體纖維分為極纖維和動原體纖維兩類。紡錘體纖維大部分都是極纖維,它們由紡錘體的兩極向赤道延伸。動原體纖維附著在染色體的著絲點上,向兩極延伸。每個紡錘體平均含有108個微管蛋白分子,它們組裝成微管,微管再組裝成紡錘體。
在分裂的細胞中,微管的組裝是在兩個有絲分裂中心體中進行的,最終產生了紡錘體的兩極。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中心體就是紡錘體的組織中心。但是,許多生物,特別是所有植物,並沒有中心體,卻照樣能夠形成功能正常的紡錘體,當然比較起來,他們的紡錘體纖維在兩極的匯聚不如動物細胞集中。但是,當用雷射微光束破壞動物細胞的中心粒時,細胞仍然能夠形成正常的紡錘體,所以,中心粒的作用可能在於幫助紡錘體纖維在兩極匯聚。最近的研究證明,真正的組織中心是由存在於紡錘體兩極的染色較淺的範圍中不甚清晰的斑狀結構的物質構成。這種結構在電鏡下可見,它既存在於動物細胞中,也存在於植物細胞中。看來中心粒的作用可能與動物細胞的極性運動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