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識

素問識

《素問識》醫經著作。8卷。日本丹波元簡(廉夫)撰於日本文化三年(1806年)。作者擷取《素問》72篇(除7篇大論與刺法、本病論)之精要,摘錄王冰、馬蒔吳昆、張介賓等注家之言,及朱丹溪等學術見解,參考經傳百氏,對《素問》某些條文進行訓詁、解詞、校勘和注釋,並對前賢疏義之失,予以訂正。卷首有素問解題、素問匯考、素問諸家註解書目及全元起本卷目等。要言不煩,識見允正,為研究《素問》重要參考文獻之一。現有日天寶八年(1837年)刊本,日文久三年(1863年)排印本,建國後有排印本。

基本介紹

  • 書名:《素問識》
  • 作者:丹波元簡
  • 出版時間:1806年
  • 所屬範疇:醫學書刊
簡介,作者,序跋,目錄,補遺,

簡介

又,《素問識》(1837年刊)八卷,日人·丹波元簡編撰。
素問識
丹波元簡(1755-1810),字廉夫,丹波氏原姓多紀,後賜姓丹波,精於醫學,並將考證方法運用於醫學研究,所注甚豐,為日本著名醫家,主宰江戶醫學館。
本書是作者採集《素問》歷代諸注,參考多種醫學古籍,進行節要注視而成。其篇次依王冰注本,但未列《天元紀大論》以下七篇。卷首列有“序”、“素問題解”、“素問匯考”、“素問諸家註解書目”、“全元起本卷目”等。
丹波氏註解方式是,運用選注而不自注之法,取前人注釋之考證精確、說理入微、符合經旨而又發揮者入選,所引注文多甚入理,不忘言“識”,以王冰、張介賓、馬蒔、張志聰、吳昆、高士宗等人為多。對各注有分歧時,則以“簡案”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孰是孰非。如有未能肯定,或可並存者,則以疑似口吻,徑曰“恐非”或“似是”或“可並存”,俾學者進行思考抉擇。本書在闡述自己的見解時,旁徵博引,採擷廣泛,處理態度又極為嚴謹,對學者分析諸注,深入體會經旨,有一定幫助,因而為學習《內經》者所重視。
日人·篠原孝市在《伊澤裳軒·素問釋義·解說》評價道:“《素問識》以縝密的考據方法見長,被譽為《內經》研究書中之白眉,給予後世《內經》研究以極大影響。《素問識》成書後,又相繼發現了新資料,為了彌補《素問識》的不足,加入知見新材料,《素問紹識》隨之問世。這兩本書成為考證派後學研究《素問》之必備,並有選擇性地攝取,進一步促進了研究的發展。”
鷗外《伊澤蘭軒》323中引松田道夫(柏軒門人)云:“伊澤蘭軒與多紀父子同聞名於世,伊澤所見多紀父子等身著作,無意與之爭高低。……蘭軒披覽多紀之書後領悟到,即便是上乘之作,亦往往將讀者引入歧途。這就是伊澤氏不立文字的理由。……蘭軒恪守此意念,淡泊著書而熱衷於古書的研究,將心得體會套用於臨床治療。古醫書中,蘭軒對《內經》的研究著力最重,並以多紀氏編纂的《素問識》、《靈樞識》等考證成果,為研究階梯。這正是伊澤氏的家學所在,榛軒、柏軒二字亦承襲之。”
時賢胡天雄先生說道:“日本漢醫多紀元簡知《素問》之難讀也,乃一反全文通注之例,摘其疑點難點,採集諸家之說而是正之,諸家之意有未愜、義有未盡者,則加按語以申己意;其疑而未決者則闕而置之,於公元1806年成《素問識》八卷。後四十年,其次子元堅繼承父志,又有《素問紹識》四卷之作。兩書取材嚴謹,立論客觀,鄂人楊惺吾氏1880年訪書東瀛時,即謂多紀之書,有三善焉:‘宋元以來,儒與醫分途,業岐黃者不問經史,多紀則胸羅四部,一字無假,此一善也;《素》《難》《傷寒》,傳自秦漢,古言古義,謬解實繁,多紀則旁稽《蒼》《雅》,疑滯皆通,此二善也;病情萬狀,昔無今有,拘者泥古,食焉不化,多紀則有善必錄,不棄時賢,此三善也。’餘年十有五從叔父仁齋公習醫,二十一歲時始矢志讀《素問》,於疑難處,多所未解,遍索諸家注釋,不愜意者仍多,方自咎知識淺薄,不敢疑議前哲。及讀多紀氏書,遂覺靈鈅頓啟,視野廓然,乃知群公注釋、其精闢獨到、直擷精華者固多,而委屈使通、臆度為解者正復不少。此無他,全文通注之難也。孔子有言:‘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多紀氏之書有益於讀者明矣。”(《素問補識·自序》)
《素問識》1936年收入上海世界書局出版的《皇漢醫學叢書》中,並成為通行本通行本《素問識》基本上未引用本邦注家學說。

作者

多紀(丹波、劉)簡(桂山、櫟窗)江戶幕府醫官1755--1810
此條文獻轉載日本文獻
[日本]丹波元簡(1755—1810),字廉夫,通稱安長,號桂山、櫟窗,出身於世醫之家。寬政十一年承父業宰醫學館,並為侍醫。於日本漢醫界創立了考證派。著述甚富,有《靈樞識》、《傷寒論輯義》等。

序跋

丹溪朱氏雲。素問。載道之書也。詞簡而義深。去古漸遠。衍文錯簡。仍或有之。故非吾儒不能讀。信哉言也。余蚤承箕裘之業。奉先考藍溪公之庭訓。而治斯經。顓主王太僕次注。 枕。十餘年矣。然間有於經旨未愜當者。又有厝而不及注釋者。雖經嘉 閣臣之校補。猶未能精備焉。於是採擇馬蒔吳昆張介賓等諸家之說。更根據朱氏之言。參之於經傳百氏之書。以補其遺漏。正其紕繆。至文本同異。釋言訓義。凡可以闡發經旨者。簡端行側。細字標識。久之至側理殆無餘地矣。迨庚戌冬。擢於侍醫。公私鞅掌。呼吸不遑。遂投之櫥中。不復為意。辛酉秋。以忤旨被黜。而就外班。遽為閒散。是以再取而翻之。欲有所改補。奈何年逾半百。雙眸昏澀。不能作蠶頭書。因竊不量荒陋。別為繕錄。 厘成八卷。名曰素問識。如其疑義。則舉眾說。不敢決擇是非。諸家註解。與王舊說。雖異其旨。亦可以備一解者。並采而載之。雖未能撣斯道之至賾。鉤經文之深義。然視之明清諸注。句外添意。鑿空臆測。以為得岐黃未顯之微言者。其於講肄之際。或有資於稽考歟。嗚呼。先考逝矣。而六年於今。其將質誰。 初完。不禁廢卷而三嘆也。
文化三年丙寅歲。秋九月十有一日。書於柳原新築。丹波元簡廉夫。

目錄

素問解題
素問匯考
素問諸家註解書目
附全元起本卷目
卷一
上古天真論篇第一
四氣調神大論篇第二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
金匱真言論篇第四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
卷二
陰陽離合論篇第六
陰陽別論篇第七
靈蘭秘典論第八
六節藏象論篇第九
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藏別論篇第十一
異法方宜論篇第十二
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
湯液論篇第十四
玉版論要篇第十五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
平人氣象論篇第十八
卷三
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論篇第二十
經脈別論篇第二十一
藏氣法時論篇第二十二
宣明五氣篇第二十三
血氣形志篇第二十四
寶命全形論第二十五
八正神明論篇第二十六
離合真邪論篇第二十七
通評虛實論篇第二十八
太陰陽明論篇第二十九
陽明脈解篇第三十
卷四
熱論篇第三十一
刺熱篇第三十二
評熱病論篇第三十三
逆調論篇第三十四
瘧論篇第三十五
刺瘧篇第三十六
氣厥論篇第三十七
咳論篇第三十八
卷五
舉痛論篇第三十九
腹中論篇第四十
刺腰痛論篇第四十一
風論篇第四十二
痹論篇第四十三
痿論篇第四十四
厥論篇第四十五
卷六
病能論篇第四十六
奇病論篇第四十七
大奇論篇第四十八
脈解篇第四十九
刺要論篇第五十
刺齊論篇第五十一
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刺志論篇第五十三
針解篇第五十四
長刺節論篇第五十五
卷七
皮部論篇第五十六
經絡論篇第五十七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骨空論篇第六十
水熱穴論篇第六十一
調經論篇第六十二
卷八
繆刺論篇第六十三
四時刺逆從論篇第六十四
標本病傳論篇第六十五
著至教論篇第六十六
示從容論篇第六十七
疏五過論篇第六十八
征四失論篇第六十九
陰陽類論篇第七十
方盛衰論篇第七十一
解精微論篇第七十二

補遺

《素問識》系在《素問記聞》基礎上撰成,《素問識》之材料亦有超出《素問記聞》者,這些材料乃元簡研治《素問》之心得,筆之於書眉及行間者。《素問識》是元簡不朽之作,在日本及中國享有極高學術聲譽。198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再次印刷,《內容介紹》稱是書“是學習和研究中醫經典著作重要參考書”。然而元簡對此書受益於《素問考》不置一詞,秘默不言,謂其剽竊則語嫌刺激,衡之事實,則實難辭攘善掠美之咎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