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流通規律

紙幣流通規律

紙幣流通規律是指紙幣的流通量決定於它所代替的流通中所需的金屬貨幣量的規律。馬克思曾指出:“紙幣流通的特殊規律只能是從紙幣是金的代表這種關係中產生。這一規律簡單說來就是: 紙幣的發行限於它象徵地代表金 (或銀) 的實際流通的數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47頁) 按照馬克思的上述論述,紙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紙幣只有代表金量成為價值符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紙幣流通規律
  • 屬於: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 代表貨幣金屬量即單位紙幣的購買力
  • 決定:單位紙幣的交換價值
簡介,詳解,通貨膨脹,區別,

簡介

從上面的公式可知,單位紙幣所代表的貨幣金屬量即單位紙幣的購買力水平,決定單位紙幣的交換價值,當一個時期社會所需要的貨幣金屬量確定之後,單位紙幣的交換價值就取決於紙幣的流通量了。而紙幣的流通量又取決於紙幣的發行量。因為紙幣是沒有內在價值的,它是因為流通才體現出價值,所以紙幣不能退出流通。
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

詳解

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決定紙幣流通量的規律。紙幣流通的特殊規律只能從紙幣是金的代表這種關係中產生,即紙幣的發行限於它象徵地代表的金(或銀)的實際流通的數量。
紙幣是貨幣符號,它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幣量為限度。如果紙幣發行量相當於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幣量,那么,紙幣的購買力就會同它所代表的金幣的購買力相等。如果紙幣發行量超過了這個限度,每一單位紙幣所代表的金幣量就會減少。例如,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是1億英鎊,而發行的紙幣卻是2億英鎊,每個單位紙幣所能代表的金屬貨幣量也就縮小一半;其後果就是紙幣貶值,物價上漲,原來價格為1英鎊的商品,現在要用紙幣2英鎊才能買到。
紙幣流通不同於金幣流通。在實行金幣流通的條件下,過多的金幣會被流通所排斥,變成貯藏手段退出流通,使流通中的金幣量隨著流通需要的變化而變化,貨幣量得到自發的調節。但是,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情況完全不同。紙幣本身沒有價值,不能象金幣那樣貯藏起來,只能在流通領域中起到代表金幣價值的作用,如果紙幣退出了流通領域,它就會變成一文不值的廢紙。所以,當國家發行紙幣後,紙幣就全部進入流通領域。在紙幣貶值時,紙幣的持有者還會千方百計地拋出紙幣,以免進一步貶值。這樣,紙幣不但不會象金幣那樣自動退出流通領域,反而會把所發行的紙幣更大量地吸引到流通中去。而這種現象還會由於剝削階級的國家為了彌補財政赤字,濫發紙幣而加劇,從而出現紙幣流通量多於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幣量的現象。

通貨膨脹

流通中紙幣數量過多所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稱為通貨膨脹。這是剝削階級國家用來對國民收入進行有利於剝削階級再分配的一個重要手段。濫發紙幣實際上是一種最壞的強迫性公債,它使勞動人民的生活狀況急劇惡化。中華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為了掠奪人民的財富,任意濫發紙幣。通貨膨脹達到駭人聽聞的地步。從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到1949年國民黨統治崩潰的12年間,紙幣的發行量增加了1400多億倍,而物價卻上漲了36萬多億倍。通過通貨膨脹從廣大人民手中掠奪的財富,估計在 150億銀元以上。再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美元為例,由於美國長期擴軍備戰,大量軍事開支造成巨額財政赤字美國政府不得不增發紙幣彌補財政赤字,抵償國際收支差額,從而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在1945~1975年的30年中,美元的購買力下降了2/3。正如馬克思所指出:“國家固然可以把印有任意的鑄幣名稱的任意數量的紙票投入流通,可是它的控制同這個機械動作一起結束。價值符號或紙幣一經為流通所掌握,就受流通的內在規律的支配”(《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09頁)。
一般指物價水平在一定時期內持續的普遍的上升過程,或者是說貨幣價值在一定時期內持續的下降過程。可見,通貨膨脹不是指這種或那種商品及勞務的價格上長,而是物價總水平的上升。物價總水平或一般物價水平是指所有商品和勞務交易價格總額的加權平均數。這個加權平均數,就是價格指數。衡量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一般有三種:消費價格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國內生產總值價格折算指數

區別

二者的聯繫:
二者都是以自身的價值或代表的價值與商品價值的比例關係來決定實現商品價格需要的貨幣量。
紙幣流通規律以金幣流通規律為基礎,同時反作用於金幣流通規律。其反作用體現為:紙幣發行總量超過它所能代表的金幣量,會使金幣流通規律的作用削弱甚至消失。
二者的區別:
前者是紙幣自身的價值取決於紙幣的發行量,後者是金幣發行量取決於金幣自身的價值。
金幣本身具有價值,因而其需要量由它本身的價值與商品價值的比例關係決定;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因而其需要量由它代表的價值與商品價值的比例關係決定。
金幣流通規律是基本規律。當紙幣與金幣的關係遭到破壞時,紙幣流通中就會出現任意發行、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