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暴露理論

著名心理學家扎喬尼克(Zajonc)在1968年提出一種經驗性的觀點。他認為只要廣告暴露讓消費者接觸到,就足以使消費者對新異物體產生積極的態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純暴露理論
  • 提出者心理學家扎喬尼克
  • 時間:1968年
  • 性質:經驗性的觀點
什麼是純暴露理論,純暴露理論的啟示,

什麼是純暴露理論

扎喬尼克用一系列的實驗研究證實:簡單地因為接觸,就會導致偏好的產生,甚至在人們還沒有對接觸的信息進行認知加工時也是如此。在一項研究中,扎喬尼克及其合作者用一系列多邊形圖形讓受試者看一下,然後又成對地呈現給他們,問受試者哪一個他們已看過,哪一個他們比較喜歡。結果發現,即使看過的與沒看過的再認成績沒有差別,但受試者還是比較喜歡他們看過的多邊形。有趣的是,受試者口頭報告的關於他們選擇的原因都與是否看過無關,而與諸如形狀吸引人有關[1]。
1996年吉布森(Gibson)的研究也證實了這種觀點。吉布森對3對廣告採用平衡設計在3大網路頻道播出。次日隨機訪問7600家庭以測量品牌態度、突出性、意識和購買、優惠選擇。結果指出,電視廣告單一暴露能夠改變成熟品牌的品牌態度;單一暴露的可能性效果的範圍很大,從非常好到非常差[2]。

純暴露理論的啟示

按照扎喬尼克的這一理論觀點,廣告宣傳只要讓消費者“見到或聽到產品”就行了,至於廣告說什麼、怎么說,消費者是否記住廣告、記住廣告產品,都是次要的。
無論如何,扎喬尼克的這一理論觀點是很難讓人接受的,不過它也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廣告一定要做,至少要讓人“見到或聽到”你的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