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姆記譜法

[img]title=紐姆記譜法(neumatic notation) style=right src=95afee1fce5da0c4e0fe0b83[/img]紐姆記譜法(Neumes)或稱紐姆譜,是一種早期的記譜法,出現於五線譜誕生以前。大約形成於9世紀,並且於10世紀發展出四線譜,到了12世紀,才發展出標記音符時間長短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紐姆記譜法
  • 外文名:neumatic notation
  • 別稱紐姆譜
  • 形成時間:9世紀
中世紀的記譜法經歷了幾個階段,最開始是用希臘字母變化而來的符號,後來有了紐姆記譜法(neumatic notation),即在歌詞上方標出一些與語言重音、抑揚相對應的符號。11世紀初出現了用一根線貫穿紐姆符號的線譜,接著出現了兩根、三根,11世紀下半葉形成了四線譜。
從8世紀開始,為了使那些不常用的聖詠不致因間隔時間太久而被遺忘,抄寫聖詠的人就在歌詞的上方添加一些於語言重音或標點相似的符號,簡明扼要地指明旋律的上下走向趨勢。
將近9世紀中葉,出現了用紐姆符號抄寫的完整聖詠旋律。在記譜法的發展過程中,有的地方開始按照音程的大小來排列紐姆符號之間的上下空間距離。到11世紀,形成了指明旋律音高音程結構的紐姆記譜法
與此同時,開始用彩色的橫線來指明半音所在的位置。紅線表示F音,前面冠以字母F;黃線表示C音,前面冠以字母C。後來字母F演變成F譜號,字母C演變成C譜號。
到11世紀下半葉,又增加了兩條黑線,成為四線譜。紐姆譜逐漸演變成線譜。這一時期流傳下來的樂譜已能被現代人讀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